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路向北,尋找北極蜂的答案

一路向北,尋找北極蜂的答案

一路向北,尋找北極蜂的答案



一個專門研究北極蜂群的科研團隊正在前往阿拉斯加,這也是一場關於地球氣候變化的先鋒實驗。近年來,融化的冰川和上升的海平面不斷改變著北極圈的海岸線,更長、更暖的夏天也在慢慢打破植物界的平衡。蜜蜂是苔原植物最重要的傳粉媒介,然而,人們並沒有意識到蜜蜂的數量和習性正深深危及到他們日常糧食作物的產量。

文|楊思敏


編輯|張薇


6月末的北極,北美大陸西北端,白晝時間被無限拉長,太陽懸掛在天上泛著白光,似乎永遠都不會落下。一輛行駛在道爾頓高速公路上的卡車裡,一群科學家正在研究著塑料管里嗡嗡作響的小生物。


「對於蜜蜂來說,時間就是蜂蜜。」貝爾特·海因里希(Bernd Heinrich)說,「這是大黃蜂經濟學。」

隊長布倫·伍德(Bren Woodard)博士坐在前座。2015年的夏天,她開始在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研究蜜蜂授粉。幾個月內,她組建了這隻「阿拉斯加隊」。生於1980年代的她已經研究了10年的蜜蜂,她的身上有3處蜜蜂紋身。


一個專門研究北極蜂群的科研團隊正在前往阿拉斯加,這也是一場關於地球氣候變化的先鋒實驗。近年來,融化的冰川和上升的海平面不斷改變著北極圈的海岸線,更長、更暖的夏天也在慢慢打破植物界的平衡。蜜蜂是苔原植物最重要的傳粉媒介,然而,人們並沒有意識到蜜蜂的數量和習性正深深危及到他們日常糧食作物的產量。


他們阻止的並不僅僅是蜂群數量的減少。


礫石和路面的融泥混雜在一起,荒蕪而平整的凍土帶一望無際。從費爾班克斯到普拉德霍灣的「蜜蜂旅行」,來回幾乎有1000英里,其中超過800英里都在道爾頓高速公路上。


團隊由6個人組成,所有的科學家都在40歲以下。伍德是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生物教授;霍利斯·沃特羅斯(Hollis Watrous)博士是伍德的實驗室經理,她從8歲開始就著迷於蜜蜂;米歇爾·丁內斯(Michelle Duennes)是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傑西卡·珀塞爾(Jessica Purcell)是昆蟲學教授;貝爾特·海因里希是一名前海軍陸戰隊隊員,他捕蜂時常帶著一把霰彈槍;傑夫·迭斯(Jeff Diez),一個任教3年的植物生態學教授,也是一個時刻提防著灰熊的老兵。

這次行動由加州大學撥款資助,以鼓勵青年科學家之間的合作。當伍德博士收到這份科研基金時,她想,什麼是我們可以想到的最瘋狂的事情?一個點子就這樣衝進她的腦海:一路向北,去阿拉斯加,尋找北極蜂的答案。


在北極,幾乎所有的蜜蜂只能存活一季。「北極星」(Bombus polaris),蜜蜂科熊蜂屬,北極腹地唯一存在的兩種蜂類之一,也是他們主要捕獲的對象。「北極星」大體是黑色,也混著一些橙色和金黃色,比一般的蜜蜂擁有更濃密的毛。長且蓬鬆的毛有助於它們傳粉,也幫助它們抵禦嚴寒。通過自身的體溫調節機制,「北極星」可以將自己的內部體溫提高到38攝氏度以上,比人類體溫還高。


它們是高緯度寒帶地區約80種植物的主要傳粉者,北部的埃爾斯米爾島,加拿大高北極和格陵蘭島都有它們的蹤跡。2007年,加拿大還將這種熊蜂放在五美分的郵票上,以強調它的意義。因為氣候變化的影響在北極非常嚴峻,新的蜜蜂物種不斷與已經適應了環境的「本地蜜蜂」競爭,溫帶地區的一些蜜蜂種群已經遭遇危機。今年9月,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建議將已經飽受重創的熊蜂列為瀕危物種。


年初,幾次大的暴風雪,再加上期間的溫度回升,嚴重影響到候動物的遷徙,也使「北極星」的數量急劇下降。早在一年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在全球範圍內包括歐洲、北美、南美和亞洲熊蜂數量崩潰的現狀。由於缺乏採樣,IUCN一直將「北極星」放在「數據缺乏」的列表裡。


「它們是昆蟲世界的熊貓。」伍德博士說。人類對於北極蜂知識的匱乏讓團隊肩負重任。

逮捕蜜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蜜蜂的嗡嗡聲總是不絕於耳,但它們行跡無蹤,再加上北極腹地空曠遼闊,他們只能在稀少的花朵或農作物旁耐心地等待——與其說狩獵,更像是釣魚。前兩天,小組捕獲了81隻蜜蜂,沒有一隻是「北極星」。


在這樣偏遠的地區,手機全程沒有信號,食物也很有限,團隊所有人都已厭倦了煎餅、速食義大利面和麥片。安全則是一個最令人頭疼的問題。所有的研究員必須牢記一些救命守則:在任何時候都要攜帶防熊噴霧;不要在現場單獨工作;在掠奪性攻擊中,一定要裝死。


他們在高速公路旁的砂礫中露宿,在終日的陽光中努力睡覺,耳邊蚊子的噪音也從未消失過。在任何地方,他們都可以隨時處理捕捉物:野餐的桌子上,冷藏箱的上面,卡車的座位上。他們仔細檢查每一隻蜜蜂,並創建了一個可以移動的「蜜蜂加工裝配線」:首先將收集的時間地點、蜜蜂物種、食物來源等資料悉數記錄,然後單獨保留每隻蜜蜂攜帶的花粉,有些蜜蜂還取出了它的內臟以研究可能的致病生物。最後,他們將一些蜜蜂密封在裝滿乙醇的塑料管中,以備將來的遺傳分析。


第三天,團隊越過了海拔4643英尺的高地,森林退去了,讓位給平坦、荒涼的北極苔原,唯一不變的是永遠存在的蚊子。他們仍一無所獲。

繼續向北,他們到達北冰洋以南140英里的一個研究中心——Toolik Field Station,一個由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管理的北極研究基地。他們在這裡捕獲了幾隻蜜蜂,其中一隻令伍德博士驚嘆:「這是我見過的最大的蜜蜂!」她很快意識到它看起來與眾不同,卻又不敢也不能迅速下結論。


蜜蜂在一個紙板盒裡,它通體毛色毫無光澤,使得它很難被辨認。丁內斯博士和伍德博士在車站倉庫里設立了一個蜜蜂的「美髮」沙龍:首先,在蜜蜂梳妝台上用肥皂清潔蜜蜂,然後再用乙醇沖洗它們。經過一番精心的「打造」,最後吹風機烘乾時,它的模樣逐漸顯現出來。


熊蜂有黃色、棕色、黑色和紅色等許多顏色組合,只有DNA顯微鏡才能準確地辨析每一個物種。但是,這隻蜜蜂胸部兩側的黑毛和腹部的第三段的一點黃色暴露了它的身份:


「我肯定它是『北極星』!」伍德興奮地說。研究員們激動地跳起來,即使還有漫長的路途,在這一刻所有的疲憊都被拋之腦後。沃特羅斯博士將其與指南手冊中的插圖進行了比較,並仔細考慮了排除了每一種可能影響鑒定結果的因素後,正式宣布他們成功捕獲了第一隻「北極星」。那一晚,組內的每個人都舉起了手中的酒杯,敬蜜蜂,也敬自己。


7月10日,他們最終到達北極圈露營地。第二天,團隊立即開車到北方極地博物館設在費爾班克斯大學的生物實驗室里,比對所有採集的蜜蜂。最後DNA測試表明,團隊一共找到了46隻「北極星」。


離開博物館後,他們將包括「北極星」在內的700隻蜜蜂送回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目前,該團隊正在分析收集到的蜜蜂的基因組,以便更好地了解它們如何適應北極條件,以及如何在幾個星期不間斷的日光下授粉。該團隊收到了加州大學1萬美元的種子補助金和20萬美元的啟動金。


伍德博士說,她永遠記得,在道爾頓公路旁,雲團一般的蚊子成群結隊地網羅在她的頭頂,幾百米外,卡車駛過揚起的塵土淹沒了遠山的輪廓。「我想去更遠的地方。」


沒看夠?


更多精彩的故事在等著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物 的精彩文章:

小鎮夢遊人 短故事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天鵝湖》領舞孫藝萌回應G20晚會帶來的「榮耀」和「傷害」
郝景芳:打败了斯蒂芬·金,她是亚洲首位女性「雨果奖」得主
郝景芳:打敗了斯蒂芬·金,她是亞洲首位女性「雨果獎」得主

TAG:人物 |

您可能感興趣

東南亞和香港澳門,你更愛哪個?看完這一篇你肯定能找到答案!
中國一直不開建兩棲攻擊艦的原因陸地航母給出了答案!
三八線南北差異有多大?圖片會告訴你答案
這是你要尋找的答案
走川藏線,究竟選北線還是南線?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悟空傳》:一群人用一生尋找答案
「東西」為什麼叫東西?而不叫「南北」,才子紀曉嵐給了乾隆答案
想知道今季的潮流走勢?來看東京時裝周街拍找答案
西遊記里的神仙吃不吃東西?答案在第五回!
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城市在哪裡?不在河南,答案出人意料!
「一帶一路」如何讓海外華僑華人切實受益?這裡有 4 個答案
沈夢辰無法釋懷的痛,湖南衛視未來一姐地位被奪,謝娜用行動給她答案
《江城岔巴子》幫忙解決問題速度快的秘訣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东西”为什么叫东西?而不叫“南北”,才子纪晓岚给了乾隆答案
女人最渴望得到的3種東西,每一種都能在珠寶上找到答案!
海賊王中隱藏最深的「D」,答案就在這
亞歷山大東征:如果跟當時秦國交手會如何?西方人給出了一致答案
運營商轉型的路在何方?這裡有答案
世界上最純凈的東西是什麼?這組圖片給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