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海子的《九月》好在哪?

海子的《九月》好在哪?

文  | 行之


中国的诗歌,有两个黄金时代。第一个时代是唐朝,古诗,格律诗,绝句,都开发到了极致,统称为唐诗。还有一个时代是20世纪80年代,现代诗被开发到了巅峰。唐诗里,大众最熟悉的是李白,杜甫。现代诗里,大众最熟悉的是海子,顾城。


海子,是20世纪80年代诗界的一个传奇。他单枪匹马驰骋在文艺黄金时代,将现代诗里的「朦胧诗派」一脉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打响了现代诗的崛起之战,却将生前身后名视若浮云,孑然离去。

现代诗的辉煌,只持续很短的时间,90年代后便呈式微之势。


海子,原名查海生,生于1964年,逝于1989。天赋异禀,15岁时就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8岁开始诗歌创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很多人将海子的逝去视为现代诗黄金时代的句号。他死后,诗歌的江湖便流传开这样一句悼语:海子之后,再无诗人。

海子的《九月》好在哪?


( 图片来自网络 )


很多人初识海子,是得益于中学语文教材上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现代诗里流传得最广的一句,如同李白的那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汉语地界里,世人皆耳熟能详的金句。但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诗人而言,他最火的作品并不一定就是他最好的作品。


正如《静夜思》绝不是李白写得最好的唐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绝不是海子写得最好的现代诗。我经常跟人说,语文教材选海子的诗,偏爱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并不意味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而单纯只是因为这首最适合当教材而已。


以海子的所有作品而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充其量不过是他的中等水平。只不过热度排行第一。于是有人问,那他最好的诗,又是哪首?


依我看,应该是《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只身打马过草原

海子的《九月》好在哪?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手第一句,就把草原拟人化。众神,在高高的天空,而草原在低低的大地。草原如同一个人,躺在大地,仰望着苍穹之上众神的死亡。这是海子的黑色美学,充满着荒凉,史诗般的绝望气息。


但紧接着,这草原上野花一片。这野花星星点点,彩色缤纷,忽而化解了众神死亡的黑色悲怆。天上众神的死亡,和地上野花的野蛮生长连贯在一起,绝望与希望强烈对比,似乎是天与地之间,不动声色的博弈。


海子的诗歌天赋,单以这句,就尽显光芒。远方已经是表达远,什么能比远方更远?海子给出的答案是,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远处的风,不知从哪个遥远的地方吹来,既抽象,又现实,无形无质,你却分明能感受到它。这种无根的渺远感,比远方的地点更显得遥远。


琴声怎么会呜咽?只是琴声的调子太悲凉而已,所以听起来就像是人的呜咽声。而这呜咽,同时也是奏琴人和听琴人的心情投射。所以,才会泪水全无。而泪水全无这四个字,有两个层次的意思。一是,诗人太过悲伤,但却流不出眼泪。二是,诗人因为太过悲伤,导致眼泪已经流得太多,再无眼泪可流。


这两个层次的悲伤,隐藏的是两种不同的情境。犹如苏州园林式的移步换景,在不同的参照系里,看同一片风景,得出的韵味各不相同。


诗的第一句就已经将草原拟人,第二句将远方具体化。有了这两句的铺垫,在这里,诗人便开始点出自己。他像是拜见草原的行者,踏过千山万水来到草原,只为了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这种语气,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对自身孤独的释然。远方太远了,诗人已经知道穷尽一生都抵达不了,所以不如把它还给草原,而追求自身内心的平静。


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这一句是暗指游牧民族喜欢用的乐器马头琴,呼应了第三句的琴声呜咽。诗人把马头琴的材料拆开,比喻成两个小孩,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木头和马尾的拟人化,尽显一派天真之气。木头和马尾,各自孤独,合在一起,却能演奏。诗人何尝不想遇见,能与自己合在一起演奏的另一半呢。


这一句第二次出现,是为诗歌创作中的「反复」手法。如上说,泪水全无这四个字有两个层次的意思。这第二次出现,跟第一次出现是有不同所指的。所以,同一句再次出现,并不是重复,而是反复。是感情层次发生了变化。


这一句是对第一句的呼应。第一句说,草原目击众神的死亡。其后,诗歌叙述到了诗人来到草原,把远方的远归还给草原。诗人一直隐在画境之外。这看似支离,暗脉实则是连贯的。到了这里,远方只有在众神的死亡中,才能凝聚野花一片。诗人把所有情绪进行了切分,然后相互拼接融合。


到了这里,像是一段摄像作品,在无人状态里,诗人终于孑然入境,显出一个远远的背影。诗人果决地将自然之境和自我之境打碎,然后相互熔炼在一起。把自己微观的感情,水乳交融般地混到对外界宏观的感知里。这一句写得峰回路转,不着痕迹,可见手艺炉火纯青。


到来这里,全诗就迎来了一个高潮。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是何等苍凉,大气。将草原上一轮清冷明月,比作悬在九天之上的一面镜子,隐约有「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的唐诗遗风。这个比喻句,带有浓郁的,汉文学语境里特有的古典韵味。体现的是诗人遣词造句上的真功夫。


接着,明月如镜,映照的是人间千年的岁月。明月高悬草原,是宏大的空间,映照千年岁月,是亘古的时间。大空间,续大跨度时间,是大家手笔的标配。顿时有了李白笔下的那种浪漫,高远的大气象。但海子不是李白,海子的语境里,相比李白,少了份豪迈与浪漫,却多了份孤独与清冷。


这句第三次出现,可与古琴曲《梅花三弄》同比。《梅花三弄》全曲共有十个段落,因为主题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弹奏三次,故称《梅花三弄》。在这里,琴声呜咽,泪水全无的写法,就类似于这梅花三弄。在诗歌里,有一咏三叹的说法,指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复沓,继而加强抒情色彩。往往一咏三叹式的诗歌,适合拿来谱曲演唱。


事实上,海子的《九月》被张慧生谱曲后,经过周云蓬的翻唱,确实转化成了一流的歌词。


这一句是为收尾,收得极其漂亮。全诗响亮开篇,却是淡笔收尾。只身打马过草原,既是对之前每一句的呼应,又是独立辟开的一句交代。诗人的行踪流浪,身心落寞,仅此一句,便写得内敛而饱满。


诗歌的美学,不论是写苍凉,还是写愤慨,最忌往而不复。


金庸老爷子是艺术鉴赏大家,在《笑傲江湖》中,借曲洋与刘正风对莫大先生胡琴的评价,道出了自己的鉴赏论。


曲洋说:「他剑法如此之高,但所奏胡琴一味凄苦,引人下泪,未免也太俗气,脱不了市井的味儿。」


刘正风道:「是啊,师兄奏琴往而不复,曲调又尽量往哀伤的路上走,好诗好词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好曲子何尝不是如此?我一听到他的胡琴,就想避而远之。」


这一段,隐藏着金庸提出的最好的艺术鉴赏指南。套用在诗歌上,可谓严丝合缝。往而不复,是绝大多数创作者的病根所在。有了这个病根,作品难免就要给人矫揉做作,无病呻吟之感。


海子的诗歌,以抒情为主,凄美的语境是难免的,虽是真性情,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往凄苦的路子上走,过于发泄,而缺少对生命从容,豁达的认知,就成了往而不复,难免就要俗气。但是海子不俗就在于,他无论怎么抒情,怎么哀怨,最后都能往而有复,于人生悲苦中,点燃烛照心灵的一盏灯。


在《九月》的收尾中,海子不再纠缠于自己的内心的挣扎,情绪上的痛苦,而只是淡淡书一笔,将自身抽离开语境,把诗境留给读者,绝不贪恋。


做一个比方,诗人好比父母,写出的诗好比自己的女儿。写诗的过程,就是要把女儿送去相亲。父母一旦让女儿和男方见面,任务就已经完成了,接下来一定是要抽离的,把交流的空间留给他们。如果到了这个时候,还赖着不走,显然就是多余的。


海子的抽离是他的克制所在。这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收尾,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诗人的内心世界,全系于这一句。但偏偏写得这么举重若轻。


如世上最深情的告别,往往只是最简单的话语。也就是这般。


2016-11-21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简书 的精彩文章:

终有人陪你一起颠沛流离
我喜欢和好看的人讲话

TAG:简书 |

您可能感興趣

讀一首詩 | 今日:海子《黑夜的獻詩》
神奇的九寨溝!美麗海子又恢復了清澈!
為什麼海子寫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麼嚮往生活的詩,倆月後卧軌了
九寨溝雙龍海——一個美若天堂的海子,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海子的經典詩句,海子的詩
這個春天,讀讀海子的詩!
天才詩人海子愛過的六個女子
白海子山雪峰附近有一個終年溫潤如碧玉的高山海子
「經典語錄」海子的詩,你的眼裡,藏著深海
從蘇軾到海子:面朝大海,寄餘生
海子:活在珍貴的人間
川西這個20℃天國花園,可山谷露營與繁花入夢,還有高山海子和星空雲海!
海子:你在早上/碰落的第一滴露水/肯定和你的愛人有關
海子:以夢為馬
海子:以夢為馬的詩人
海子經典句子
這個春天,讀讀海子的詩
海子湖打撈出真正湖怪,與圓桌一樣大,身長近兩米!
三道海子:天人交匯的秘境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