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除了有趣,儀式感還能給我們什麼?

除了有趣,儀式感還能給我們什麼?






聲音資源載入中...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佳音朗讀音頻


文 | 左叔


-01-

自從手機拍照應用里提供了濾鏡修圖功能之後,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就多出一項頗具儀式感的「重要行程」——飯前拍照。與西方宗教色彩濃烈的「餐前禱告」不同,飯前拍照總帶著一點點討好自己、記錄生活、無心炫耀的成份,這也讓它被一部分人的反感。我的朋友圈裡,也有一位飯前拍照達人,不過她的作品卻常常收穫點贊。


她是手工業者,最早結識她還是因為某雜誌上的一篇報道。後來慢慢接觸下來,也知道她原先便有美術繪畫的「童子功」,出社會後也曾有出版雜誌行業工作經歷,後來結束北漂生活,回到瀋陽開了一間自己的工作室,設計製作鞋包類的皮具產品。




互為微信朋友三五年間,在她的朋友圈裡,我接受了大量飯前拍照儀式的洗禮,也我逐漸接受了一個她的生活美學。她展示的美食照片幾乎都是她自己動手完成的,清簡的擺盤、相襯的構圖、濃淡合宜的配色,總讓感覺生活特別精緻有趣。初見這一切,會覺得過於複雜,如果不是自由職業的身份撐著,便是照應不周。





但這三五年間,我看她將房子裝修成自己的「小城堡」,看她在旅行中身著民族風的長裙飄逸出行,看她記錄下的文字濃郁的「許哲佩」風格,便知道她有自成一體的生活邏輯,而那些頗具儀式感的日常就一點也不意外了。




這讓我想起,很多人初見志玲姐姐會覺得「很假仙」,可是架不住「日久天長」,架不住「由內而外」,所以也會感知,到世間能有此女子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02-


與本城的某位先生一同混在一個圈子裡,最早結識他時,他還痴迷博古,這幾年又迷上做茶。我是不飲茶的,但還是借著各種機會場合得知他做茶的一些瑣碎的小事。




比如跋山涉水去福建深山老林里去找百年的老茶樹,比如三番五次拜訪以誠心感動做壺的老師傅等等,但讓我感覺到這一行業有儀式感的是某一年深秋,他在朋友圈裡發文說祈求有「十八個太陽」。



那年秋天,圈中一朋友家的老桂樹繁花似錦,他得了丹桂可以入茶,所以需要連續的晴照才能保持住品質。可江南入秋本就多陰雨,「十八個太陽」哪那麼容易得。看著他一天一條發著狀態求日照,便覺得這事兒快與拜神求風調雨順沾了邊。





我原本覺得以現如今的食材處理技術,想要達到一定的乾燥標準,必定有更便捷的方法,但細細一想並不是只有他這樣的「匠人」才有這樣的做派,其實我們文化里還有很多這樣頗具儀式感的例子。


如果不是中醫藥里有「藥引子」一說,《白蛇傳》里也不必有「盜仙草」這一場,魯先生也沒有寫出「人血饅頭」的機會。

-03-

因為工作關係,有一年我根據安排採訪過六位本地的美食大師。那個採訪任務要求每位大師獨立成篇,但最後要集成小專題。結束採訪後,我在寫專題按語的時候,發現其中一位師傅的故事顯得很特別。他其實也是灶頭師傅出身,但現如今卻在本地書畫界小有名氣。


我回想那天採訪,進到他的辦公室其實就已經感受到了這樣的氛圍。特別不像一個連鎖餐飲企業的狀態,反而更像是一個文化工作室或者書畫室。




與他工作午餐的時候,他提到了他們餐飲連鎖企業的一個概念,我初聽以為是「不食不時」,不吃不是時令的東西,他與我解釋其實是「不時不食」,不是時令的東西不吃。








一開始我並沒有理解這其間有什麼不同,但後來他又陸陸續續地說了一些關於美食理念。他說美食這種東西很多時候不單單是食物本身,還有氛圍、時間、溫度和情感等多種因素的交織,這些可以外化在店面裝修、上菜節奏、火候把控等多個方面。至於情感,他說每個人最懷念的食物多半是小時候吃過的味道。


吃一餐飯在他的眼裡,已經不是裹腹這麼簡單,於是我理解了他為何要解釋給我聽,不吃不是時令的東西是將人放在主觀能動的位置上,而「不時不食」則是在強調人應該順應自然。只是調換了一個詞序,人在自然面前的謙卑與渺小便立即顯現。

-04-

對於沒有信仰的我們來說,生活中最典型的儀式感大概就是婚禮和葬禮了。

自從有了女兒之後,每每在婚禮之上,看到父親挽著女兒在眾人注視的目光走過長長的舞台,然後鄭重地女兒的手交給新郎,便覺得心裡了柔軟的部分被觸動了。這樣的儀式理論上應該是西式的風格,但現如今越來越多地被國人所接納,大家似乎都在透過這樣的外在形式來渲泄隱忍許久不善與外人道的濃烈情感。


我童年生活在蘇北里下河地區,小時候有參加農村葬禮的經驗。一直以來,我特別不理解,葬禮上為什麼會有「唱小戲」的節目表演,除了內容悲情的地方戲,還在入夜後僅留給成人的「葷段子」。




我原本以為這僅僅是一地的風俗,後來讀到了台灣作家劉梓潔的《父後七日》,看到台灣喪葬文化里也有「電子花車」的表演,這才覺得面對死亡我們可能有共通的部分。






那種頗具儀式感的習俗,讓我們在面對人生變故的重創時,找到了依存,不至於失序,按著習俗既定的流程慢慢來,再複雜的事情也會抽絲剝繭慢慢釐清,再多的傷痛也會處理瑣碎事務前得到釋放、慢慢磨平。




生活的負重已經夠大,我們只能以更為戲謔的方式來面對死亡的殘酷。逝者已去,而活著人還要面對明天。


我一直在想我們為什麼會需要生活中儀式感,它可能會幫助我們超越這平淡的生活,找到支撐我們走下去的樂趣,最終變成別人眼中那個有趣的人它也可能是我們在演進歷程之中,摸索到了自然的規律,以經驗總結的形式固化成某個既定的模式,避免了生活中的冒失莽撞,只要依從它便可以找到最直接的解決方案。


它更可能是物化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判斷以及價值取向,換句話也就是說:你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這個世界,你便會有什麼樣的堅持,而些堅持同樣也會成全你,形成你價值觀的處延。




-作者-


左叔,寫作者,書評人,心理諮詢師,廣播邊緣人。微信公眾賬號:iLeftFM,新浪微博:DJ左叔,獨立博客:左邊頻道。十點讀書經授權發布本文。


-主播-


佳音,電視台新聞主播,嚴謹的工作日常,暗藏一顆文藝心,相信總有一種聲音溫暖你,總有一種生活讓你甘之如飴,願與你分享所有美好……公眾號:miss佳期如夢,歡迎關注!




十點讀書正在尋人




小夥伴們,十點讀書的發展越來越快,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急需更多有才華有能力的高手的加入。目前以下崗位正在尋人中:




內容主編、十點讀書公眾號編輯、十點電影公眾號編輯、十點電影視頻編輯、她讀公眾號編輯、廣告和銷售總監、電商運營總監/運營、電商客服、課程總監/運營、出版總編輯/編輯、人事專員。更多詳情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學歷要求:本科及本科以上


需要全職,歡迎實習生


你是自我驅動型人格,學習能力強,善於溝通協作,能承受壓力與快節奏。


工作地點:廈門


請發詳細簡歷(註明期待薪資及應聘崗位)到郵箱:sdiread@qq.com。


歡迎附上你更多作品,公眾號編輯職位請附上文字作品,設計職位請附上設計作品。





回復「晚安」,十點君送你一張晚安心語,祝好夢


點擊本文底部閱讀原文查看十點讀書招聘】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這樣的儀式感才能帶給女人想要的感覺,挽回她這樣做就對了
為什麼我們需要儀式感?
對你而言,「儀式感」是什麼?
那,是儀式感,還是矯情?
你,可以活得更有儀式感!
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感
打敗愛情的,可能是沒有儀式感的「我愛你」
我們的愛,要有儀式感
與其說這些是「為了孩子好」,還不如說是為了緩解自己內心焦慮的一種「儀式」。
要是每天都能過得好,誰還需要儀式感
你婚禮那天,就會有一種幸福的儀式感了
你覺得儀式感重要嗎?
假如愛情沒有儀式感,那不如送她一個自由
婚姻不幸福,只是少了儀式感!
為什麼注重儀式感的人更能把事做好?
只要是活著的東西,就算是神也殺給你看。兩儀式
閱兵儀式:如果你有這樣一支軍隊,你想做什麼?
這什麼儀式看來結果不大妙啊!
「男人愛不愛你,就看他給過你多少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