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並不是非要買房
美國最有名的一篇短篇小說大概要數雪莉·傑克遜的《摸彩》,發表在1948年6月26號的《紐約客》上,成為了該雜誌史上收到讀者來信最多的一篇小說。那個夏天,《紐約客》一共收到三百多封關於這篇小說的來信,只有十三封表達了善意,這些來信者大多還是作者的朋友。其餘的來信大多表達了疑惑或是憤怒,質疑為何紐約客要登載這麼一篇小說,並用退訂的方式表達不滿。
一直到作者雪莉·傑克遜死去,她還在收到來自讀者要求她道歉的信。但這不妨礙無數的教材將這篇小說收錄,雖然作者早已去世,這篇小說卻一直流傳了下來。關於小說的梗概,借用董鼎山在一篇書評里寫到的:
《摸彩》的故事內容其實很簡單:背景是新英格蘭一個小村鎮,每年一次,鎮民履行傳統的習俗,於春季在鎮中心集合抽彩。(這是他們歷代祖先所遺下的慣例。)彩票都是空白,只有一張塗了黑點。抽彩儀式完後,一個名叫赫金遜夫人持了這張黑點彩票。其他鎮民立即名正言順地、慎重地、保持尊嚴地手持石塊向她丟去,把她擊斃。
小說的語調平靜,毫無渲染誇張,越是如此,越在結尾時使得讀者感覺毛骨悚然,因為很多讀者原本期待著赫金遜夫人摸到一台洗衣機或是電冰箱。諸多來信中,也有讀者問作者這樣的摸彩在哪個小鎮進行,他們也想去圍觀一下。
不同的人從這篇小說中看出不同的東西,有人因此而看出民主制度的弊端,即使在集體參與的民主形式下,在所謂的人人有份和機會平等的社會活動中,民主方法也仍然可能是摧殘個體乃至殺人的集體暴行。也有人對人類的最終命運感到悲觀,因為人們對於陌生人使用起暴力來毫無理性可言。還有人指出,習俗可以麻木人的常性。
當人們受到傳統習俗或是社會風潮影響時,往往是無力作出任何反抗。比如說,舊時候中國女性有纏足的傳統,纏足可並不是單單把腳裹起來那麼簡單,要讓腳停留在某個階段不再長大,不藉助暴力摧殘是做不到的。儘管深知纏足是對身體的摧殘,一個女孩長大以後仍然會對她的女兒做出類似的事情。如果不做,就無法承受來自社會的壓力。
過去人們結婚時,需要有三大件,收音機,縫紉機,自行車。這在當今看來十分可笑,因為現在結婚的人可能三樣東西一樣也沒有,所以說,收音機、縫紉機和自行車並不是結婚的必需品。但如果你生活在那個年代,沒有這三樣東西確實很難結婚。
在當下,影響著人們的又一社會風潮是「買房」,似乎這個社會裡,每個人都想要擁有一套房產,據我觀察,許多人生活的終極目標,無非是買一套房子。我並不反對有足夠支付能力的人買房,但我確確實實見過很多人,並沒有寬裕到可以買房的地步,而傾盡全家之力,申請巨額貸款,使得生活壓力巨大,勞累不堪。
在我看來,如今買房這一行為,正像古代的纏足。如果我在古代反對纏足,大概會被人們用石頭投死。正像現在沒有人會聽取不必買房的建議一樣。但在我看來,房子只是一種類似於「三大件」一樣的東西,肯定有人會反駁,房子是用來住的,怎麼能是那些東西好比的呢?我相信,如果我在「三大件」盛行的年代提出來這些東西沒那麼重要,肯定有人會反駁我,沒有收音機,你上哪接觸新聞?沒有縫紉機,你穿什麼?沒有自行車,你怎麼出行?
這兩種思路,真的沒太大差別。
參考閱讀:
飽醉豚:毀掉你的不是高房價,而是你自己
《摸彩》小說原文:The Lottery by Shirley Jackson
董鼎山:一個短篇小說的故事——記美國文壇一位怪才
※門當戶對真的有那麼重要麼?
※蘇麻喇姑:最佳助手是如何煉成的?
※你的名字簡評,也談新海誠
※我希望你嫁給有錢人
※爸4最新期的禮物考驗,你們這樣對阿拉蕾真的好嗎?
TAG:簡書 |
※尷尬不尷尬,不是你並想那樣
※你並不需要去討好誰
※你並不是真想回家,只是你在外面混的不好
※原來,你並不內向,只是不想搭理不重要的人
※不是我不懂溫柔,而是你並非我愛的人
※戒不了煙酒,離不開美食?你並不是又懶又饞,只是沒用對方法
※你並不是沒錢這麼簡單
※你並不寂寞,只是閑得慌
※你並非他們想像的那樣不堪一擊
※「我想自殺!」抑鬱症可能已悄悄找上你,只是你並不知情
※原諒你並不是我不難過,而是我寧願相信你還是愛我的!
※明知沒必要,卻還有點行為,別著急!說不定你並不是強迫症
※或許你並不熟悉他,但你不可能沒看過他的電影
※你並不知道他的未來能不能有你
※原來,你並不能決定自己吃什麼
※世界對你並不差!因此我們要懂得珍惜!
※也許你並不是孤單前行,痛苦的時候可以想想那些支持你的人
※別說狗狗不聽話,只因你並不是讓它聽話的人
※你並沒有想娶我,你只是想得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