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雜誌最受關注十篇文章:穩居一年榜首的是哪篇文章?
Cell創刊於1974年,現已成為世界自然科學研究領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並陸續發行了十幾種姊妹刊,在各自專業領域裡均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Cell以發表具有重要意義的原創性科研報告為主,許多生命科學領域最重要的發現都發表在Cell上。本月《Cell》前十名如下,快瞅瞅有你的研究方向嗎?
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
這篇綜述性文章的重要性可從其長期佔據榜單中窺見一斑:Weinberg教授繼之前的癌症綜述後,又發表了一篇升級版綜述——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這篇同樣也是與Douglas Hanahan合作的論文長達29頁,簡述了最近10年腫瘤學中的熱點和進展,包括細胞自噬、腫瘤幹細胞、腫瘤微環境等等,並且將原有的腫瘤細胞六大特徵擴增到了十個,這十個特徵分別是:
自給自足生長信號(Self-Sufficiency in Growth Signals);抗生長信號的不敏感(Insensitivity to Antigrowth Signals);抵抗細胞死亡(Resisting Cell Death);潛力無限的複製能力(Limitless Replicative Potential);持續的血管生成(Sustained Angiogenesis);組織浸潤和轉移(Tissu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避免免疫摧毀(Avoiding Immune Destruction);促進腫瘤的炎症(Tumor Promotion Inflammation); 細胞能量異常(Deregulating Cellular Energetics);基因組不穩定和突變(Genome Instability and Mutation)。
Progressive Loss of Function in a Limb Enhancer During Snake Evolution
蛇在1億年前失去了它們的四肢,但科學家們一直未弄清相關的遺傳學變化。在《Cell》發表的一項研究對這一過程進行了闡述,描述了一段蛇四肢形成相關的DNA片段,在蛇當中是突變的。當研究人員把蛇的這段DNA插入到小鼠體內時,小鼠發育出了截短的四肢,這表明在蛇的進化過程中,一段關鍵的DNA片段,失去了其支持肢體生長的能力。
本文資深作者、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遺傳學家Axel Visel指出:「實際上,這是人類以及所有其他有腿脊椎動物形成肢體所需的DNA指令的許多組成部分當中的一個。在蛇當中,它出了問題。它可能是發生在蛇身上的幾個進化步驟中的一個,不同於大多數的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蛇不能形成四肢。」
Abiotic Stress Signaling and Responses in Plants
這篇文章為著名學者朱健康研究員的綜述文章,他指出今天的科學研究發展為我們帶來了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和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的重大進展,但許多關於植物脅迫信號轉導通路,也就是細胞如何感知環境變化,做出生物應答的這個過程依然是個謎。
科學家們常常通過沉默或者剔除一個基因來了解它的功能,但是對於植物來說,許多基因都行使著相同的功能,敲除一個植物基因,另外一個基因就會替代它,因此很難弄清楚基因和其功能之間的關聯。此外,植物細胞對脅迫的感知是通過其不同的組成元件的,這也增加了研究複雜性,比如說細胞膜、葉綠體或細胞核,都能整合起來,開啟防禦應答信號。
不過朱教授實驗室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方法,他們發現了一個核心途徑:SOS,也就是植物中的一種非生存信號途徑,這一途徑參與了植物對過量土壤鹽分的感應與應答。
Hematopoietic-Derived Galectin-3 Causes Cellular and Systemic Insulin Resistance
中國醫學研究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李平平教授和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Jerrold M. Olefsky教授的聯合團隊在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發現,揭示了通過阻斷galectin-3 (Gal3)這一蛋白,可以有效逆轉糖尿病或肥胖症模型小鼠的胰島素抵抗和葡萄糖不耐受等癥狀。
李平平和Jerrold M. Olefsky教授的團隊發現,問題的關鍵很可能就在於Gal3。它是一種凝集素糖蛋白,主要由巨噬細胞分泌,在患有肥胖症的人體和小鼠血液中水平偏高。巨噬細胞分泌的Gal3具有趨化效應,會吸引更多的巨噬細胞前來聚集,從而引起正反饋循環,導致出現持續性的炎症反應。
Live Cell Imaging Reveals the Dynamics of Telomerase Recruitment to Telomeres
由諾獎得主、科羅拉多大學癌症中心研究員、BioFrontiers研究所主任Thomas Cech博士領導的一項研究,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和活細胞、單分子顯微鏡第一次實時觀察了端粒酶和端粒之間的至關重要的互作。
研究小組採用CRISPR DNA基因編輯技術將一個密碼子插入到生成端粒酶的基因中使得這一過程可見。插入的密碼子生成了熒光蛋白,其附著在端粒酶上。隨後研究小組利用所謂的納米顯微鏡看到了這種熒光蛋白。
Human SRMAtlas: A Resource of Targeted Assays to Quantify the Complete Human Proteome
人類SRMAtlas是靶向識別及可重複性定量預測人類蛋白質組中所有蛋白的一些高度特異性質譜測定法的一個彙編目錄,包括針對許多剪接變異體、非同義突變和翻譯後修飾的檢測方法。研究人員採用稱作為選擇性反應監測的技術,利用166,174個已充分確定特徵的化學合成水解肽段(roteotypic peptides)開發出了這些檢測方法。
Transient RNA-DNA Hybrids Are Required for Efficient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和德國海德堡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DNA修復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為開發新的抗癌藥物打開大門。
這項研究發現,由DNA和RNA組成的混合結構,對於DNA損傷後的遺傳信息修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RNA是儲存在DNA中的遺傳信息的短暫副本。該研究還發現,靶定這些混合結構的RNase H酶,對於高效、準確的DNA損傷修復也至關重要。
Linking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to 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Capacity
Host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ing Individual Human Cytokine Responses
這是同系列的文章,介紹了人類功能基因組計劃(HFGP)的重要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對五百名來自西歐的HFGP健康參與者進行研究。他們通過分析血液和糞便樣本尋找免疫應答和腸道微生物組的個體差異,以及這兩個因素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用共生菌B. fragilis、常見病原菌S. aureus、E. coli毒素和兩種假絲酵母刺激不同參與者的免疫細胞,觀察免疫細胞的細胞因子和蛋白質生產。從代謝物來看,微生物組與免疫應答存在清晰的互作模式。
研究顯示,在特定病原菌的刺激下,色氨酸分解成代謝物色醇能抑制細胞因子TNF-alpha的生產。此外,棕櫚油酸會影響細胞因子γ干擾素的生產。棕櫚油酸存在於多種食用油中,可以抑制一些免疫活性。這項研究指出,腸道微生物組的差異會改變代謝物生產,進而影響或訓練免疫細胞,使機體受到感染產生不同的反應。
本文編輯:Anny 本文來源:生物通,中國生物技術網
※找到啦!找到啦!中和幾乎所有HIV毒株的強效抗體找到啦!
※乙肝候選藥物ARC-520在美國大選前夜被FDA叫停
※美國科學家宣布啟動寨卡滅活疫苗臨床試驗
※收藏:生物主題的紀錄電影,畫面堪比大片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劉志傑課題組揭示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識別新機制
TAG:中國病毒學論壇 |
※回歸的第一篇文章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中國五千年詩歌史
※一個男人必看的兩篇文章
※「這是阿傑的最後一篇文章」
※每日一幀語錄,一篇文章
※一篇文章了解DevOps究竟是什麼鬼?
※關於「體檢報告」,這大概是最科學的一篇文章了!
※一篇文章,教你學會Git
※一篇文章,讀懂小楷
※關於體檢報告,這大概是最科學的一篇文章了!
※新一代iPhone所有的秘密:看完這篇文章徹底就夠了!
※二十年來《讀者》最具影響力的十篇文章!
※沒看過這篇文章,那你一定學了一個假的BIM
※最经典短篇文章:《简单》
※這應該是最厲害的一篇文章了!
※一篇文章讀懂 Trump 預算案
※這是男人裝史上最短的一篇文章
※錯過了昨晚的iPhone發布會?這篇文章有你想知道的一切!
※天吶,此篇文章一個字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