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品讀:那些改變世界的民間科學愛好者們

品讀:那些改變世界的民間科學愛好者們

那些改變世界的民間科學愛好者們


作者:石毓智

品讀:那些改變世界的民間科學愛好者們


接種疫苗的最早發現者,則是一位沒有受過任何科學訓練的家庭婦女。

品讀:那些改變世界的民間科學愛好者們


品讀:那些改變世界的民間科學愛好者們



一個家庭婦女發現了疫苗


歷史上,傳染病造成了人類一次又一次的大災難。比如,15世紀前後在歐洲流行的黑死病,奪走了將近一半人的生命,而天花則讓無數人失去生命或者留下疤痕而毀容。疫苗的發現阻止了這些疾病的傳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可是接種疫苗的最早發現者,則是一位沒有受過任何科學訓練的家庭婦女,她就是英國人瑪麗·蒙塔古夫人。


1712年,時年24歲的瑪麗·蒙塔古夫人隨擔任英國大使的丈夫來到土耳其。她是個文學愛好者,平時除了服侍丈夫外,就是寫寫詩什麼的。

在土耳其,蒙塔古夫人發現當地人不得天花病,而英國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人患上這種可怕的疾病。她進而注意到土耳其有這樣一種習俗:一個家族對那些有可能患天花的人,會提早作預防,預防的辦法就是用一枚堅果殼盛著有天花細菌的液體,將一枚針在這些液體中浸一浸,然後用受污染的針,扎他們的靜脈。被感染後的人會發低燒,出現輕微麻疹,可是在床上躺兩三天就好了,隨後就不容易得天花了。


翌年,蒙塔古夫人回到英國,開始宣講接種疫苗的療效。可是在一般人心目中,蒙塔古夫人就是個家庭婦女,沒有人理會她說的那一套。蒙塔古夫人不放棄,繼續到處宣講。


蒙塔古夫人的舉動終於感動了威爾士的一位公主,她同意在犯人和孤兒身上先做實驗。蒙塔古夫人就從天花病人的水泡中抽取膿水,再把少量這種致命細菌注射到受試者身上。結果,這些接種的人,患天花的幾率大幅下降,就算得了天花,死亡率不到普通人的1/3,而且這些人的病勢較輕,不留傷疤者是普通人的5倍。


接種天花疫苗的技術,後來經過英國外科醫生愛德華·詹納完善後,開始大規模給兒童接種,使這種可怕的疾病得到有效的遏止,愛德華·詹納因此被人稱為「免疫學之父」。


今天的人們,已經可以靠接種牛痘而免遭天花的威脅,可是人們很難想到,這種保障人類生命和健康的醫療技術,竟來自於一個家庭婦女的觀察與執著。

修道院的神父創立了遺傳科學


在一般人看來,科學與宗教是不相容的兩個領域,然而生命科學的鼻祖卻是一位修道院的神父。1865年,奧地利神父孟德爾發現了生物遺傳的規律,在他的工作的啟發下,後來的科學家又相繼發現了基因、染色體、DNA和人類基因組,這一連串的重大科學發現又進而推動了醫學事業的發展,攻克了很多疑難疾病的治療。


奧地利的布魯恩修道院坐落在一個風景旖旎的小山上,孟德爾就在這裡當神父,他除了處理宗教事務外,業餘時間還喜歡種豌豆,年復一年都種這種植物。


孟德爾種莊稼的方式不同於一般的農民,他用一種高棵豌豆與低棵豌豆雜交,再從雜交的豌豆中挑選高個豌豆的種子,第二年再種。結果發現有少數豌豆長得很矮,即低棵豌豆的特徵在第二代身上又出現了。

於是,孟德爾又把黃豌豆與綠豌豆雜交,第一代長出的全是黃豌豆,但是在第二代中,雖然大部分是黃豌豆,也有少量的綠豌豆,從來沒有出現黃綠混合後的青豌豆。就是說,豌豆的顏色可以復現,但是從不混雜。


孟德爾經過連續6年的觀察,發現雜交豌豆的生長規律——在第二代身上,1/4的植物發生變化,即顯示回歸第一代的特徵。他得出結論:遺傳特徵不混雜,它們代代相傳,只有這種特徵在佔據一株植物的主導時,才會顯現出來。


從孟德爾的發現中,可推出普遍的遺傳規律,就無數祖先的生理特徵打包成「基因」,留在下一代身上。即便是一種特徵在某一代身上沒有出現,但這些基因在遺傳過程中,也不會發生混雜現象。


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的過程給人以啟發,不管你從事什麼職業,受過什麼訓練,只要抱著一顆好奇心,善於觀察並理性思維,就能夠有重大的科學發現。


律師提出了「費馬大定律」


就像中國人愛好詩文一樣,法國人痴迷於數學。很多法國人在閑暇時間喜歡看數學,相互之間交流數學問題,以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來證明自己的智慧。


17世紀中葉,法國有一位叫費馬的律師,白天幫人打官司賺錢養家,晚上就看數學書消遣解悶。一天閑暇,他翻看丟番圖的《算術》,眼睛盯著那著名的畢達哥拉斯公式:a2+b2=c2,他突發奇想,如果把平方改為立方、4次方……N次方,自然數中是否還存在著這樣的整數關係呢?費馬驗證了無數次,答案都是否定的。就是費馬這一閃念,才出現了一個世界級的數學猜想:「將一個立方數分成兩個立方數之和,或一個4次冪分成兩個4次冪之和,或者一般地將一個高於2次的冪分成兩個同次冪之和,這是不可能的。」


這一猜想困擾了人們300多年之久,期間無數傑出的數學家嘗試證明它,其中包括高斯、歐拉這些大腕兒,可是都沒有成功。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英國數學家懷爾斯才最後證明了。這個猜想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成就,美國的《時代周刊》發專文報道此事,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還在白宮接見了這位數學家。


正是法國人具有這種喜愛數學的傳統,不僅使法國在歷史上出現過像高斯這樣一批數學家,而且使法國的數學水準今天在世界上仍然是數一數二的。拿數學國際最高榮譽——菲爾茲獎獲獎人數來說,美國迄今為止有12人獲獎,名列世界第一;法國則有9人獲獎,名列世界第二。要知道美國的人口是法國的5倍以上,而且它不斷收羅世界各地的人才。由此可知,法國民眾的整體數學水準如何了得。有什麼樣的大眾愛好,就會出什麼樣的天才。


居民散步走出了兩個數學分支


除了費馬這種數學民科外,普通百姓的一些想法也會促使科學發展。現代數學的兩個重要分支——圖論和拓撲學就是來自普通城鎮居民的日常休閑活動。


17世紀初葉,德國的哥尼斯堡附近河流縱橫,上面有7座小橋連接,居民們常來這裡散步休閑。他們中就有人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誰可以不重複地一次走完這7座橋?」這個問題的提出就不一般,其中就包含著深刻的數理思維。儘管有很多人反覆嘗試,但都無法做到這一點。到底是邏輯上完全不可能,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途徑?對此,當地的居民百思不得其解。這些連數學民科都算不上的居民只能提出問題,但是沒有能力去證明它。然而科學發展史證明,提出問題比證明問題往往更有意義,這是促使科學飛躍發展的契機。


1736年,時年29歲的歐拉來到哥尼斯堡旅遊,聽說了這個問題,就用數學方法嚴格證明了這個「七橋問題」,最後得出結論:「不重複地一次走完這7座橋」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歐拉向聖彼得堡科學院遞交了《哥尼斯堡的七座橋》的論文,在解答這個居民所提的問題的同時,開創了數學的兩個新的分支——圖論與拓撲學,也由此開闢了數學史上的新曆程。


「七橋問題」這件事很能說明,德國能出現了歐拉、希爾伯特這些偉大的數學家,是與德國民眾的科學好奇心和邏輯思維分不開的。


家庭電腦俱樂部


催生第一台個人電腦


蘋果公司的第一款產品是Apple?II型電腦,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的個人電腦,被譽為人類100個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設計這款電腦的喬布斯和沃茲,當時都是二十幾歲的小夥子,他們被時任美國總統的里根在白宮接見,並被授予「總統發明獎」。


這款電腦的主要設計者是沃茲,他在科羅拉多大學只念了一年就輟學了,回到在舊金山灣區的老家,從他加州理工學院畢業的老爸那裡學到一些零零碎碎的電子學知識。更多的知識來源大都是自學,那款電腦是在喬布斯家車庫裡利用業餘時間搗鼓出來的。


而喬布斯在側重人文藝術的里德學院只讀了一年就輟學了,他對電子的知識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他中學時候參加過惠普公司舉辦的青少年電子設計夏令營,二是他爸爸是個汽車修理工人,喬布斯小時候經常站在一邊看爸爸拆裝汽車裡的電子元器件,從而獲得一些直觀感受。


美國大眾有一種社會風尚,那就是具有共同科技愛好的人自發組織起來,定期聚會交流思想。上個世紀70年代初,與斯坦福大學緊鄰的帕洛奧圖鎮,出現了一個純粹的民間組織「家庭計算機俱樂部」,它把該地區具有共同愛好的居民團聚在一起。他們每個周末在其中一家聚會,成員什麼背景都有——電子設計愛好者,商店老闆,中小學生,也有家庭主婦。在電腦剛剛興起的時代,這種組織使得各種新思維或者新點子,迅速在具有共同愛好的人群中交流傳播。


這個家庭計算機俱樂部對喬布斯和沃茲的創業生涯至為關鍵,他們的創造慾望、設計靈感、第一個買主都來自這個民間科技俱樂部。沃茲在聚會上看到一個微處理器的規格表,那天晚上回到家裡,就開始設計後來成為Apple?I型計算機草圖,嘗試把鍵盤、屏幕、計算機整合在一套個人裝置中。沃茲在此基礎上又設計出了升級版Apple?II型電腦,這款電腦一出來就風靡世界,是蘋果公司賴以建立的經濟支柱。


專利局的三級小職員提出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僅推動了物理學的巨大進步,也深深改變了人們的世界觀,因而被譽為近一個世紀以來人類的頭號天才。


當時,在蘇黎世工學院畢業後,愛因斯坦在瑞士的伯爾尼市的一家專利局做一個助理鑒定員,從事電磁發明專利申請的技術鑒定工作。愛因斯坦每天要工作8個小時,工作很繁重,只有下班和周日才有時間思考理論物理問題。


那時愛因斯坦是典型的「三無」:沒有資金,沒有設備,沒有專門的時間搞科研,所以只能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做些「思想實驗」來提出自己的假說。


1905年是愛因斯坦一生中成就最輝煌的一年,當時他只有25歲,這是他在專利局工作的第三個年頭,還是一個三級小職員。這一年他提出了一種革命性的光量子理論,間接證明了原子的存在,解釋了布朗運動,顛覆了經典物理學的時空概念,並提出了科學上最著名的質能方程:E=mc2。


愛因斯坦的伯樂就是當時歐洲理論物理學界的巨擘——普朗克。可以這樣說,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普朗克發現了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利用在專利局工作的業餘時間連寫了3篇論文,送給《物理學紀事》刊物發表,負責理論物理審稿的就是普朗克。慧眼識英才的普朗克,不僅連續發表了這位專利局小職員的文章,而且還專門做演講宣傳愛因斯坦的理論。爾後普朗克又多次與這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通信交流,並說要到伯尼爾的專利局去看望他。這不僅對年輕的愛因斯坦是莫大的鼓勵,而且給予了這位年輕人極大的信心投身科學研究。


愛因斯坦回憶道,他的相對論思想始於他16歲的一個思想實驗,那時他還是一個中學生。當時他設想,自己騎著一個光束去追趕另一個光束會怎麼樣,感到經典物理的一些規律將會被動搖。這一想法一直困惑了他十幾年,直到他大學畢業到專利局工作時,才突發靈感,憑直覺提出了相對論。


直到1919年,通過觀測日全食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理論預測,愛因斯坦才在全世界名聲大噪。1921年,愛因斯坦獲得了物理學諾貝爾獎。從此以後愛因斯坦的名聲越來越大,榮譽越來越多,但是他一生最輝煌的成就都是此前做出來的。


(摘自金羊網)


編輯:高敏婧


註: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品讀:那些改變世界的民間科學愛好者們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月談網 的精彩文章:

品讀:」計算機之父「圖靈:被追認的偉大科學家
品讀:這些人,遺世而獨立
芒種:培土補脾,減酸增苦

TAG:半月談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男神女神?他們都是改變世界的大人物
那些改變生活的偉大的神級科學家,他們究竟為人類做了多大貢獻?
白手起家:這些女性企業家正在改變世界
這些創意有望改變世界
粒子物理學是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的?
古今中外,感動世界的偉大母親,她們用愛了改變了世界
「寒窗苦讀」改變命運 細數那些享譽世界的高等學府
懷揣科學救國理想 這些人改變了中國科技的發展歷程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世界因為改變而美好
我喜歡化學,因為它可以改變整個世界
改變科學世界的十張圖片!
旅行不會改變世界,卻能改變看世界的眼睛!
無意間他們改變了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進程
用笑容去改變這個世界,別讓這個世界改變了你的笑容
藝術家都是蛇精病:用剪紙改變世界
你姓葛么?你知道你的家族曾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嗎
科技改變世界太快,馬雲說的「新中國製造」又是個啥?
別讓這個世界改變了你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