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文徵明《山靜日長》

明文徵明《山靜日長》

明文徵明《山靜日長》

明文徵明《山靜日長》

明文徵明《山靜日長》

明文徵明《山靜日長》

明文徵明《山靜日長》

明文徵明《山靜日長》

明文徵明《山靜日長》

釋文: 唐子西詩云:「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蒼蘚盈階,落花滿徑,門無剝啄,松影參差,禽聲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隨意讀《周易》、《國風》、《左氏傳》、《離騷》、《太史公書》及陶、杜詩、韓、蘇文數篇。從容步山徑,撫松竹,與麛犢共偃息於長林豐草間,坐弄流泉,漱齒濯足。既歸竹窗下,則山妻稚子作筍蕨,供麥飯,欣然一飽。弄筆窗間,隨小大作數十字。展所藏法帖筆跡畫卷縱觀之,興到則吟小詩,或草玉露一兩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邊,邂逅園翁溪友,問桑麻粳稻,量晴校雨,探節數時,相與劇談一晌。歸而倚杖柴門之下,則夕陽在山,紫翠萬狀,變幻頃刻,恍可人目;牛背笛聲,兩兩歸來,而月印前溪矣。識其妙者蓋少。彼牽黃臂蒼、馳獵於聲利之場者,但見袞袞馬頭塵、匆匆駒隙影耳,烏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知此妙,則東坡所謂「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

文徵明《山靜日長》,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後更字征仲,號衡山、停雲,長洲(今江蘇吳縣)人。祖籍衡山,故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齋名停雲館。官至翰林待詔,私謚貞獻先生。「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大書法家。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在當世他的名氣極大,號稱「文筆遍天下」。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

文徵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順利。明清時代,凡經過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員」,亦即所謂的「秀才」。文徵明在生員歲考時,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歲,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頭。五十四歲那年,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到了京城朝廷,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的職位。這時他的書畫已負盛名,求其書畫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文徵明心中悒悒悒不樂,自到京第二年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辭職報告才獲批准,五十七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自此致力於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他的書畫者踏破門坎,說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文徵明享年90歲,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他年近九十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志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他雖學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無一不工。 文徵明學字是從蘇(軾)字入手的。後來文徵明從李應禎學書,李應禎書宗歐陽詢,平正婉和,清潤端方,雖非書法大師,卻是一位書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啟蒙老師。他除了把學書心得悉數傳授給文徵明外,還鼓勵他突破傳統,自創新格。在文徵明22歲時,李應禎看了他的蘇體字,對文徵明說:「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就令學成王羲之,只是他人書耳!」這些話影響了文徵明一身。

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王世貞在《藝苑言》上評論說:「待詔(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書《千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黃庭》、《遺教》筆意,行體蒼潤,可稱玉版《聖教》,隸亦妙得《受禪》三昧,篆書斤斤陽冰門風,而楷有小法,可寶也。」 文徵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他的傳世書作有《醉翁事記》、《滕王閣序》、《赤壁賦》、《漁父辭》、《離騷》、《北山移文》等。 文徵明的處世思想,導致他為人、治學、從藝等方面部有一種較為明顯的特徵。他的為人可謂高風介行,時時舉止端莊,處處風流儒雅。這種處世思想多少影響了他的書法審美觀。他的書法審美屬於「優美」的美學範疇,主要體現出「法」「精」「潤」「雅」「清」等方面的特徵。

文徵明認為書法的好壞,首先得合乎法度,不可任筆漫書。他在《跋李少卿帖}中一再肯定書法中「法」的存在,他說:「凡運指凝思、吮毫濡墨、與字之起落轉換、大小、向背、長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他在《跋懷素自敘帖》中也說:「藏真書如散僧入聖,雖狂怪怒張,而求其點畫波發有不合於軌範者蓋鮮。」這種書法審美觀與他的處世思想是很有關聯的,他一生為人謹慎,行止得當,生怕有所過失。文徵明自己在書法方面也非常講究用筆合乎法度,從不任筆漫書,以免為後人留下笑柄。他在《題歐公二小帖後》中說道:「歐公嘗云:『學書勿浪書,事有可記者,他日便為故事』。且謂古之人皆能書,唯其人之賢者傳,使顏公書不佳,見之者必寶也。」他這樣看待書法難免會有一些不足,尤其是對於他本人藝術能力的發揮往往有所束縛,以致他的書法「法度有餘而天趣不足」。

文徵明非常欣賞書法中的那種「精細」之美。他認為好的書法作品就要做到精細,要能經得住人們的細細品味和推敲。與他同時代的書法大家祝允明本以其草書名世,但文徵明卻很欣賞祝允明的那種精絕的行楷。他在《跋祝允明草書赤壁賦》中說道:「今世觀希哲書,往往賞其草聖之妙,而余尤愛其行楷精絕。蓋楷法既工,則稿草自然合作。若不工楷法,而徒以草聖名世,所謂無本之學也。」他的這種審美觀在繪畫方面也有所表現。他在《題沈石田臨王叔明小景》中這樣評價沈周的畫:「石田先生風神元朗,識趣甚高,自其少時,作畫已脫去家習。上師古人,有所模臨,輒亂真跡,然所為率盈尺小景。至四十外,始拓為大幅,粗株大頁,草草而成,雖天真爛發,而規度點染,不復向時精工矣。」正是由於他注重精工與細絕,所以他的書法也以小楷和小行書見長,他以一生的精力追求書法中的「精絕」之美。他許多小楷、小行書名作都是七十歲以後所寫的。他在八十九歲高齡時書寫小楷《四山五十詠》,仍然筆力不減,筆筆精到,堪稱書壇一絕。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這樣評價文徵明的書法:「小楷師二王,精工之甚,唯少尖耳,亦有作率更者。少年師懷素,行筆仿蘇、黃、米及《聖教》。晚歲取《聖教》,損益之,加以蒼老,遂自成家,唯絕不作草耳。」

文徵明對書法的審美還體現在「潤」「雅」「清」等方面。他的書法,大多用筆細膩、精緻、不激不勵、溫文爾雅,追求高格調,體現恬靜美,以韻取勝,周之士評之:「圓勁古淡」「法韻兩勝人」。文徵明的這種審美觀還體現於他的畫、詩等其他藝術之中。他在題唐子畏《江南煙景卷》中也說:「子畏畫本筆墨兼到,理趣無窮,當為本朝丹青第一。白石翁遺迹,雖蒼勁過之,而細潤終不及也。」文徵明的畫,大多線條精鍊,意境幽遠。方薰這樣評價文徵明的書畫:「衡山太史書畫辦香松雪,筆法到格,乎入吳興之室矣。然自有清和閑適之趣,別敞逕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潔所至。」如他所畫的《石湖清勝圖卷》、《石湖圖卷》等作品,描繪的是石湖風光。文徵明專門記石湖之游,詠石湖或懷想石湖的詩詞達三十多首(根據《文徵明集》統計)。我們看他的《石湖清勝圖卷》,圖中石湖煙波萬頃,水天一色,悠遠無盡。湖邊的村落協調雅緻,人們的生活安靜祥和,樹木蔥蔥,山巒起伏,如詩如夢,這不正是文徵明所追求的閑、靜、幽、雅之境嗎?這意境在他詩句中表現為「蕭然白雨醒煩暑,無賴青山破晚愁。滿目煙波情不極,遊人還上木蘭舟」。

從文徵明的書論、書作中所體現出的書法審美觀,確實能驗證「字如其人」的觀點。正如王時敏在《題文待詔仿趙承旨》中對文徵明的評價:「文徵仲先生高風介行,坊表不渝,先正典型,表見於紀載者不一。其詩文翰墨,師授皆有淵源,毫芒必循矩度,德藝兼優,允稱金舂玉應。旁及畫道,博宗古人,於趙文敏尤所雅慕。長縑巨幀,每多仿效,然但采掇其高華,而挺勁孤峭之致仍自己出,更有加於人一等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幽居山野 獨得其樂——文嘉的《山靜日長圖》
董其昌行草書法欣賞《山靜日長》
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小橋流水,山靜日長
航拍句容寶華山靜謐古村
空山靜水的情意——《山水知音》
江南秀士的靈山靜水 王孟奇談方駿
巴渝美景:黑山谷,那條萬山疊翠山靜水幽的大峽谷
濟南佛山靜院三居室新中式風格設計
達古冰川,徜徉在白色的冰山靜靜感受與雪的親密集合
山靜入柏:懷念嗅覺
山靜似太古,一念慈悲心
陸小二的水滸人生:橫穿水滸命比草賤、蟄伏梁山靜候貴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