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殉國後,南明有兩次復國機會,都敗在自己人手裡
崇禎皇帝脾氣極其火爆,一言不合就上吊,結果江山沒救下來,自己也成了亡國之君,早在李自成兵圍北京的前幾天,朝廷中就有大臣們對崇禎皇帝建議,讓崇禎皇帝遷都再戰,但是崇禎皇帝很生氣的拒絕了,並給這些企圖逃跑的官員們一個人一個處分。
但是沒過幾天崇禎皇帝就後悔了, 因為此時李自成已經圍住了北京城,想跑也來不及了,於是崇禎皇帝一生氣,在破宮那天直接到煤山上上弔死了,北方的明朝政權隨著崇禎皇帝的殉國而銷聲匿跡,但是南方的明朝政權卻依然存在,六部官員都是現成的,因為在南京還有一套一模一樣的班子,於是屬於南明的歷史從此開始了。
其實南明政府在反抗李自成和清軍的過程中有很多次機會可以復國,但是南明朝廷的這些權貴們直至亡國也沒對自己做一下反思,整天要麼聲色犬馬,要麼爭權奪利,結果讓清軍一個個擊破,最典型的就是南明政府中的唐王和魯王關於皇位之爭,一直打得不可開交,結果唐王朱聿健雖然最終爭到了皇位,但是沒過幾年就被清軍抓住殺掉了。其實這些烏七八糟的南明政權在桂王政府面前都不值得一提,因為人家遠在廣東的桂王朱由榔才是一個真正幹事的人。
雖然朱由榔的即位也免不了投機的成分,但是在永曆皇帝朱由榔在位期間,確實在全國形成了兩次抗清風潮,差點把清王朝趕回老家去,第一次是大順軍也就是李自成的殘兵敗將和南明政府的剩餘力量展開了合作,結果當時鬧出了相當大的陣勢,不僅打敗了清軍,而且還在湖南接連取得勝利,後來南明政府全軍出動,幾乎恢復了湖南全境。
而此時廣東,四川和江西等地的抗清風潮再次被點燃,一時之間,永曆朝廷控制的省份多達七八個,但是後來由於永曆朝廷內部的鬥爭十分激烈,革命還未勝利,就已經在買官賣官了,而且對人家大順軍屢次排擠,搞得人家心裡很不爽,結果由於內部的分裂導致清軍瞅准機會,迎頭痛擊,把這幾個省份都給收復了,結果桂王政府到頭來只是一場空,連唯一的帝國中堅力量瞿式耜,張同敞也被清軍俘獲殺掉了。
第二次抗清風潮是大西軍張獻忠的隊伍投降南明朝廷,當時張獻忠已經被清軍射死了,余部分為八大王,而李定國,孫可望等人主張投降南明朝廷,共同抵抗清軍,結果又給了南明朝廷第二次生存的希望,此時李定國發動反攻,攻下了廣西,又攻下了廣東和湖南,並且殺掉了清軍兩名能征善戰的親王,一時之間天下大動。
清王朝甚至想和永曆皇帝劃江而治,而此時東南沿海很多抗清的力量也在紛紛響應,對清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此時天下可以說是形勢一片大好,如果按照這種態勢,再打幾年清軍就該回家了,可是此時大西軍之間出現了矛盾,孫可望先是逼迫桂王封他為秦王,然後又妒忌李定國立了大功,於是孫可望和李定國之間發生了戰爭。
孫可望戰敗之後投降了清軍,成為了清軍的引路人,後來吳三桂也率軍南下,李定國本來準備埋伏起來攻擊清軍,結果由於叛徒告密,計劃失敗,自身損失慘重,最終桂王在緬甸被吳三桂俘獲殺掉了,而李定國也憂憤而死,從此之後,南方再也沒有能與清王朝對抗的力量了,如果沒有各個派別之間的爭鬥,恐怕後來應該是另一番局面吧!
※張獻忠:明末起義軍的混世魔王,最後落得如此下場!
※明朝地主寧肯降清朝也不降李自成?原因竟是這三點!
※崇禎殉國後,南方的一百多萬明朝軍隊都去哪兒了?
※溥儀在東北訓練禁衛軍,欲收復京城,結果悲催了!
※清末三巨頭:曾國藩李鴻章和袁世凱,誰混的最成功?
TAG:拍案驚奇 |
※崇禎殉國後,南明朝廷有兩次復國機會,可惜都敗在了自己人手裡!
※大明王朝最後的守護人,國破之際自縊殉國,不是崇禎
※崇禎本可以不亡國!上天給他和大明兩次機會,為何他居然全部錯過
※崇禎朝殉國文臣錄:崇禎上吊後,此人投井,是內閣中唯一殉國之人
※明朝最後的希望,崇禎帝若是用好這個人,大明或許不會亡在他手裡
※有他明朝就不會亡國的男人:打得李自成全軍覆沒,卻被崇禎害死
※崇禎皇帝多可憐?死後無人祭拜,反倒是一位外國人為他殉葬
※崇禎皇帝親筆字畫中國已無,此國卻保留著一份,我們始終不知
※李自成進北京後,崇禎朝大臣除了投降和殉國,還有這類人很無助
※李自成曾給了明朝最後一次機會,可惜由於此人,崇禎錯過了!
※崇禎殉國後,不甘滅亡的南明小朝廷的首次抵抗
※歷史上的今天:明朝最接地氣官員去世,崇禎若有他,必不會亡國
※崇禎帝臨死前說,大臣誤國!這八個被他坑的人,自毀長城,怨誰呢
※明朝人太有骨氣了,崇禎上吊,有哪些大臣隨之殉國?
※崇禎敗了江山,亡了國家,但為何有無數百姓在其死後自殺跟隨他?
※三次機會可使明朝免受滅國之災,崇禎為何一一失去!
※這些韓國人自稱是「大明遺民」,每年都要祭祀崇禎,傳承了三百年
※崇禎死後,中國出現一種職業,百姓看了就跑,今天有人主動花錢去
※崇禎皇帝的死要面子,錯失了最後一個機會,不然大明還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