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大家劉景源:經典解讀溫病的病因!
小編導讀
溫病學是研究溫病發生髮展規律及其診治和預防方法的一門臨床學科,是一門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在溫病學界,劉景源是目前國內研究與應用《溫病條辨》的代表性專家,今天就分享一篇劉景源關於溫病病因解讀的文章,一起來品讀吧!
溫病的病因,籠統地說是溫邪,或稱熱邪。溫與熱同屬陽邪,溫為熱之漸,熱為溫之甚。可以說,二者之間只有程度輕重的差別而無本質的不同,所以常稱為溫邪或熱邪,或合稱溫熱邪氣。由於一年四季氣候特點的不同,如春季溫暖而多風、夏季暑熱盛、長夏熱而多濕、秋季(初秋)氣溫偏高而乾燥,所以不同季節的熱邪侵犯人體往往與其季節的主氣相兼夾而呈多樣性。溫病的病因可以歸納為以下7種。
風熱邪氣
1
風為春季之主氣。春季溫暖而多風,所以風熱邪氣為病多見於春季,其所導致的溫病稱為風溫。如果冬季氣候反常,應寒而反溫,也可以產生風熱邪氣,其所導致的溫病稱為冬溫。風溫與冬溫發病季節雖然不同,但病因相同,所以臨床表現與辨治都相同。
風熱為陽邪,其性開泄。感受風熱邪氣而發生的風溫病,一般來說先傷及肺衛,初起多見發熱,微惡風寒,咳嗽,舌邊尖紅,脈浮數等臨床表現。
風性善行而數變,因此風熱為患往往變化迅速,很容易由肺衛內陷心包而出現神昏肢厥之變。
暑熱邪氣
2
暑為夏季之主氣。暑為熱之極,獨見於夏季,所以暑邪為病只發生於夏季,其所導致的溫病稱為暑溫。暑為陽邪,其性開泄、升散。暑熱邪氣為患,多發病急驟,見高熱惡熱,汗出,口渴,脈洪數等熱盛徵象,進而耗損津液,甚至損及肝血腎精,而致亡陰脫液的重證。暑邪易耗氣傷津,所以暑熱為患又容易導致津氣兩傷,甚至成虛脫危證。
夏季不僅氣候炎熱,而且雨水較多,熱蒸濕動,濕熱瀰漫,所以暑邪為患又往往夾有濕濁而發生暑濕病,其屬濕熱病範疇,多見熱重於濕的類型,也稱為暑熱夾濕。應當指出,夏季雖然多濕,暑邪雖易夾濕,但並不等於暑必夾濕,所以暑邪為患有不夾濕與夾濕的區別,二者病變性質不同,臨床表現與治法也都大不相同。
暑溫病根據其夾濕與否分為暑熱病和暑濕病兩種類型。暑邪不夾濕而為患,稱為暑熱病,屬溫熱病範疇;暑邪夾濕而為患,稱為暑濕病,屬濕熱病範疇。
夏季感受暑熱或暑濕邪氣而發生的溫病,除暑溫病外,還有冒暑、暑咳、中暑、暑厥、暑穢等。
濕熱邪氣
3
濕為長夏之主氣。長夏氣溫高而多雨,自然界濕熱瀰漫,這個季節人體最易感受濕熱邪氣而為患,其所導致的溫病稱為濕溫。
濕為陰邪,熱為陽邪。熱與濕合,如油入面,熱蘊濕中,難解難分,濕遏則熱伏,熱蒸則濕動,所以濕熱病初起往往以濕邪為患的特點更為突出,多表現為濕重於熱。因為濕性重濁黏膩,阻滯氣機,易困脾胃,所以濕熱病過程中多見身熱不揚、頭身困重、神識獃痴、胸脘痞悶、納呆不飢、大便溏滯、舌苔白膩、脈濡等臨床表現。
4燥熱邪氣
4
燥為秋季之主氣。早秋季節,天氣晴朗,秋陽曝晒,氣溫高而乾燥,人體易感受燥熱邪氣而為患,其所導致的溫病稱為溫燥,屬溫熱病範疇。而深秋季節,西風蕭瑟,氣候清涼,人體易感受涼燥邪氣而為患,其所導致的疾病稱為涼燥,因其無熱邪,所以不屬溫病範疇。秋季因燥邪而致病者,均稱為「秋燥」,但因為有燥邪與熱邪相合或與寒涼之邪相合的區別,所以病種有溫燥與涼燥之分,二者證治不同,應當加以區分。
燥熱邪氣易傷津液,病變初起多先侵襲於肺,消耗肺津而見口、鼻、唇、咽、皮膚乾燥,乾咳無痰,小便短少,舌苔乾燥等津液損傷的臨床表現。燥熱邪氣為患一般以損傷肺、胃、大腸津液為主,如辨治及時,一般易於痊癒,不至於出現危重證候。
伏寒化溫
5
寒為冬季之主氣。外感寒邪為患,一般是導致傷寒病,可見寒邪並非溫病的病因。但是有的發於春季的溫病,初起沒有明顯的表證階段,而是開始即以里熱證為主,與春季外感風熱邪氣所致的風溫病初起先見表證,然後再由表入里的臨床表現大相徑庭,因此就把這種溫病命名為春溫。
春季氣候並不炎熱,為什麼春溫病初起就見里熱熾盛呢?究其原因,古代一些醫學家認為,這類病變並非感受春季的風熱邪氣為患,而是冬季感受了寒邪。如果人體陽氣不虛或屬陰虛火旺體質,邪氣就伏於體內,郁而化熱,至春季氣候溫暖,人體腠理疏鬆,體內所伏的鬱熱就自內而向外發。因為熱邪是自里而發,所以初起即見里熱證,這種發病類型稱為伏邪自發。如果春季又感受時令之邪而引動體內伏熱,初起可以見表裡同病,但以里熱為主,這種發病類型稱為新感誘發。在伏邪自髮型中,如果人體屬陽盛體質,則病發於氣分,初起見氣分里實熱證;如果人體屬陰虛火旺體質,則發於營分,初起見營分虛實夾雜證。在新感誘髮型中,如果人體屬陽盛體質,則初起見衛氣同病;如果人體屬陰虛火旺體質,則初起見衛營同病。
由上面所講述的內容可知,寒邪並非溫病的直接致病因素,但如果冬季感受寒邪伏於體內,郁而化熱,轉化成溫熱邪氣,至春季而發,也可以導致溫病,而導致溫病發生的直接病因,還是溫熱邪氣。這種病因的產生就稱為「伏寒化溫」,由此而產生的理論,稱為「伏氣溫病」或「伏邪溫病」學說。
追本溯源,這種學說的理論基礎是導源於《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的「冬傷於寒,春必病溫」的論點。
溫熱毒邪
6
溫熱毒邪也稱為溫毒邪氣,或簡稱「溫邪」,這種邪氣所導致的溫病稱為「溫毒」。可見,「溫毒」一詞有兩種含義,一是指病因,一是指病種。
「溫毒」為病,除具有一般溫病的特徵之外,還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局部紅、腫、熱、痛,甚或潰爛;二是具有傳染性。也正是由於這兩個特點,才稱其為「毒」,以示與一般溫病的區別。可以說,「溫毒」是具有「毒」的臨床特點的一類溫病,究其屬性,多屬溫熱病範疇。還應當說明的是,「溫毒」並非一個具體病名,而是具有「溫毒」特點的一類溫病的總稱,它包括的病種較多,臨床常見的有痄腮(流行性腮腺炎)、大頭瘟(顏面丹毒)、爛喉痧(猩紅熱)等。
疫癘邪氣
7
疫癘邪氣又稱「癘氣」「戾氣」,是一類具有強烈傳染性的致病因素,其所導致的溫病,統稱為溫疫。疫,就是傳染之意,溫疫與一般溫病的不同點就在於傳染性的強弱。一般把不傳染或傳染性不強的病種稱為溫病;而把發病急驟,病情嚴重,傳染性強烈,甚至造成大流行的一類溫病加一「疫」字,稱為溫疫。可見,溫疫就是溫病中傳染性極強的一種類型,因其起病急驟,病勢暴戾,所以將其病因稱為「癘氣」「戾氣」。究其性質,也不外乎溫熱性癘氣和濕熱性癘氣兩類,因此,溫疫也有溫熱病與濕熱病之分。溫疫並非一個具體病名,而是具有強烈傳染性,甚至造成大流行的一類溫病的總稱,它包括的病種較多,如傳染性極強,造成大流行的重型流感、疫痢、霍亂、鼠疫等。
中醫溫病學病因學說的產生是從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對各種溫病的臨床表現進行綜合歸納,運用中醫學理論進行分析而推究出的致病因素,這種通過分析證候而探求病因的方法,稱為「辨證求因」或「審證求因」。從現代的觀點來看,溫病包括多種感染性疾病,其中也包括多種傳染病,其發病大多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由於歷史條件所限,古代醫學家還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病原微生物,因而對溫病的病因以外感立論,從六淫、溫毒、癘氣方面去認識,從而不斷完善、提高,發展成完整而嚴密的辨證論治理論體系,成為中醫學偉大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地指導著臨床實踐。
自然界存在著風熱、暑熱、濕熱、燥熱、寒(伏寒化溫)、溫毒、癘氣等溫病的致病因素,但這些病因是否一定會引起發病?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下,為什麼有人發病,而又有人不發病?溫病發病的機制如何?溫病的種類有哪些?對這些病種如何劃分才更有利於指導臨床實踐?這就涉及下面所要講的溫病的發病、溫病的病機與溫病的分類。
新媒體編輯:王丹
※第三屆全國悅讀中醫活動複賽正式開始啦
※揭秘:傷寒汗出病解的方式有哪些?
※中醫不傳之秘:《素問》病機十九條與針灸處方!
TAG:悅讀中醫 |
※經典 最美的感恩詩詞!
※最經典的個性傷感的句子說說心情大全
※海濤法師:治癌症的經典:《佛說療痔病經》
※唐代詩詞中的經典愛情,太經典啦!
※小清新的傷感經典心情說說,回味那些年的陶醉!
※這是治療癌症最經典的咒語,為了健康也要看一看!
※王陽明最經典的十句話,說盡心學境界!
※尹恩惠九大經典韓劇,第五最經典,你都看過嗎?
※韓劇中經典的「復仇者」,宋仲基俞承豪張瑞希,誰最讓你心痛?
※最愛經典:太空科幻神作大爆炸
※王陽明最經典十句話,說盡心學境界!
※宋慧喬崔智友,經典韓劇中死亡的主人,你最心疼誰?
※熱血就是男人的浪漫,經典復古燃番大推薦!
※影視劇中的經典之吻,楊洋鄭爽虐狗,李鍾碩最虐心!
※祝由術的治病心法,六種心法尤其經典!
※心肌梗塞病人飲食經典,冬季預防調理很重要!
※最值得懷念的男神沙畫——郭富城、古天樂、張學友,忘不了的經典
※最經典的花鳥真跡,養眼!
※佛家的四大經典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