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8:拜請律衣科
律衣是大律師登壇說戒之法證,方丈說戒之前,要親自率道眾至祖堂拜請律衣、戒尺、方丈籖、戒缽、戒規等說戒法物。拜請律衣是全真道教開壇傳戒最重要的法事儀式之一。
文/任宗權
拜請律衣的歷史與意義
拜請律衣是全真道教開壇傳戒最重要的法事儀式之一,也是方丈大律師代天宣化,稱人天教主神職之變遷。全真方丈大律師開壇傳戒,登台說法,講說經戒,演練衣缽,必須具有「法憑」。何為「法憑」,即傳戒之法物也。關於「法憑」之本義,原指全真律壇秘而不宣之旨,即歷代祖師代代相傳之憑證。邱祖長春真人傳衣缽與趙道堅大律師,賜有偈詩,有衣缽,其偈詩成為全真龍門派之派單,至今傳遞,繁衍不斷。自趙大真人以下,律師傳戒,皆於密室傳法,不二法門,六耳不傳,知者甚微。
拜請律衣是全真傳戒最重要的法事儀式之一(資料圖)
自王常月祖師京都白雲觀登壇說戒,一改秘傳之戒風,乃昌「道法即戒法,戒法即國法」,樹立愛國愛教之風範,以考偈公開開考,考取賢才,傳其戒法,揚吾太上之道。道風為之一振,玄門後裔,代不乏人,乃稱之「中興之祖」。考偈成績,以千字文列序,前五名戒子為首戒弟子,邀諸大師分別於深夜審戒,讓其懺悔,審其戒德。優秀者於深夜單獨傳法,所賜之偈,所賜之法物,乃「法憑」也。清末西安八仙宮就有天字型大小丟失「法憑」,而出現真假方丈之事,足見法憑之重要。故法憑乃歷代大律師之心傳,三壇大戒弟子之法憑,玄都律壇之至寶也,豈能不珍之、重之。後世泛指之「法憑」,乃法統、經戒、印信、律衣、戒衣、戒規、戒缽、戒冠、夫子履、如意、方丈籖、糾察籖、戒尺等法物。
法物詳解
此科稱「拜請律衣」,即乃泛指也。《道教戒律學》言:律衣是大律師登壇說戒之法證,方丈說戒之前,要親自率道眾至祖堂拜請律衣、戒尺、方丈籖、戒缽、戒規、嗡子等說戒法物。叢林傳戒,此處科儀非引請,乃首座大師親臨也。
法統(資料圖)
法統,即自邱祖長春真人以下,歷屆傳戒大律師之履歷憑證也。
經戒者,傳戒之諸經也,乃《初真戒》、《中極戒》、《天仙大戒》、《守戒必持》及《太上感應篇》、《丘祖垂訓文》、《龍門心法》等大典也。
印信有三,一者,玄都律壇之印。自邱祖傳法以來,戒壇諸疏、表、牒、榜等,皆以此印。二者,堂口之印。所謂堂口之印,即法脈之憑也。凡全真叢林傳戒,根據戒法傳承,各有自己之宗堂。譬如武漢長春觀,其戒法承自北京白雲觀,先是何合春大真人自武當太子坡而來,恢復來成堂,而太子坡乃昆陽王祖自北京白雲觀南下,親自登壇傳戒之法源也。後張宗璇大真人得慈禧賞賜,奉旨於北京白雲觀傳戒,自此之後,鄂地邀張真人南下傳法,真人不辭勞苦,法駕南下,於長春觀來成堂登壇說法,親賜額曰「來成玄宗」。自此,來成玄風,乃揚長春真人之大道,四海聞名耳。清末,武漢長春觀監院侯永德發心,迎劉嗣授方丈大律師自京都白雲觀白雲堂南下傳法,親登來成玄宗之堂,祭告天地,拜台登壇,戒度弟子四百餘人,武漢長春觀始稱「江南第一大福地」,即從此起也。武漢長春觀來成堂乃承襲北京白雲觀白雲堂之法脈,即從此也,後世稱之「來成玄宗」也。三者,方丈大律師之印。方丈大律師之印,乃承襲上天,秉白戒事,禱於國福,祈於民情,續傳經戒,皆以此印也。
律衣(資料圖)
律衣,即紫衣也,即郁羅蕭台之天仙之洞衣。歷代帝王賜高道大德之衣也。全真律壇,方丈大律師之衣,襲自邱大真人也。其衣乃元祖成吉思汗賜邱祖之法衣,長春邱真人為國祈禱,登壇說法,傳授經戒,即此衣也。後世全真方丈大律師,以此衣世代相襲,從未絕也,衣缽授受,法脈不斷,道法興隆,爾來八百餘載矣。
戒衣(資料圖)
戒衣,即三壇大戒之戒子衣也。又稱「三衣」,即「初真戒」衣、「中極戒」衣、「天仙戒」衣。按《初真戒律》有《三衣格》言:「領受初真十戒、三戒、五戒、八戒、九真妙戒者,身著初真信衣,計二百四十條,三台十褶雲帶。……受中極凈戒、或持身戒、或智慧戒、或觀身戒、或妙林戒,俱著輕凈衣,或用淺藍單布為之,或用純帛為之,亦三台雲帶……受天仙大戒、大德妙戒行一百八十細行密戒、或三百大戒,行三千六百善,參《道德真經》,身著天仙霞用,領用直開,袖不合縫,霞帶雲邊。」
戒規,乃取規矩之意也,本意制約。道教傳戒以規行禮,乃以律制約其慎行為也。規為長方形,長三尺三寸,寓意三十三天。寬二十四寸,取二十四節氣。此古尺,非今之度量也。規用黃、紅色布為之,四周以黑布鑲邊,寬2寸5分。規前左上方內側有三角黃或紅色布鑲之,名曰規頭。
戒缽(資料圖)
戒缽,古道教以缽用齋飯也。全真道人云遊之缽多為木製,如葡萄根、檀香木、黃楊木、木根等為之。按《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言:「缽之制甚古,唯仙家雲水之士有之,多用鐵為之。凡入山採藥采芝,終日不返,可以炊飯,居家齋堂用者,皆以木淶為之。」自邱祖傳戒法以來,戒缽非飯缽也,乃衣缽弟子之憑也。全真叢林傳戒之缽,一般多為金屬為之,如銅、鐵、錫等。戒缽為八角形,以陽刻八卦;缽上有蓋,陽刻太極;缽下鑄傳戒地及鑄造日期。《初真戒》言:「缽體如八卦之形,惟口蓋用圓,當置缽囊受之,食之時咒畢,積氣存神。口不圓張,食不有聲,匙當正用。受之後,洗缽入囊,如違一次,坐讁一過。」衣缽師徒傳承之標誌,古時帝王邀高道傳戒,乃多賜其紫衣、金冠及衣缽也。
傳戒大師戴五嶽靈圖冠(資料圖)
戒冠,乃傳授三壇大戒,律師、大師及戒子們所佩戴之冠也。傳戒律師為人天教主,戴上清蓮花冠,傳戒大師即上天所使,即乃代天講說經戒,乃戴五嶽靈圖之冠。諸戒子乃黃冠羽士,邱祖後裔,乃戴月牙黃冠,受完天仙戒後可戴星冠,也可戴五嶽真形冠。
夫子履,古時上大夫之流所配之鞋靴也。後人繪圖,夫子之流,如孔子、老子,皆繪此鞋,故稱夫子履。道教醮儀中,高功法師即配此履,又稱「高功鞋」。全真方丈大律師登壇傳戒,代天宣化,具法身之體,即足蹬此履也。
如意(資料圖)
如意,即符合心意,寓意萬事順利,吉祥如意。《漢書·京房傳》云:「臣疑陛下雖行此道,猶不得如意。」今究如意器具之起源,華夏早於印度。早在春秋戰國之時,國人用此物即十分普及。其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癢,又稱「搔杖」。因其可如人意,因而得名「如意」也,俗稱「不求人」。清《事物異名錄》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最初原型結合如意的頭部呈彎曲回頭之狀,被人賦予了「回頭即如意」的吉祥寓意。古人重玉,尚玉之德,有「君子比德如玉」之語,故有玉如意之制,且「金鑲玉」之如意,最為上品。中古時,華夏「如意」用途廣泛,即可做防身器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道藏》大典《天皇至道太清玉冊》有載:「黃帝所制戰蚩尤之兵器也,後世改為骨朵,天真執之,以辟眾魔」。也用於代麾作指揮之物,《南史·韋叡傳》:「雖臨陣交鋒,常緩服乘輿,執竹如意以麾進止。」魏晉南北朝時,此物稱謂各不同。帝王及達官貴人多喜之,皇帝登基、大婚,及喜慶時所用的各式如意。梁·簡文帝蕭綱有詩曰:「腕動苕花玉,衫隨如意風」。《清朝野史大觀》卷一載:「如意,物名也,唐宋前已有之。」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事始二》、《釋民要覽·道具》言如意者,即古時之爪杖也。如意之遺制。《采蘭雜誌》載,如意乃道家之法物:昔有貧士多玄善,陰德旁及鳥獸,而菽水不贍,忽遇一道士遺以一物,謂之「如意」,曰:「汝陰功感神,故以相與,勿輕用也。凡心有所欲,一舉之,頃隨即如意,雖冬雷夏雪、起死延年皆可得之。今商之世,有十四年大旱,天運自然,孰敢有違?汝欲救之,當解其半耳。」商世果大旱,至七年,湯乃齋戒剪髮,斷爪素車,白馬身嬰,白茅以為犧牲,禱於桑林,天忽大雨,及數千里。其人方私隱元元,為之一舉耳。後人仿其制,號「如意」雲。又有言,昔年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牛蹄誤踩彎農夫之鋤頭,其時古人所用之鋤頭皆直,非具今之彎也。農夫乃怒,太上曰,鋤之且試。農夫乃鋤,得心應手,事半功倍,十分如意,乃稱「如意」,始有「如意」之名。後世言,此乃如意之雛形也。道教傳戒時,律師所執如意。或木、金屬、玉石、象牙等製成。
方丈籖(資料圖)
方丈籖,一般八根,白底紅字,上書「方丈示」,如箭頭樣。叢林傳戒,清晨請堂雲集,方丈發籖給諸傳戒大師,督辦傳戒事務,晚齋前交籖,稟報事實。
糾察籖,即道值籖,乃方丈之令籖,由道值執管,代行方丈律戒,輪日以值道業,故稱道值。方丈每日寅時發籖,酉時收籖,其籖正面文曰:「大眾吾儕,生逢盛世,去聖時遙,今魔強法弱之際也,諸人既不嫌淡泊苦寒,相來共處,須當各各同心協力,依法修行,以報祖師之鴻恩。不可因循度日,坐消信施,仰愧龍天,虛度光陰,唐喪日月,復有一等遊手好閒之輩,外假參學之名,實無藏身之計,或三五成群,閑談雜語,或交頭接耳,論量是非,或無事閑行,竄寮向火,或不循規矩,放逸自便,或有爭長論短,動氣發粗,或喫菸向暖,聚首喧嘩,或高聲語笑,驚人圜定,或不避尊客,躲路而行。凡有向上不法等事,俱罰跪香,如值日顧私情而不罰者,方丈察出,必兼值日同罰跪香,巡寮慎之。」其籖背面曰:「方丈示,此籖兩序執事人等,輪流當值,每日早晨,圜堂三板,值日上方丈行三禮領籖,上下各寮巡視,如有避懶偷安者,當催令赴堂課誦,如抗違者罰香,除老病看堂公事者免,巡至晚課誦畢,圜堂三板,值日上方丈行三禮交籖。」
戒杖,又稱杖,道教用杖時間久遠,《道藏·太平御覽》中有關於杖的記載:「《龜山元籙》曰:冬三月三,天玉童化為老人,手把九節杖,行洞耀玉清之中。《聖紀經》曰:有老人握青竹杖,與老子談天地之數……」《茅君傳》在《赤書玉訣上經》說:「朱官使者把綠節杖瓊千羽旄。又曰太素真人把八景飛杖,九色之節,出入上清三天,玉童頭連三角黃巾,手把九節金杖。當取靈山向陽竹,令長丈有七節,作神杖使長上下通直,甘竹乃佳,印以元始之章,動息坐起,恆以自隨,有五帝直符吏輔翼上真。」道教持杖即從此起。《初真戒》即用此法取節。
戒尺,即圖右供奉於三清神像下方者(資料圖)
戒尺,乃制約學人之法度也,古時各家、學堂皆有,故又稱「家法」。道教建立初期,即有戒尺,《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四第十二《教成法》言:自古宮觀齋教之法,立規矩有之。其製法論過擬罪比常人犯笞杖律者減半論之……道家清規……使之改過修省而已……以其修道之士當積行累功,卑體賤身含垢忍辱是其職也。按《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四第二十二條《清規戒尺式》言:「用木造闊一寸四分,厚四分,三尺。」《玄都律壇傳戒威儀品》中言:「戒尺正面文曰:清以潔其道,規以范其眾,戒以改其過,尺以量其非。」其背面有文曰:「道非此不修,德非此不立,法非此不行,人非此不恥。」《初真戒》言:「戒尺以桃木為之,四面書符籙,除不祥用之。又後學有過犯至重者,當毀燒衣缽,致罪出教,倘若求免,以戒尺量罪責罰」。
戒鏟,又稱便鏟,《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其為震靈杖:「其全真皆用凈鏟,為便於除糞也。朱權鄙其太俗,乃改為以銅為如意,其餘長六尺,下用鐵鑚,有鉤搭掛包於上,上掛葯壺丹經於如意上」。戒鏟為全真道士防身、行方便從善之物。如遇虎蟲狼、盜匪等及死屍掩蓋所需之物也。
拜請律衣科的流程
玄都律壇行「拜請律衣」科,殿主預先於祖堂預設香案,預備以上等法物,方丈大律師以及叢林執事、諸傳戒大師、諸戒子皆著戒衣,不配依仗,大師、律師請堂雲集,經師、高功及諸戒子大律堂排班。先派一經師執引磬,或三步一響,或兩步一響,至請堂迎諸師於大律堂,大展規禮拜畢,高功方起「全真演教天尊」,率眾由大殿至祖堂列班,律師拈香畢,率眾大展規,虔誠禮拜,高功說贊曰:「上界神仙眼,天寶自然裳。三寶由是興,高真所崇受。」訖,高功起步虛:「道為無心宗,一切作福田。立功無定主,本願各由人。奉戒不暫虧,世世作神仙。精思念大乘,會當體道真」。高功舉:「全真演教天尊。」起弔掛曰: 「玄都仙樂奏宮商,大道中興踵後芳。黍宮景運重宣化,道德五千再闡揚。玉策褒賜稱靈章,律師親傳總元綱。全真玄科振寰海,永延皇祚壽無疆。香供養玄都傳律天尊。」
拜請律衣科(資料圖)
功說贊文:「伏以,玄都律衣,乃天尊老君之法服;郁羅蕭台,本日月星斗之真形。真聖護持,人天贊仰。今奉建某宮某宗玄都律壇,一誠再請,法眾慈悲,舉揚聖號。」
大眾舉:「玄都傳律天尊。」
功說文:「律衣仙缽,祖祖相傳,內佩金神信,流鈴隨身飛。大道開真,正法堂堂,太上神功,功化十方。上帝遙觀,天真護持,法眾慈悲,迎衣如法。」功起薰衣咒上前薰衣眾和:「玄都品服,無量度人。光光心生,明明因光。太暉啟晨,煥耀微臣。五帝三清,覆護律身。何災不滅?何福不臻?玄都有感,與道合真。」功上前捧衣,爐上一熏,擊令於衣上書三清、四御諸諱,加書金光篆。咒曰:「唯有元始,浩劫之家,部制我界,統承玄都,有過我界,身入玉虛,我位上王,匡御眾魔,我乘獅座,傳法度人,急急如律令。」
高功法師要將令牌於爐上一度,給各法物加持秘用,畢將各法物交使者後退下,高功歸位說白:「無縫天衣本自然,太上傳律玄都壇。龍門啟教傳法籙,神仙一脈代代傳。稽首祖堂,致恭三禮。」功起:「全真演教天尊」退至一旁,方丈率眾大展規三禮後,高功歸位。經師在前,方丈、使者及大師隨後,戒子魚貫成列,送律師入至請堂或方丈寮,回大律堂謝座,方可圓揖散班,諸大師請堂散班即可。
整個儀式,乃體現全真道教對祖祖相傳之法脈,發自內心之虔誠;對太上所傳之經戒,發自內心之尊重。其對三寶之崇敬,可見一斑耳。其儀乃言師道世襲,師恩難忘。祖師之恩遇,大法之授受,弘法之大任,立觀辦道之恆信,皆須後裔猛勇精進,永誌不忘,在道門下,願教興旺之旨也。(編輯:若水)
※他是洞察天機的聖人 卻也是逆反思維的締造者
※小雪來了 安利幾個最簡便易行的養生技巧
※第四十六回禳災厄秘傳斗章
※專訪法國道士景秀:希望西方人在自己的國家也有修行場所
※擺渡工人死裡逃生 只因平日送載亡魂
TAG:騰訊道學 |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5:供養科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10:方丈拜台科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12:托缽普謝科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4:迎請諸師法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6:祈戒初啟法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11:審戒懺悔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7:呈遞投嗣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2:入期掛號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13:戒壇考偈
※遵戒奉行 以此為誓: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之呈投誓狀法
※全真丙申壇傳戒大師講經系列
※長春觀傳戒副總理大師任宗權:道教傳戒很嚴格,很難得
※建國後全真道教各方丈及傳戒律師
※神職角色的重要變遷 方丈入院成為傳戒大律師
※再度傳戒青城山,擔任方丈大律師
※道教全真派傳戒禮儀的發展歷程
※夏裕翚先生為武漢長春觀丙申壇全真派道士傳戒活動題寫匾額
※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赴尼泊爾出席傳戒法會
※新中國成立後的道教傳戒授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