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名臣魏徵是一個毫無軍事才能的文人

名臣魏徵是一個毫無軍事才能的文人


名臣魏徵是一個毫無軍事才能的文人



魏徵歸唐,不是出於他的主動選擇,而是被動為之。李密兵敗投降李淵,對於剛剛建立政權的唐來說意義重大,所以李密深受李淵的禮遇,官職、財富,李淵該給的都給了。作為李密的人,魏徵自然也受到禮遇。

但禮遇不是重用。


降唐已經一段時間了,魏徵沒有受到什麼指派,也沒有什麼任務,史書上說的明白:「久之未知名」。再傻的人也都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否則他會慢慢地被邊緣化、最終被淘汰。在新政權里,他必須做出點成績來。於是,魏徵「自請安輯山東」,主動向李淵提出由他去勸降李績。


李績是李密的舊部,魏徵和他相識。李密兵敗,但李績仍舊控制瓦崗政權的大片領土,主要集中在山東一帶。


李淵同意讓魏徵去「安輯山東」,被任命為秘書丞,趕赴黎陽。

此時的李績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該何去何從?他猶豫不決,正在徘徊,是和李密一樣投降李淵呢?還是投靠王世充?還是自己獨立干?


正在這個時候,李績收到了魏徵寫給他的信。魏徵在信中說,李密起兵時候,振臂一呼,聚眾十萬,約有半壁江山。可是卻一敗塗地,最終歸降李唐。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天命在唐。你現在佔據著兵家必爭之地,應該早作決定,「不早自圖,則大勢去矣!」。


魏徵這封信的厲害之處在於將李密的失敗歸結為「天命」。他李密不是當皇帝的命,所以他敗了。「固知神器之重,自有所歸,不可以力爭」,你現在歸唐,是順天應勢;如果還有所猶豫,禍必速至。



名臣魏徵是一個毫無軍事才能的文人


「天命」是個很玄的詞。孔子就說過「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而且李唐的勢力發展確實很快。在這種情況下,李績聽了魏徵的勸告,投降了唐朝。按理來說,魏徵勸降李績成功,乃是有功之臣,朝廷應該給予封賞才是。但事實上,朝廷並沒有把李績投降的功勞算在魏徵頭上。李績先派遣使者到長安,將獻城的功勞都歸給李密,然後又把囤積的糧草都押運到淮安王李神通軍中。李績的人馬併入了李神通的軍隊。由此看來,李績投降,最大的受益者是李密和李神通。魏徵這個負責具體辦事的人反倒沒有落得丁點好處。



名臣魏徵是一個毫無軍事才能的文人



淮安王李神通並了李績的軍隊後,實力得以加強。但仍舊抵擋不了驍勇的竇建德。竇建德大軍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擋不住,率軍轉駐黎陽。竇建德絲毫沒有放鬆,繼續攻打黎陽。唐軍抵擋不住,黎陽城破,李神通、李績、魏徵都成了俘虜。他們三個都受到竇建德的禮遇。但李神通和李績都先後逃走,回到唐軍中。而魏徵則被竇建德任命為起居舍人。專門負責記錄竇建德的日常行動,這讓魏徵無法抽身。


直到武德四年(621年)五月,李世民率領的唐軍擊敗竇建德的軍隊,並生擒竇建德。此時魏徵才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任命魏徵為太子洗馬,很欣賞他,禮遇甚厚。

從魏徵的這些經歷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毫無軍事才能的文人,他只適合做文職人員。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李世民破竇建德時不將他納入到自己的麾下。因為李世民統軍征戰,更需要能夠領兵戰鬥的武將、能夠出謀劃策的軍師。李建成則不同,他居東宮,輔佐皇帝李淵處理政務,手頭亟需文職人員,所以才會對魏徵「禮遇甚厚」。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貞觀良相杜如晦:出身官宦世家的優秀青年
他一生的忠臣都獻給了大唐,最終卻落得謀反的罪名
你見過「抗戰門神」嗎?
心情一好改年號:武則天夫婦竟然使用了32個

TAG:文史控 |

您可能感興趣

吳曉波:你是一個文人,還是商人?
文人蘇軾的那些有趣往事讓他成為一個妙人兒
我國古代有名的名妓,個個都是才貌雙全!怪不得被文人追捧!
這個女人,是無數文人墨客的「夢」
梁文道:一個文人的理想與生活
文人騷客的無數詩詞,歌詠名將,能猜中五個人物,都是大神
一個虐兵不愛兵的文人,卻成為一代名帥,不服來看
日軍最痛恨兩人,做成標靶練刺刀,一是蔣介石,另一個卻是個文人
一些不能忘記的宋代文人
史上十大無恥文人官僚,各個臭名昭著,令人生厭!
無良文人,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白居易」
她是張愛玲的情敵,無論文人還是大亨皆是她碗里的菜
武者佩劍,文人有硯。深得歷代文人萬般痴愛的又是哪種硯?
哪位著名文人曾萬軍之中取仇敵首級?文武兼備,一代帥才!
為何說魯迅先生是民國第一罵將,文人名人軍閥沒有他不敢罵的人
此人是文人將軍,事迹成二十四孝之一,臨終有個神預測
漢奸文人也是人
中國歷史文人軼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許紀霖:做文人,還是做文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