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渝
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華革命黨時,陣營內出現分歧,以黃興為首的黨員拒絕加入中華革命黨,轉而成立歐事研究會。這是一個沒有嚴密的組織,沒有系統的政治綱領性文件,也沒有設最高領導職務的集團,參加者共100餘人,主要人物有李烈鈞、李根源、熊克武、鈕永建、陳炯明、鄒魯、程潛、陳獨秀、谷鍾秀、張耀曾等,黃興為名譽主席,實際負責人為李根源。1916年10月31日,黃興因病去世,他留下的歐事研究會還在發展。
溫良改進or首鼠兩端
1916年11月,周善培、李根源、楊永泰等人聲稱以「研究政務、實行改進為宗旨」,在北京發起政學會,主張「對於政權取恬靜主義;對於政治取溫和改進主義;對於政府取勸告監督主義;對於各政團取親善聯絡主義;對於會務取公開主義;對於會員取平等主義」。
政學會的成員有兩個特點:第一,大都是歐事研究會會員。第二,多為國會議員,並有在北洋政府仕官的經歷。黃郛在定居天津時期,曾與北洋政客過往甚密。1918年10月,徐世昌出任總統後,曾委託他代編《歐戰後之中國》一書。至於楊永泰,更是被很多國民黨人罵為投機政客,他本是臨時國會議員,1913年孫中山發起二次革命時,楊並未響應,而是留在北京,直到袁世凱解散國會才被迫南下。護法運動開始後,楊永泰一直遊走於南北之間,首鼠兩端的態度讓孫派的國民黨人十分厭惡。
楊永泰
逼孫中山辭去大元帥之職
政學會最令國民黨人憤怒的行為,莫過於1918年,楊永泰、李根源等人聯絡桂系(陸榮廷),改軍政府為七總裁制,逼孫中山辭去大元帥之職。
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與北洋政府的總統徐世昌並立,一國兩總統,互指非法。在這站隊的關鍵時刻,政學會的成員們卻把屁股坐在北洋政府那邊。這一年,政學派核心人物黃郛出任北洋政府參加華盛頓會議的代表團顧問。1923年2月,他又入張紹曾內閣,署理外交總長,隨後又歷任高凌尉、顏惠慶內閣教育總長。1920年陳炯明回師廣東驅逐陸榮廷,楊永泰失去後盾,自感在廣東無立足之地,索性投靠了北洋政府。在國民黨人眼中,這種叛徒比一般北洋政府的官僚和政客更為可恨。
黃郛與蔣介石
南北問題的轉機於1924年底出現,在北京任職的黃郛協助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並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遺憾的是孫中山於1925年3月12日病逝,段祺瑞則出面成立臨時政府,並任命「財神」梁士詒為善後委員會委員長,黃郛、楊永泰為副委員長,兩人因這一契機開始共事,也為楊日後在國民黨的新政府中仕官打下基礎。
因北洋政府解散舊國會,政學會也隨之煙消雲散,無論是黃郛還是楊永泰,仕途都相當坎坷。黃郛只擔任了不到一年的副委員長,1926年即被迫辭職,只好受蔣介石之邀南下。至於楊永泰,辭職後蟄居上海,終日感嘆自己懷才不遇。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後,黃郛即將賦閑的楊永泰引薦給蔣介石,這年7月5日,蔣介石的日記中又出現了楊永泰之名,但態度較9年前已是天壤之別:「下午往訪新之、膺白,會楊君永泰。」楊永泰進入國民政府體系之初是協助黃郛工作,1928年,黃郛因濟南事件辭職後,楊永泰便開始為蔣介石出謀劃策。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