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王敦必反,亦必敗
點擊播放 GIF/2046K
東晉初創出現了「王與馬,共天下」局面。王乃琅琊王氏豪門一族,馬乃晉朝皇族司馬氏家族。王氏家族綿延幾代,享受高官厚祿。其中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輔佐晉元帝司馬睿創建晉朝中興局面的王導、王敦兄弟。司馬睿曾在即位大典上,心中著實感激幫助他開創基業的王導兄弟,命王導到御座上和他共坐。對這一超乎尋常的寵遇,王導一再推辭,說道:「太陽高懸,才能光照天下。如果下同萬物,蒼生如何仰望!」可見,司馬睿對王氏兄弟感恩戴德,寵愛有加。
王導與從兄王敦同心翼戴,司馬睿亦推心任之。王敦總管征討,於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為揚州刺史,加都督征討諸軍事,曾多立大功。王導錄尚書事,專掌機要大政,群從子弟,布列顯要。兄弟倆一主內,一主外,胸懷萬丈抱負,打算共創晉朝中興的大好河山。王導雖處顯位而侍寵不驕,對司馬睿可謂忠心耿耿,對東晉的穩定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從兄王敦執掌軍權以來,在南征北戰,東征西討中,屢立戰功,最後,功高震主,卻不知收斂,居然居功自傲。隨著,權勢的日益增加,自己的野心也隨著逐漸膨脹起來。走上反叛的道路是必然的。王敦之所以敢反叛,一是手握重兵,有和朝廷作對的籌碼。江、揚、荊、襄、交、廣六州軍事盡歸其掌管。這樣長江上游地區就在他的經營範圍之內,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對抗下游的朝廷就有了資本。第二個反叛的原因就是,此時,能和他相匹敵的北伐名將祖狄痛感北伐壯志難酬,抱恨發病而死。祖狄的死讓王敦感覺已無敵手。第三原因,應該是性格使然。這也能解釋其屢次叛變的原因。據說,王導、王敦兄弟倆年輕時,在性格方面,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王導忠厚老實,心地善良,然而,王敦卻陰險狡詐,心狠手辣。最為大家熟知的是石崇因婢女勸酒而王敦故意不喝,連殺三名婢女。直接兇手雖為石崇,但間接者卻為王敦,並且王敦是故意而為之。王導責備他,他卻反擊道「自殺伊家人,何預卿事」,意思為他殺他家的人,關你屁事。王敦的陰險、詭計顯露無疑。王敦年輕時,做事的一反常態,不拘一格,傲慢無禮,可能在當時世家子弟中並不鮮見,但他的「奸詐」一面,卻是世家子弟,難以匹及的。
石崇家的廁所,經常有十多個婢女站成一排侍候,她們身著華麗的衣服,刻意打扮。廁所中,陳列著甲煎粉、沉香汁等物品。並且有新衣,以備廁後換穿。石崇家的客人,大都害羞,不願上廁所。王敦卻毫不在乎,上廁所時,脫掉舊衣,穿上新衣,神情傲慢無禮。婢女們相互議論說:「這個客人一定會做出亂子來」。《世說新語》記載:石崇廁,常有十餘婢侍列,皆麗服藻飾;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屬,無不畢備。又與新衣著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廁。王大將軍往,脫故衣,著新衣,神色傲然。群蟬相謂曰:「此客必能作賊!」可能,婢女們只是就事論事,看到王敦的舉止行為與別人不同,因此而評論,不會像也不可能想到以後所發生的事情。但一句成讖,王敦後來果然出了亂子,並且這亂子還不小。王敦真有當年「奸雄」曹孟德年輕時的幾分風采。試想當年,曹孟德與好兄弟袁紹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倆人商量劫持別人家新婦,但事露被發現,遂被追趕。被追趕中,袁紹迷路,陷入荊棘叢中,不能在跑。曹操此時,卻大喊:「盜賊在此!」袁紹驚恐著急,小宇宙爆發,竟奇蹟般跳出了荊棘叢。每讀到這裡,感覺曹操的機智靈敏,激發了袁紹的小宇宙,從而救了袁紹。但細想,小時曹操 「狡黠奸詐」的一面,已出露端倪。
王敦可能也想像曹操一樣做一個武功蓋世的雄主。第一次的叛亂成功,讓王敦嘗到了朝堂之上唯我獨尊的甜頭。然而,第二次的反叛,註定是難以成功。因為,王敦已不復當年的雄風,重病在身。自己的雄心抱負又難有託付之人,軍中無能堪大任者。此時的朝廷極力拉攏南北方世家大族的擁護、支持。王敦原本就出身於儒學豪族琅琊王氏一族。他的反叛不僅是與司馬家族的皇族為敵,而是與世家大族對抗。此時,新建的東晉王朝雖偏居一方,但卻君明臣直,朝廷內部萬眾一心。不久,晉元帝司馬睿駕崩,新任之主,晉明帝司馬紹確實個有勇有謀的君主,並且禮賢下士,喜交賓客,獲得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王敦當年手握重兵,操縱朝廷之時,就曾忌憚文武全才的司馬紹,想用不孝的罪名把他廢了。王敦曾大會百官,聲色俱厲地問溫嶠:「皇太子有何德行?」溫嶠沉靜地回答:「大海之深,難以斗量。胸懷遠大者,非氣量狹小的人可以度量。以聖人之禮衡量,太子堪稱為孝。」眾人無不贊同,挫敗了王敦欲廢太子的陰謀。後來,發生的一切證明司馬紹的才幹和謀略已超出王敦的想像。
晉明帝司馬紹為應對王敦的再次反叛,做出知己知彼的戰略準備。他換上普通人衣服,乘巴滇駿馬,偷偷來到王敦駐軍的地方,仔細察看營壘和兵力部署。明帝正察看時,有的軍人對這位不尋常的青年起了疑心,向王敦報告。王敦聽了士兵對其相貌的描述,知道是司馬紹,即命騎兵追擊,但此時,司馬紹已離開,來到了一個鎮上。為防止騎兵繼續追趕,馬排泄糞便,他即以水灌泡,使其迅速冷卻。並把自己的七寶鞭交給路旁的一位大娘,說道:「後面騎將追來,可將此鞭給他們一觀。」說罷策馬而去。不一會,騎將追來,問老大娘:「可曾見到一黃須兒逃走?」老大娘答道:「早已去遠了。」並把鞭拿給他們觀看。騎將只顧圍著寶鞭看,又見馬糞已冷,以為已經跑遠了,遂不再追趕,明帝得以安全脫身。
此時,身為朝廷重臣的王導也站在司馬紹這邊,並宣布王敦已死,帶領家族子弟為其發喪。朝廷士兵信以為真,軍勢大振,軍心大漲,司馬紹又下詔書,對早脫離王敦的文武官員、士兵將既往不咎,並優待他們的家人。後來,重病在身的王敦,雖派了幾路大軍進攻京城建康,但都被司馬紹所擊敗。王敦見大勢已去,在臨死之前,為余部定下了上、中、下三策。上策為解散兵將,歸身朝廷,中策為退還武昌,收兵固守,奉事朝廷,進獻不斷,下策為破釜沉舟,孤注一擲,大兵東下,直搗建康。最後,在王敦死後,余部卻做了下策之舉,反抗朝廷,結果最終被消滅。
王敦的野心太大,熏天的權勢加上手握重兵讓他已不再滿足朝廷對他的加封進爵。高官厚祿已打不動的心,九五之尊的寶座才是他覬覦的對象。他想把「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變成唯王氏統治天下的局面。他卻忘記深受儒學影響的王氏家族,把君臣關係看的比命還重,註定他的反叛逆君之舉,不會被全族人所認可,甚至受到反對。王氏一族的精神領袖是王導,而王導是站在王敦的對立面朝廷一方。至少在南方,司馬氏家族還具有政治統治的合法性,一切與之對抗的都被認為是挑戰正統的合法性,所以被視為叛逆,會受到擁護司馬氏世家大族的抵抗。王敦挑戰的不只是司馬氏一族,而是南北方的世家豪族。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名堂」「東西」「撒手」,20個日常俗語中的國學智慧
※金聖嘆,才子惹禍;唐伯虎,才子避禍
※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令人叫絕的詩詞集句
※敬人等於敬己,笑人亦是笑己
※姜太公、諸葛亮、曾國藩…五大智者讀心識人,句句精闢!
TAG:儒風大家 |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毛主席為何認為諸葛亮必敗?
※攻必取戰必勝的韓信,為何不曾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韓昭侯為何當面拒絕申不害的請求?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究竟為何與李嚴反目?
※王寶強為何還在炒作離婚,不知道對馬蓉打擊很大嗎?
※洪秀全為何只稱王,卻不稱帝?這有什麼嚴重後果?
※李淵,既為隋煬帝表兄,為何起兵造反,建立唐朝?
※諸葛亮為何必須廢掉李嚴?他到底怕什麼?
※戰國諸侯紛紛稱王,他為何不願稱王?
※司馬光與王安石本是好友,可他為何極力反對王變法?
※佑聖真君和王靈官為何那樣厲害?他們都是誰?
※為何牛魔王抵死不願要正果?真相竟如此讓人心酸!
※中國戰神薛岳屢犯錯誤,蔣介石為何不敢殺他?
※梁思成為何在林徽因死後,不顧兒女的反對再娶?
※一看地圖,就知為何關羽岳飛忽必烈郭靖黃蓉都拚命攻守過這裡
※吳王闔閭為何未能滅掉楚國?真相是什麼?
※林彪為何極力反對抗美援朝?原因絕對讓你意想不到
※呂雉為何唯獨善待竇漪房?同是王的女人,誰強誰弱?
※看完這個,你就知道為何韋德到現在還被稱為逼王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