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灤州兵諫與灤州起義

灤州兵諫與灤州起義

灤州兵諫,同盟會辛亥革命時期發生在直隸灤州的一場爭取君主立憲政綱的兵變事件。其後灤州起義發生。

1911年10月10日,同盟會武昌發生革命武裝起義。

10月29日,新軍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收到天津兵給司令部副官、同盟會秘密會員彭家珍急電,要張在灤州扣留由彭負責押運的軍火。張見電即刻行事,共截獲槍5000支,子彈500萬發。之後,張聯名第三十九協協統伍祥禎、四十協協統潘榘楹、第二混成協協統藍天蔚、第三鎮第五協協統盧永祥等,在直隸灤州通電,向清政府提出類似最後通牒的「十二條政綱」:

1.大清皇帝萬世一系。

2.於本年內召集國會。

3.憲法由國會起草,以皇帝之名義宣布之,但皇帝不得加以修正或否認。

4.締結條約及講和,由國會取決,以皇帝之名義行之。

5.皇帝統率海陸軍,但對國內用兵時,必經國會議決。

6.不得以命令施行「就地正法,格殺勿論」之事。

7.特赦國事犯。

8.組織責任內閣,總理大臣由國會選舉後,以皇帝敕任之,其他國務大臣由總理大臣推薦任之。皇族不得為國務大臣。

9.國會有修改憲法之提議權。

10.本年度預算未經國務議決,不得適用前年度之預算支出。

11.增重人民之負擔,須由國會議決。

12.憲法及國會法之制定,軍人有參與權。

同盟會灤州兵諫的同日,山西宣布獨立,東西呼應,給清廷以極大威脅。清廷急忙將灤州以西的火車車皮(即車廂,多指貨車)全部集中於京,以防灤軍乘車西進。

11月1日,清廷授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11月3日清廷參考十二條政綱,制定並頒布《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

11月6日,宣統帝下罪己詔,釋放革命黨刺客汪精衛、黃復生。

11月7日,任命張紹曾為「長江宣撫大臣」,調離灤州,削去兵權。張紹曾交出兵權,避居天津英租界。同時朝廷提拔潘榘楹為第二十鎮統制。將七十七標移至錦州,七十八標調往關外,第七十九標團部及三營駐紮在灤州車沾,一、二營駐紮在灤州北關「直隸第三師範學校」院內,第八十標開到臨榆(撫寧)。這樣把二十鎮分散調開,化整為零。將第三鎮由東北調至廊坊,切斷了第二十鎮與第六鎮會合的可能;調第六鎮統制吳祿貞署理山西巡撫,削去兵權。至此灤州兵諫平息。

灤州起義

第二十鎮七十九標一營管帶王金銘、二營管帶施從雲曾建議張紹曾,趁此時機與吳祿貞、藍天蔚聯合起義,但張猶豫不決。後吳祿貞被袁世凱派刺客暗殺,藍天蔚逃亡到上海,此事未果。張紹曾被王金銘派人送到天津租界避居。

此後,王金銘、施從雲和第二十鎮第八十標三營管帶馮玉祥等人和天津同盟會的革命黨組織——北方共和會(會長為白雅雨)取得聯繫,秘密籌餉並策動起義。1912年1月,王、施等接受同盟會指示發動起義,1月3日宣布灤州獨立,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推王金銘為大都督、施從云為總司令、馮玉祥為總參謀長,通電全國。

清朝通永鎮總兵王懷慶率部於1月10日鎮壓了灤州起義。王、施等率部西進,在雷庄與清軍遭遇,王、施被誘至清軍營地談判,被伏兵逮捕後遭槍決,白雅雨等兵敗突圍,也遭到槍殺。馮玉祥逃脫。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昆明細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林爽文事件經過
孜牙墩事件經過
清軍入越戰爭經過

TAG:王昆明細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極限攀登白羊峪野長城,遊歷灤州古城(二)
河北的八大古鎮之一-灤州古鎮,必要來瞧瞧啊!
灤州懷古-體驗乾隆皇帝詩句里的「偏涼汀畔水,待我再憑留」
灤州皮影-歷史長河中的民間藝術星芒
民國了·灤州(2)刑場不肯下跪遭砍腿,白雅雨慷慨陳詞從容就義
灤州美文(五)--雨人
灤州美文(一)--避風港
他是北洋系的士官派,灤州兵諫,平叛內蒙,卻遭奉系忌恨被刺殺
民國了·灤州(1)「拿破崙字典中無難字」,白雅雨與新軍共存亡
灤州美文(二)--多想與你有個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