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比讀不讀名著更重要的……

比讀不讀名著更重要的……


比讀不讀名著更重要的……


宋溪供圖


本周,商務印書館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北京閱讀季·書香企業」親子讀書會。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的親子閱讀,目的在於讓孩子們從小愛讀書、讀好書。在少兒閱讀領域,名著經典向來被視作不可或缺的重頭戲。而近日北大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提出,「四大名著」其實並不太適合孩子閱讀。


成人世界的經典是否同樣適合孩子?家長到底要不要「出手」干預,怎麼挑選?一邊鼓勵孩子閱讀,一邊擔憂不良影響,這份焦慮如何化解?


「與其害怕孩子被名著『荼毒』,不如擔心他們根本沒興趣」


「女兒纏著我不停地講故事……絞盡腦汁勉強搜颳了一個「蔣干中計」。等她睡著之後,妻子很認真地對我說:『……騙來騙去的故事孩子聽多了不好。』」不久前,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撰文表達了由為六歲女兒講故事引發的思考。稱妻子的話「一語驚醒夢中人」,讓他意識到許多名著經典可能並不太適合孩子閱讀。

「社會複雜,人心難測,孩子總有一天要走出溫室獨自面對這一切,難道不應該讓孩子從書中對真實的社會有所認識嗎?」秦春華的文章刊發後,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學生高澤林抒寫了自己的心聲。學生與學者的「對決」,迅速引發社會熱議。不少民眾紛紛「現身說法」,回憶起少時的閱讀感悟。


「與其擔心小朋友被名著『荼毒』,不如擔心他們根本沒興趣吧。」文化工作者小木笑言,自己從小就很愛看書,但除了「紅樓」和「三國」外,另兩本名著都是看了開頭便沒再往下看,長大後也不太喜歡。


在小木看來,父母做得比較好的是從未刻意禁止她看什麼,唯一不太建議的是《聊齋志異》,小木認為這本包含很多「重口味」故事的名著確實不適合小孩。「但也只是建議,並沒有從書柜上拿走,我想看還是能看到。」


自己也到了為人父母的年紀,小木認為,對待孩子的閱讀,家長可以干預,但應該是推薦式的,而非「你只能看我們指定的這幾種。」若不想看的話也別硬塞,「如果強迫孩子在不能接受的時候看,可能會讓他對這本書有負面印象,長大之後也沒興趣再讀了。」


至於名著的負面影響,小木吐槽,「父母親戚和班級同學間的撕X才會對孩子有影響吧?如果一個小朋友能熟讀理解《三國演義》,並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實踐,那簡直……前途無量好嗎?」

當然,父母的「粗放管理」也不是全無改進空間。因為母親從事心理學研究,有不少翻譯過來的案例集。「逮啥看啥」的小木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接觸到了性別倒錯、異裝癖等案例。她建議,大人的專業書或其他「特殊內容」的書,最好還是分開放置。「比如我那會兒看到『露陰癖』之類的案例,因為年齡小,完全是獵奇地在看,再大一點兒可能就會害怕。」


「名著『陰暗面』很隱晦,無需擔心孩子承受力」


「電視、遊戲之類,對孩子來說肯定比看書更吸引人。以前我們家沒有電視,電子產品設了密碼,他也打不開。」為了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安貞醫院心內科醫生喬岩可謂煞費苦心。如今兒子小喬就讀於北京某重點中學初二,成績優異,涉獵廣泛,尤其對閱讀興趣濃厚。


兒子年紀小時,喬岩對於書籍的挑選主要參考其他家長、同事的推薦,以及搜尋在國際上獲獎、有良好口碑的兒童文學。到了小學高年級,孩子會主動找書,或要求購買一些書籍來看,喬岩幾乎有求必應。兩年前的暑假,小喬津津有味讀完了《西遊記》。還給爸爸分析,因為明朝皇帝沉迷道教無心管理朝政,老百姓都覺得道教不好。而《西遊記》宣揚佛教,有點貶低道教,所以在明朝特別盛行。


喬岩認為,名著的「陰暗面」相對來說已經很隱晦了,無需為孩子的「承受能力」過多擔心。「《紅樓夢》談情愛,跟現在網路文學、電視劇比,那不是小巫見大巫嘛。至於暴力、計謀等等,孩子也不能跟社會現實絕緣吧。」

閱讀為孩子帶來了顯著的成長與轉變,令喬岩印象深刻的是幾年前小喬跟著媽媽逛街,在路邊買了本《兒童文學》,其中有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回憶夭折的妹妹,極為真摯感人。「孩子以前有點獨生子女的那種『自私』,跟他聊過再要個弟弟妹妹,他一直很排斥。看了那篇文章,他跟他媽媽說『再生個小妹妹吧』,還說以後要多交朋友、做有意義的事,我們都沒想到影響這麼大。」


如今,伴隨孩子知識面的拓展,很多問題拋出來,喬岩已經「招架無力」了。他認為自己能做的,就是幫忙提供解決的渠道。比如看了《星際穿越》,爺兒倆一起在網上選了《從一到無窮大》、《上帝擲骰子嗎》等好幾本經典科普讀物。「遇到不太了解的書,可以看看讀者評論。也會選些跟課程相關的,現在考試對閱讀量都有要求。少讀網路文學那些口水書就好,經典書籍還是開卷有益的。」


「負面內容在討論中,就有了正麵價值」


北京四中語文高級教師連中國表示,非常能夠理解文學教育工作者們對少兒讀名著提出意見的苦心。但經典名著時代久遠,其情節內容不能用現在的標準去衡量是非。「比如李逵嗜殺的一面,表現了施耐庵的英雄觀。可我們看這個並不會學壞,因為現代法律社會和施耐庵那個時代已經是兩個文明體系了。看完了武松打虎,孩子們也不會認為鼓勵大家去打老虎。」

連中國認為,包括名著在內,沒有一本書是100%「好」得沒有任何問題。但即便存在負面內容,也都是可以看的,更重要的環節是閱讀中的討論。「我們民族的偉大和局限都在裡面,負面內容在討論中,就有了正麵價值。」


一兩年前,連中國上小學的女兒讀《西遊記》。一會兒嘀咕「應該給神仙開會,讓大家管好自己的寵物。」一會兒又感慨,「孫悟空只不過推倒了人蔘果樹而已,憑什麼油炸人家,鎮元子真該殺!」連中國敏銳地抓住孩子隨口之語,和女兒討論了很久。「我說你想殺鎮元子,他可以請辯護律師。女兒激烈反對,說這麼壞的人怎麼還要辯護?我就給她講,法制社會每人都有請律師辯護的權利。」


家長們總是擔心讓孩子提前接觸到「污濁」,連中國笑言,現實帶給孩子的污濁更多。書本中的不完美和爭議,恰恰可以幫助人們反覆認知,在不斷討論中激濁揚清。於孩子內心深處設置一道屏障,使孩子對未來世界的侵蝕有一定的抵抗力。「我們現在覺得『三國』里有陰謀,那是因為我們不愛陰謀了。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名著是我們腳下輝煌的台階,站在更高處我們可以回頭髮現、審視問題,名著的作者也會高興的。」


時刻關注孩子的感悟和問題,無疑對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連中國看來,家長應為孩子創造讀書的氛圍,不是簡單地要求「這個考試要考,你得讀」,自己卻在一邊玩手機。「教育的意義在於跟孩子有效地、反覆地說,這是一個持久的過程。」(文/魏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晚報 的精彩文章:

潘方爾——小到極致的樂趣
唐人街深處的美國華人博物館
秋褲真的會削弱人們生存能力?
張充和和她詩文里的「舊世界」
葉廣芩留住北京的味道

TAG:北京晚報 |

您可能感興趣

讀人,比讀一切書更難
讀懂自己,比讀懂別人更重要
讀懂自己比讀懂別人更重要
孩子,這些比讀書更重要
比讀書更重要的事情
為何有些讀書差的人比讀書好的人混的好,馬雲神解釋
女人只是在玩你的六個表現,比讀心術更准
早安心語:看清自己比讀懂他人,更重要
比讀心術還靈敏,其實他們很懂你
玩遊戲就比讀書低端?呵呵,憑什麼?
俞敏洪成功勵志心語:比讀萬卷書更重要的事情
張曉龍:讀書習慣比讀書本身重要,哪怕讀《故事會》都行
當網紅賺錢比讀書重要?日本媽媽不讓女兒上學被移送法辦
看電腦比讀紙質書差在哪,實驗結果告訴你
袁征:看電腦比讀紙質書差在哪,實驗結果告訴你
印度總理挖苦諾貝爾獎得主:努力工作比讀哈佛重要
此國軍事無敵,建國後娼妓地位比讀書人還高,僅存活100多年
PyTorch和TensorFlow:九項對比讀各自長項短板
阿森納上海站伊沃比讀秒救主 槍手4-3點球勝拜仁瘋狂大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