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提高公眾科學素養當與時俱進

提高公眾科學素養當與時俱進

核心觀點


今天,我們面臨著對於「迎面撲來」的各種科學結果儘快做出獨立判斷的問題,這首先要求普通公眾具備一定的科學思維能力,有一定的科學素養。科學素養的提高是一個多渠道的終身過程,素養的獲取不僅通過正規教育,也通過與同輩、同事和更廣泛的社會的互動


沈建華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國家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通過媒體發布了他們對於國內一些地區飲用水相關樣品中亞硝胺類物質的檢測結果。新聞稿中特意強調「相比美國,中國的出廠水和龍頭水中的亞硝胺檢出情況要嚴重得多」。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各界廣泛關注,更有媒體將「亞硝胺」比作「水中PM2.5」,進一步引發公眾對飲用水安全的憂慮。


好在媒體上很快出現了另一種聲音,公眾在第一時間裡就得到了充分數量的平衡信息。雖然這次由媒體不當報道導致的風波很快就平息下去了,但整個事件還是有不少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地方。


並非所有科學結果都需報道


首先新聞稿中提到的「23省水樣品中檢出亞硝胺」和「小蘇打餓死癌細胞」等由媒體報道啟端的風傳都有一個顯著特點,都說報道內容是已經公開發表在國際著名(也有用「頂級」「前沿」「高端」等修飾詞)學術刊物上的研究結果,以增加對於公眾的影響力。為此我將清華的這篇論文和與之相關的其他一些論文全文的電子版儘可能完整地收集到手,花時間認真看了一遍。首先發現,2010年以來,類似的檢測工作其他中國學者早已發表過多次。清華的這篇論文並沒有提供任何新的科學思想或新的觀察發現。

關注綜合性媒體的讀者可能會感受到,近年來國內某某院校或研究機構學者在某某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獲得國際級重大成果報道的頻率顯著增加。媒體上密集的「成果」或「發現」的來源大致有三個方面:一是「成果」或「發現」持有者的學者、專家本人主動「登台唱戲」;二是媒體從業人員「操刀」;三是學者、專家所在單位或地區等相關部門有組織的公關活動。科研領域的活動是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社會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必要及時知會整個社會。但是不是所有的「成果」或「發現」都有必要匆匆「捅到」綜合媒體上去,就大有商榷的餘地了。


幾年前,英國《自然》雜誌曾刊出過一篇評論,題為「政策:解讀科學結果的二十個提示」,其中第十二個提示講到「科學家也都是人,他們有他們推動研究工作的動機」,他們會要研究經費,要工作崗位,要學術地位,也免不了有金錢方面的利益。這些動機在某些情況下會造成有人選擇性地公布數據,甚至誇大事實。韓國黃禹錫和日本小保方晴子的學術造假不也堂而皇之地發表在國際頂級(真正的頂級!)學術刊物上嗎?此外,各科學期刊的編輯也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偏見。《自然》雜誌上這篇評論文章的作者表示,他們之所以提出他們所能想到的這些提示,是希望對於政治人士、決策顧問以及媒體記者等可能對於科學結果加以解讀的人群能有所幫助。當然對於普通公眾也不無裨益。


科學素養的內涵是動態的


今天,我們面臨著對於「迎面撲來」的各種科學結果儘快做出獨立判斷的問題,這首先要求普通公眾具備一定的科學思維能力,有一定的科學素養。


科學素養是一個歷史的概念,科學素養的內涵是動態的,是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入和社會條件的變化而發展的。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對「具有科學素養的人」有不同的期待或要求。在開始階段人們比較注重智力方面,如讀寫能力、對科學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後來發展到重視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運用科學方法解決日常問題,以及掌握科學研究基本程序;理解科學與技術、科學與社會的關係等。

科學素質是指社會公眾所具備的最基本的對於科學技術的理解能力,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是認識和理解一定的科學術語和概念的能力;二是科學推理的基本水平的能力,即對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要有所了解,具備科學的思維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判斷某種說法在什麼條件下才有可能成立;三是理解包含科學及技術內容的公共政策議題的能力,即充分全面正確地理解科學技術對社會的廣泛影響,能夠對個人生活及社會中出現的科技問題做出合理的反應。首先,公眾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是與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衣、食、住、行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因此,與健康、環境等有關的科學技術知識是人們普遍的知識需求。公眾科學素養中的科學不同於專家的做科學(doing science),而是普通人的科學,即用科學(using science)。公民科學素養標準和科學課程標準在目標群體、培養目標、實施手段、對知識把握的側重點等方面應有所不同。科學課程標準將科學知識內在的統一性放在了首位,其次才是科學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而公眾科學素養標準更強調與國家發展目標、成年公眾的科學素養狀況以及對科技知識的需求。


科學素養的提高是一個多渠道的終身過程,素養的獲取不僅通過正規教育,也通過與同輩、同事和更廣泛的社會的互動。


讓人十分欣慰的是,在這一場「飲用水亞硝胺」風波伊始,網路上便出現了密集的正面判斷,例如提倡注意從劑量的視角看問題。幾年來的風風波波讓公眾的科學素養有了顯著提升,現在的問題是還要持續不斷地提高全民科學素養。


(作者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社(熱點) 的精彩文章:

老字號傳統手藝傳承越來越難 不少學徒半途而廢

TAG:新華社(熱點) |

您可能感興趣

不奶胖才更科學 伴寶樂有機奶粉主張營養當適量
Google 計劃在加拿大設 AI 實驗室,培養當地深度學習技術人才
趙麗穎范冰冰娛樂圈女星把寵物當孩子養當「狗媽媽」
村田充新婚半年罷工 靠老婆神田沙也加養當小白臉
在小學操場撿到一隻小流浪狗,雖然不會養當時姐姐一定會努力的
別把沒教養當真性情,教你韓國人圓滑的說話方式
拿無知和缺乏教養當個性?楊冪又被批耍大牌
金裕貞終於出院?還需要集中靜養當中
薩摩耶送給妹妹,不會養當看家狗天天拴著,讓我氣憤
老天爺還給了你25天養肝時間!再不養當心百病纏身!
懷孕狗狗不願在救護站生,被收養當天下12隻崽
這些最易吸收的營養當媽的竟然錯過了?
別把供養當買賣,難不成佛祖還得謝謝你?
一向好脾氣的何炅生氣了,網友:別把沒教養當作有氣場
住口!別把沒教養當開玩笑!
熱巴兩年前一段視頻曝光,網友批:別把沒教養當可愛!結果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