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竟被譯成《刺激1995》?
大陸的朋友非常喜歡一部片,那就是《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非常好看又有人性思考的電影。這部片台灣人也非常喜歡。但問題是,此片在台灣的片名叫做《刺激1995》。
完全令人一頭霧水。
取片名的是電影公司,我不知道台灣的電影公司在想什麼。但我的推測是,當年有一本書很火,那就是《1995閏八月》,這本書講的是「中共武力犯台世紀大預言」,一時之間,人心惶惶。也許也影響到了電影公司運營者的思路,把這部片取成《刺激1995》。
相比之下,大陸的片名忠於原文多了,這部片的原文就是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但有時,忠於原文,也會非常的奇怪。
例如007系列的《Die Another Day》,大陸的片名是《擇日而亡》,忠實是忠實了,但說真的,沒啥氣勢。台灣的片名就不同了,叫做《誰與爭鋒》,給力吧?當然它的問題顯而易見:完全看不出片子在講什麼?
另一個很好的例子是災難大片《The day after tomorrow》,大陸真的翻作《後天》,但台灣叫做《明天過後》,意境就出來了。感覺明天過後,很多事都不一樣了。但後天?太直白了。
還有,《漢尼拔》台灣叫做《人魔》,《獨立日》台灣叫做《星際終結者》,《黑衣人》台灣叫做《星際戰警》,很明顯,對於取片名,大陸那叫「翻譯」,台灣叫做「重新創作」。
但也有相反的例子,例如《碟中諜》,台灣叫做《不可能的任務》。而它的原名其實是Mission: Impossible。
當然,隨著兩岸文化漸趨一致,兩邊的片名也愈來愈一樣了。例如《星球大戰》,台灣叫做《星際大戰》。《星際迷航》系列台灣叫做《星艦迷航記》系列。
最近的科幻片《蟻人》,就是兩岸都一樣。電影《天龍特攻隊》就是直接用台灣80年代最火美劇的名字。對了,美劇《紙牌屋》也是兩邊都一樣的名字。
台灣的片名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一窩蜂」。例如,布魯斯威利斯的片子,自從《終極警探》(die hard,大陸叫做《虎膽龍威》)火了之後,之後他演的很多片,都加上了「終極」兩字,例如《終極神鷹》《終極尖兵》《終極悍將》等。某方面來說,這也是營銷上的方便,這樣可以觀眾好辨識,「哦,有終極兩字的就是布魯斯威利斯演的」;但壞處就是,從片名是看不懂片子在演啥。
美劇《行屍走肉》,台灣就叫做《陰屍路》,說真的,我覺得這次是大陸的好。我再提一嘴,大陸叫美劇,但台灣可不叫美劇,就叫做影集。美劇就是「美國影集」。如果在大陸,「影集」指的就是拍的「寫真集」。
如果你問我,大陸和台灣的片名誰取得好。一方面我覺得這個真是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另一方面,真的就是什麼環境下,習慣看怎樣的片名。我也問過很多大陸朋友,他們覺得《後天》比《明天過後》更好,那我也只能尊重他們的意見咯。
【作者簡介】
到尾,70後的川籍台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台DJ,干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台灣》和《台灣的台》。
在這裡讀到的台灣
你也許從未聽說
※一說謝謝 他就會過敏
※你知道台灣人用「機車」來罵人嗎?
※滇南漫記:我們不是被貼標籤的「兩岸人」
※大陸人看台灣:珍惜「難得共情」的機會
※我也是台灣的家人
TAG:你不知道的台灣 |
※被譯成三十餘種文字,暢銷500萬冊的人性交響曲
※美國40歲男子隱居中國山村十餘年,七年將《道德經》翻譯成英文
※美國小伙隱居青島小山村10年,將理解的道德經翻譯成英文版
※《人民的名義》8句扎心台詞,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把home翻譯成祖國,《敦刻爾克》賈秀琰翻譯再惹爭議
※美國憤青做的短片,被翻譯成28種語言,震撼全球……
※10大中國網路流行語,居然被日本人翻譯成這樣!
※號稱小中華的韓國為啥廢掉漢字?讀自家史書竟然得先翻譯成韓文!
※美國男子隱居中國十餘年,將《道德經》翻譯成英文
※16條英文裝逼金句,翻譯成流行語簡直厲害了我的哥!
※《三體》翻譯成多少個語種了?
※為什麼日文名翻譯成中文不音譯,中文名譯成日文卻需要?
※雲也退:將漢詩翻譯成英文,數量就是王道?
※老梗 中肯 超難翻譯成英文的中文!
※《金剛狼3》翻譯成「殊死一戰」對不起電影?不如叫「暮狼羅根」!
※星巴克的杯型,為什麼被翻譯成中杯、大杯、超大杯?
※當現代流行語被翻譯成古文,被古人的才華驚艷到……
※如何評價「谷歌用神經機器系統把漢語翻譯成英語,錯誤率最高下降85%」?
※記住:sun-kissed 可不能翻譯成「太陽的吻」!第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