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死疆場,還有什麼比這更恐怖?

戰死疆場,還有什麼比這更恐怖?

戰死疆場,還有什麼比這更恐怖?

冷兵器時代,「人海戰」很有效,所以動輒數萬人的戰爭也很常見。大規模的戰爭,必然有大規模的死亡,戰場上無數死去的將士古人如何處理呢?

戰死疆場,還有什麼比這更恐怖?一、埋

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戰爭是殘酷的,但殘酷的戰爭仍然不失「禮」的一面,所以古人對戰死者,通常會掩埋,只是方式簡單,將屍體埋進深坑。

這種處理方法,稱作「坑殺」,亦作「阬殺」。坑殺並不是活埋,而是指處理屍體。

當然,「坑殺」當中也有活埋對方將士的現象。《史記》記載,秦軍在長平大戰中戰勝趙軍,秦軍統帥白起無法處理多達數十萬的戰俘,便「坑殺」了40萬趙軍。但就史料分析,40萬趙軍大部分是戰死者的屍體,也有被俘的趙軍,並非都是活人。

戰死疆場,還有什麼比這更恐怖?二、燒

戰場上屍體過多,處理起來非常麻煩。不僅工作量很大,也有屍體腐爛帶來的污染與瘟疫問題。較為理性的處理方式,是火燒。

中國古代也有「火葬」的方式,但認同度不高。火葬通常被視為一種恥辱和刑罰。將敵人的屍體用火焚燒,則有對敵方侮辱之意。公元284年,燕軍圍攻齊國即墨,掘城外墓地,大燒死屍,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怒目十倍。

戰場上焚屍,一直存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太平軍禁用棺木。《天條書》葬條規:「升天是頭頂好事,宜歡不宜哭。一切舊時壞規矩盡除,但用牲饌茶飯祭告皇上帝。」「凡軍中兵士打仗升天,此是好事,不準哭泣。緣是人有志頂天,已隨天父到大天堂享萬年之福,何用哭也!凡軍中兵士無故升天,亦是好事。所有升天之人,俱不準照凡情歪例,私用棺木,以錦被綢縐包埋便是。」

太平軍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信仰問題,但與中國傳統觀點衝突很大。根據地方史志的記載,太平軍也有火葬敵方屍體的做法,被官方與民間視為太平軍對屍體的凌辱,是「喪心昧良」之舉。這些行為,加劇了社會各階層對太平軍的仇視,也是太平天國運動敗亡的原因之一。西方的宗教理念中,視火焰為凈化人的靈魂,幫助死去者早日往生極樂世界,但這種觀念並不適合傳統中國。

戰死疆場,還有什麼比這更恐怖?三、展

《左傳》記載:公元前597年楚國戰勝晉國,準備將晉軍陣亡者屍體築成「京觀」,但遭到楚莊王的反對。但將敵方屍體用來「展覽」的現象,在古代並不鮮見。

京觀,即古代為炫耀武功,聚集敵屍封土而成的高冢。《東周列國志》:「潘黨請收晉屍,築為『京觀』,以彰武功於萬世。」《舊唐書》列傳《東夷列傳》:「貞觀二年,破突厥頡利可汗,建武遣使奉賀,並上封域圖。五年,帝詔廣州司馬長孫師臨瘞隋士戰胔,毀高麗所立京觀。」《史記》、《漢書》、《三國志》、《晉書》、《宋史》、《明史》等,都有「京觀」的記載。將敵軍屍體堆積在道路兩旁,既炫耀軍功,也為了震懾敵方。

戰死疆場,還有什麼比這更恐怖?四、吃

前面幾種處理屍體的方法,固然很殘忍,但較之於「吃」,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

《新唐書》記載:至德二載(757年),安慶緒軍十三萬圍睢陽,張巡等內無糧草、外無援兵,與之交戰四百餘次死守睢陽。唐軍斷糧,鳥雀、老鼠、鎧甲都吃完,只好吃人。張巡首先殺死自己的愛妾,強令官兵吃下。

王夫之《讀通鑒論》:「張巡守睢陽,食盡而食人。」張巡吃自己的愛妾,其實是在敵方屍體不夠吃的情形下,不得已而為之。

戰死疆場,還有什麼比這更恐怖?《三國志》載:「初,太祖(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曹軍以人肉為軍糧,戰爭的酷烈可想而知,所謂的「仁義之師」幾乎形同虛構……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場40萬女兵血灑疆場的戰役,此時的男性都去了哪裡?
此馬主人戰死疆場,它被敵人擄去,卻載一敵將來歸,幫助己方大勝
一場40萬女兵血灑疆場的戰役,此時的男同胞都在哪兒?
她是歷史上的第一位女將軍,沒有身死疆場不幸因難產而香消玉殞
那些馳騁疆場的一代軍神們,如今都魂歸何處?
三國蜀漢父子猛將:寧死不降,一對戰死疆場,一對死後被奉為神
此皇后真牛,不僅是疆場驍將,更是治國能手,創造了一個鼎盛朝代
明朝邊防第一猛將:身經百戰無不大捷,一門忠烈子孫五人戰死疆場
不愧為滿門英烈,一家十二人,戰死疆場或被俘後英勇就義
此人幫過曹操的大忙,出錢出力又出人,最終命喪疆場
古代丈夫戰死疆場,他們年輕漂亮的老婆就剩四種結局!
諸葛亮大智若妖,兒子卻只會紙上談兵,全部死於疆場
戰死疆場馬革裹屍與回家團聚為國奉獻,哪種更幸運?
彭雪楓戰死疆場也心甘情願是為何
親歷張自忠之歿:以死明志還是戰死疆場?
明朝邊防第一猛將:以少勝多無不大捷,名震邊陲子孫五人戰死疆場
本可避免的悲劇!卻有1千多人永留貝里琉島,5千多人血灑疆場!
營妓出身卻大敗金兀朮,戰死疆場金人都感動的巾幗英雄
李世民用幾根鬍子,讓他死心塌地效命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