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一個讓N個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執不休、又為此坐下來一齊享受的美食,究竟有多厲害呢?


第一次吃到鷹嘴豆泥(Hummus,又可以拼作Hoummus),是在一家土耳其烤肉店裡。上烤肉之前,是幾盤被喚作Meze的開胃小菜,巴掌大的小盤子底,是一層米色的、奶油一般的泥狀物,上面淋橄欖油、醬汁,配著不同的橄欖和辣椒粉,用烘得暖呼呼的皮塔餅(Pita Bread)蘸來吃。


那種順滑、香濃又帶點清新的口感,真讓人慾罷不能。配著三種口味的Hummus,我幹掉了兩大片皮塔餅,烤肉上來的時候只有乾瞪眼。

下「餅」神器鷹嘴豆泥。圖:cucina-naturale.it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於是我開始探究Hummus的身世——不過也絲毫不奇怪,為什麼會有國家為這事兒大動干戈。

一場餐桌上的戰爭


在孕育了小麥和三大宗教的中東新月地帶,今日留給許多人的印象,大概是無休無止的民族、領土和宗教之爭,以及連綿的戰亂了。二戰後,大批流離失所的猶太人湧入巴勒斯坦地帶,在這裡重建他們自己的國家以色列,自此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和約旦的恩怨情仇就從來沒斷過。


除了戰場和談判桌,餐桌上他們也不依不饒。特別是對於鷹嘴豆泥,這種在中東十分常見、基本每餐都不可或缺的配菜,究竟是哪個國家的美食,以色列和黎巴嫩、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相當較真。


一場餐桌上的戰爭。圖:makehummusnotwar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2008年,黎巴嫩工業協會向政府請願,將鷹嘴豆泥註冊為「黎巴嫩特產」,並且向歐盟委員會申請原產地保護。這樣,所有出口至歐盟的黎巴嫩鷹嘴豆泥都會被打上「正宗」的標籤。


此舉一出,以色列人頓時出離憤怒——鷹嘴豆泥明明是以色列特產!這咬牙切齒的陣勢,跟韓國把端午節申了遺一樣。許許多多以色列人泣訴,流離世界各地的祖輩們都有著自家鷹嘴豆泥的家傳菜譜;打著以色列標籤的鷹嘴豆泥,已在美國超市流行了幾十年,以色列食品巨頭Sabra和Tribe在美國有150億的產業。2009年,以色列人用了4500磅原料,在特拉維夫做了一個世界最大盤的鷹嘴豆泥,昭示自己的「正統」。


用這個法子爭第一,以色列人也是很有才。圖:blogspot.com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黎巴嫩立馬還擊,政府發言人出面表示,你們以色列人明明是「偷了我們的食物賣到全世界」,我們要把這個正統搶回來。2010年,300個黎巴嫩大廚做了一個更大盤的鷹嘴豆泥,兩倍於以色列那個記錄的量,許多人圍著這個大盤載歌載舞,唱起勝利的歌……


製作現場的盛況。圖:vk.com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2015年,以色列一個電影導演為了拍一部叫做《鷹嘴豆泥》(Hummus)的電影,準備搞一個15噸的,後來因為「安全問題」而作罷……這仗打下去,比中東戰爭還要沒完呢!


注釋:以色列和黎巴嫩確實長期處於敵對交戰狀態,邊境衝突不斷,兩國積怨已久,在食物上有過節也非常正常……


鷹嘴豆泥,到底有多厲害?


如果你去「聖城」耶路撒冷轉一圈,在這個基督徒、猶太教徒和穆斯林爭相朝聖的地方,如今一分為二,衝突不斷,全副武裝的以色列大兵把守著關口。但人們的生活依舊繼續,集市依舊熙熙攘攘,街角的餐館掛著希伯來和阿拉伯雙語招牌,賣著剛出爐的鷹嘴豆泥。不管是信哪個教、什麼人,都裹著皮塔餅和蔬菜大快朵頤。


當地的鷹嘴豆泥。圖:itraveljerusalem.com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耶路撒冷最有名的Hummus店, Lina。圖:tripadvisor.com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人們紛紛從古籍文物、乃至《聖經》舊約里尋找鷹嘴豆泥的蹤跡,以證明其「真源」——比如,以色列有學者曾指出,舊約裡面的一種叫humitz的、配著麵包吃的食物,就是hummus。不過,這個說法並沒有得到證實——能證明的只有它的原料鷹嘴豆(Chickpea),早在公元前就開始流行於這個地區。


直到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時代,才有了「鷹嘴豆泥」這道菜,最初是獻給大蘇丹薩拉丁的,做法記載於一本13世紀的菜譜「Kitab Wasf al-Atima al-Mutada」里。它走遍了全盛時期的阿拉伯帝國疆土,傳至北非、中東和阿拉伯半島;隨後的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它又傳到了土耳其和希臘,成為了典型的地中海菜,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何鷹嘴豆泥成為了這麼多國家的經典。Hummus一詞,其實就是阿拉伯語裡面的「鷹嘴豆」。


鷹嘴豆泥的製作工具。圖:makehummusnotwar.com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有的時候事情就是特別奇怪,鷹嘴豆這種邦邦硬、難煮又難嚼、在古時候只被農民和窮苦人拿來填肚子的豆子,粉身碎骨、碾壓成泥之後,能夠變得那麼美味,讓人認不出其本源。用水泡上一夜,煮到熟透,然後加上芝麻醬(阿拉伯語Tahini)、檸檬汁和蒜,搗碎成泥,就成了最基礎的鷹嘴豆泥。芝麻醬的濃香、檸檬的酸和清香、一點點蒜的辛香,融在鷹嘴豆綿密鬆軟、帶點堅果香味的質地中,織成讓人回味的口感。


不同的地方,會加入不同的香料,製造各自獨特的風味,例如歐芹(Parsley)、孜然、紅椒粉(Paparika)、漆木(Sumac)等等,奢侈的會用上核桃、松仁等各種堅果,最後用鹽調味。基礎款的鷹嘴豆泥之上,也會有一些醬料或者小菜點綴在上面。煮熟並調味的鷹嘴豆在黎巴嫩很受歡迎,以色列人喜歡用切開的熟雞蛋配上洋蔥,有的地方用烤透的茄子搗成茄泥,或者奢侈一點的加烤肉或者燉肉。喔對了,還有用細香蔥拌的酸奶!


一頓鷹嘴豆泥大餐。圖:naperfectworld.com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上菜之前,鷹嘴豆泥會被廚師抹成一個小碗狀,裡面加上配菜、綴上一勺香噴噴的橄欖油。在這裡要吐槽,雖然長得像巨量牙膏擠在一堆的賣相可能不太入人眼,但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鷹嘴豆泥擺上一大桌子,也是熱鬧極了。


製作鷹嘴豆泥的材料,在中東地區非常易得,十分家常。而這種不需要太重加工、少油少糖、營養豐富的東西,已經擠進了最流行的健康食品行列。高蛋白,豐富的纖維素和抗氧化劑,美味和健康兼得,在歐美國家的超市裡也佔據了一席之地。我能配它吃三根大胡蘿蔔!


著名的Sabra鷹嘴豆泥,帝都魔都不少外超都有售。圖:businessinsider.com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鷹嘴豆:古老的大眾食物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鷹嘴豆這種東西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最早的考古發現7500前年就在中東有種植,是最早的馴化作物之一。易種、易得的鷹嘴豆,長期以來都是大眾、特別是窮人們的基礎食物,隨著腓尼基和羅馬人的腳步傳遍了地中海沿岸。


還未粉身碎骨的鷹嘴豆。圖:feedipedia.org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對於這種豆子的命名想像,大部分都來自於它的外觀。中文裡我們用「鷹嘴」形容它尖尖的胚根和略微凹進去的種臍,而英文Chickpea(直譯為「雞豆」),顧名思義就是雞嘴啦;學名Cicer arietinum,Cicer是拉丁語的Chick的意思,而arietinum的arie則是公羊(aries=白羊座,看著是不是很眼熟),形容它側面像一個羊頭骨一樣(想像力也是過於豐富了)。另外,西班牙語中的garbanzo,和印度的Bengal gram,指的也是它。


這種豆目(Fabales)豆科(Fabaceae)的豆,跟別的豆一樣是矮小的灌木,開白紫色的小花,成熟後藏在豆莢裡面。三個亞種,Desi和Bambai顏色深、小、表面更粗糙,多見於南亞次大陸(實際上,印度是消費鷹嘴豆最多的國家,此處人口基數比較重要……);Kabuli顏色更淺、更大、表面光滑,多見於中東。


鷹嘴豆萌萌的「外衣」。圖:Wikipedia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鷹嘴豆的花。圖:weatherindia.net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喜熱喜光耐旱的鷹嘴豆,多栽種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所以季風帶的我們可能不太熟悉。但實際上,它是僅次於大豆和豌豆的第三重要的豆類,28%的蛋白質含量,為乾旱地區的人民提供了大量的營養。除了磨成泥以外,沒熟透的豆子也可以燉、煮,甚至烘烤之後做成香噴噴的零食。


南亞的亞種Desi。圖:northerngate.ca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不過,賦予我們食物想像的豆類,往往也在粉身碎骨之後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比如鷹嘴豆泥,比如另一道非常著名的中東美食法拉費炸豆丸(Falafel)。鷹嘴豆泥加上香料、洋蔥碎,和上麵粉和水,捏成球(Falafel也有混蠶豆泥的),炸到酥脆,就變成了素食丸子,卷餅吃、蘸料吃都OK(咳咳,Falafe蘸Hummus是不是有種土豆餅蘸土豆泥的即視感)。有時候也會想,如果沒有各種豆子,我們的美食世界一定會單調許多吧。


別打仗了,吃鷹嘴豆泥吧


說回中東各國。實際上,往回看歷史,這種老祖先贈予人類的實惠食物,滋養了中東地區歷史上多少來來去去的民族;文明的興盛與交流,又讓這種美食得以傳遍地中海各個角落。它已經融入了中東各國人民的血液里,與任何一個日升日落的日常相伴;而在交錯、分裂的歷史和政治圖景里,它又成為了各自民族想像和身份認同的一部分。(打個不正確的比方,若是南方吃辣的幾省為「誰的祖先才是正宗的吃辣人」而打起來,也是畫美不看吧……)


中東地區的餐桌必備。圖:jonjensen.com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紀錄片導演Trevor Graham前往新月地區,希望探尋鷹嘴豆泥的「本源」。中東的各色的美食讓他醉心不已,然而卻沒辦法讓他找到最初的答案;唯見在耶路撒冷、伯利恆和特拉維夫,不同的人對鷹嘴豆泥同樣的愛和堅持。不管是以色列人、阿拉伯人、黎巴嫩人還是敘利亞人,不管信哪個宗教,能夠讓他們坐下來大快朵頤的,也就歸鷹嘴豆泥了。


Make Hummus,Not War。圖片:youtube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他在網上發起了一個運動:Make Hummus,Not War——他的紀錄片也叫這個名字。如果不同的人能夠拋下成見,坐在一起吃上美食,那麼再大的矛盾,也就不是矛盾了。雖然我們會為豆腐腦是甜是咸吵得不可開交,但在讀這篇文章的你,一定知道「好吃的靈魂早晚會相遇」這句話的真諦。


來做吧!


獻上菜譜,自己來做鷹嘴豆泥吧!


摘自中東美食家Claudia Roden的食譜書《Arabesque》:


材料合集。圖:savingdessert.com

這種美食,讓中東諸多國家為它的身世爭得不可開交……



所需食材


250g 鷹嘴豆(泡上一夜)


2個檸檬的汁


4大勺橄欖油


3大勺芝麻醬(買不到Tahini的話,用一般的芝麻醬也可以)


2把歐芹,切碎


3-4瓣蒜,剁碎


1小勺辣椒粉(或者鮮辣椒也可以)


1小勺孜然(可選)


製作工序


泡好的鷹嘴豆,用水沒過,小火煮至軟(大約1h)。


放進攪拌機,加入檸檬汁、蒜、橄欖油和一些鹽,打碎;視乾濕程度酌情加水,如果喜歡順滑一點的就多加(別成稀糊就行),喜歡干一點的就少加。(有人說正宗的一定要用陶罐搗碎,不必理會,讓他自個兒搗去吧。)


裝盤,上面滴一點橄欖油、撒上辣椒粉、孜然和歐芹碎。


配你喜歡的蔬菜或者白餅。


Enjoy~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奇異博士」這個譯法是錯的!我明明叫「斯特蘭奇大夫」!
我拿你當朋友,你卻用我的充電寶給你的充電寶充電!
簡單4招,教你吃到最好吃的獼猴桃!
這樣東西,因為「聞起來太美味」,害得無數海鳥慘死……
創傷之後,男女有別

TAG:果殼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她雖為寧家養女,卻被寧家大少捧在了手心裡寵愛,可偏偏這樣的身世,卻被她鬧出了驚天緋聞。
岳飛有一個後世子孫,沒有人了解他的身世,但卻為中國立一大功!
在美國眼裡,這個中國女人比核武器還可怕,身世揭開讓美國顫抖!
所有開國皇帝里,或許他是最低調的,但是他的身世絕對牛逼
關羽的身世之謎,原來他的後台這麼硬,怪不得人們稱他為武聖
很多人不知道關羽的身世,真實的他生長在什麼樣的家庭呢?
歷代的開國皇帝的身世之謎,一個比一個神奇,原來他們這樣來的……
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狀元,才貌雙全卻有著可憐的身世!
別看它們現在一個個都是那麼強壯,絕對想不到它們的奇特身世!
民國有四大美男子,能靠臉卻偏要靠才華,有一人身世你絕對想不到
別在猜測索隆的身世了,並沒有傳說中的強大,他只不過是個孤兒!
這對兄弟的身世,感動了無數人!慈悲善良的您,願意進來為這個可憐的家庭供一盞健康祈福燈嗎?
外婆說我的身世來歷和尋常人不一樣,是個討債的娃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不僅美麗、身世悲慘,她留給世人謎最多!
出世只是幾個月,便被關入牢房,身世甚是不幸,但命很硬、
海賊王中娜美的身世也許不特別,但是她本身很特別
一個不吃辣的胡建人吃了四川烤魚 發現了自己曲折的身世……這尼瑪真的不是段子?
《楚喬傳》中趙麗穎很美很成功,不過她的身世也是最慘的!
海賊王腦洞,娜美的身世之謎,不是魚人族而是這個罪人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