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隨筆:教育離不開教養
想寫這篇隨筆,純粹是因為今早讀了網上一篇文章,受了刺激。該文標題為《我們如此深愛我們的兒女,他們愛我們嗎?》
作者旨在提醒獨生子女政策的後遺症,舉了幾個例子。譬如:
2016年10月4日晚九點,國慶長假第四天,廣州一所著名大學任教的老友在電話中泣不成聲,斷斷續續講了很久才弄清事情的原委:10月1日清早,他們夫婦倆乘高鐵前往南京,看望在南京大學中文系就讀的女兒。行前為女兒準備了很多她愛吃的零食,比如蛋塔、酸奶什麼的,打算給女兒一個意外的驚喜。沒想到見面之後卻碰了一鼻子灰:女兒不僅沒有一點驚喜,反而滿肚子怨氣,責怪父母為什麼不經她同意就去南京,對她極不尊重。
媽媽說我們想念寶貝女兒了,可女兒說天天微信,還有什麼好想的,你們的感情也太泛濫了。爸爸說媽媽第一次到南京,叫女兒陪去轉轉,女兒回答說和同學約好了,要去蘇州玩,讓爸爸媽媽自己玩,然後就匆忙而去……夫婦倆在南京轉了一天,越想越不是滋味,索性高鐵返回廣州。老友在電話中問我:龍兄,你說我錯在哪裡?我不知怎麼回答……
我今天從太原趕回佛山,原本想和老家來的老同學見面,也盡地主之宜,沒想到情況也幾乎一樣:他們女兒今年九月剛剛考到廣州一所大學就讀,國慶專程來廣州陪她。可女兒並不領情,只顧玩手機,想去宿舍看看,也不得進去。問其為何如此冷漠,女兒說一是有代溝,二是爸爸總是批評她。見話不投機,老友裝著想回去,沒想到女兒卻變得興奮,馬上進攜程網幫他訂了回家的火車票……老友說:現在的孩子和我們這代人不同了,當年我們讀書,有家人來探望是多麼的高興啊。他流淚,我也流淚……
作者還轉述了一位佛山母親從美國發來的簡訊:
龍老師好!幾個佛山朋友都在轉發你的那條關於獨生子女的微信,我一邊讀一邊流淚。你兩個朋友的經歷我感同身受,只是悶在心裡從來不說出來。說實話,我憋得很苦,今天索性說出來。
我是一位單親母親,38歲那年就獨自帶著8歲的女兒生活,不說含辛茹苦,也歷經了很多女人沒有經歷過的酸楚。為了讓女兒不受父親出走的影響,我以全部的母愛來呵護她成長。
女兒從佛山九小到佛山一中,成績都非常優秀,是標準的學霸。高考以佛山前5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核物理專業,畢業後又考入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後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
我女婿也是上海學霸,年紀不大,就已經是芝加哥大學的教授了。他們有一個四歲的兒子,上海的爺爺奶奶在美國照顧了兩年,今年6月回上海去了。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女兒和他們處得不好,經常吵架。曾經擔任上海廳級幹部的爺爺一怒之下帶奶奶回去了,還說再也不來美國受罪了。
無奈之下,女兒、女婿多次給我電話求援,讓我去芝加哥幫他們帶孩子。我退休後單位返聘,有一份不錯的收入,心情也很好。考慮到女兒的處境,我最後下定決心到了美國。但在這裡的每一天都很難過,人生地不熟倒是其次,主要是女兒、女婿幾乎很少和我交流。
他們早出晚歸,回家只想睡覺,周末也是在家睡覺,只有我一個人忙碌。好像我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到了假期,他們帶上孩子出去度假,讓我一個人留在家裡。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到底是美國改變了他們?還是獨生子女都是這個德性?
我女兒、女婿的收入不錯,還經常給非洲窮人捐錢。我幾次提醒他們說:舅舅、姨媽家在湖南農村,生活艱苦,你們給非洲黑人捐錢,是否也可慮資助這些親人一點?女兒女婿的回答讓我震驚:非洲窮人更需要幫助。幫自己的親戚不是慈善,沒有意義……
我真不明白女兒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無情無義,冷漠得不可理喻!是我的家庭教育失敗了嗎?如果說是我文化不高,不會教育子女,那麼女兒的公公、婆婆,一個是政府官員、一個是同濟大學教授,怎麼他們的兒子也是如此?國慶那天,我親家在電話中說:你辛苦了,我們都被獨生子女害了。我們讓他們自己請保姆,你回來過你自己的日子,別理他們了……
親家的話有道理,但我於心不忍。
那年高考,我在佛山一中校園外面悄悄守候三天,一心祈禱女兒考試順利;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個晚上,女兒摟著我淚流滿面地說:媽媽,這些年您太辛苦了。我以後有出息、有能力一定要好好報答您的……
那時我是多麼的開心,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非常值得。女兒的話,讓我覺得這個世界沒有黑夜……可是,當女兒已經有了出息的今天,我的內心卻歷經從未有過的傷痛。她是否還記得她說過的話?是否記得媽媽為她所做出的一切?
我如此深愛我的女兒,她愛我嗎?
以上幾個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作者把產生此類現象的原因指向獨生子女政策,並說美國人都害怕了,正為此開展課題研究:《如何對付一個由獨生子女組成的國家》,「這是美國人的遠見……」
我不懷疑這位作者的真誠,但必須指出她診脈有誤。如果美國人有遠見,美國人更懂得孝順之道的話,那麼我們必須更加堅定不移地推進「教育美國化」。有朋友可能會為這位「龍老師」辯護:人家沒說美國人更懂得孝順,而是說我們要教育獨生子女學會孝順。
但我從在美國的這位佛山母親的敘述中,看到的是:我們的努力與我們的預期,從一開始就背道而馳。這位母親一直為她的女兒感到驕傲:女兒從小就是學霸,清華大學畢業後又考入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後在美國定居。——這是多少中國父母夢寐以求的子女成才之路啊!我們把孩子從小當作美國人來培養,千方百計把他們往美國送,但別忘了:在美國人的文化里,是不強調「孝順」這兩個字的。
如果以上故事中,那幾位高材生的父母是美國人的話,他們是如何處理與兒女的關係呢?我在一位海外華人的博客上找到這麼一段介紹:
美國的老人和孩子如果不生活在一個城市裡,他們的聚會方式多數就都是在有節假日的時候能互相走動一下,離的太遠的或沒有假期的也只能打打電話,互相郵寄一些禮品來表示彼此的思念和情感了,美國的老人退休後都會在兒女有時間的時候去兒女那裡探訪,有些住在家裡,有些則住在孩子附近的酒店裡,子女看望父母的一般都會住在父母家裡,但時間都不會很長,美國人由於沒有大家庭生活的習慣,所以不管孩子看望老人還是老人探訪孩子一般都是短期的,即便老人退休了也一樣的,通常都是幾天而已,久了大家就都覺得不方便了,尤其是一方住酒店的更不會長住。
過去看著他們這樣的生活,心裡總覺得不對勁,感覺是他們之間的感情問題,現在看來不是,這不過是生活習慣不同而已,這樣的生活習慣並不是他們沒有感情,相反如果老人和孩子過於親密或老人在孩子家呆得過久他們反而感覺不習慣。我認識的一些美國人娶了中國媳婦的就有這樣的問題,中國媳婦生了孩子,媽媽就會來幫著帶孩子,而中國的父母來了都是孩子不離手的,來帶孩子的嗎,可是美國婆婆就會有疑問,說中國媽媽為什麼整天把孩子抱在手裡,她想幹什麼?看到中國媽媽沒有要走的意思就感到奇怪,跟我打聽為什麼那個中國媽媽沒有要走的意思,她打算在這裡住多久?
這位熟悉美國文化的朋友說得很中肯,不是美國人沒有感情,而是生活習慣不同。因此,我們可以推論出:不是我們的高材生們不夠優秀,而是他們的父母沒有準備好如何做一個美國式的父母。在這個問題上,他們嚴重缺乏學習。
作為父母,應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這樣的學習。當孩子「少小」的時候,你「不努力」,等孩子「老大」的時候,你就「徒傷悲」了,到時候怨不得別人。我在網上找到另外一段學習材料,教我們如何向美國父母學習:
1、美國父母不準孩子隨意插話;中國父母會先回答插話孩子的話題。
通常大人在聊天的時候,孩子們聽到什麼就會想及時表達自己的想法。美國的孩子如果插話進來,美國父母就會做一個手勢,示意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要求,但是要等,或者對孩子說,「請等我說完。」相反,中國父母就會停下來,先處理孩子,詢問孩子有什麼事。
2、美國父母會輕聲的和孩子說話;中國父母會大聲地制止孩子說話。
英文裡面有一句話叫「indoor voice」。也就是說輕聲說話,用室內的聲音說話。當孩子高聲大叫的時候,美國父母就會輕輕說,「indoor voice please,I can hear you。」中國父母就會生氣地大聲反問,「幹什麼,不會輕點說!」
3、美國父母享受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光;中國父母更喜歡看著孩子玩。
在公園或者遊樂場,有一個現象很普通。大多數美國父母都是直接參与到孩子的玩鬧,陪著孩子瘋,陪著孩子跑,積極的參與其中。而絕大多數的中國父母,都是站在一旁靜靜的看著孩子自己玩,或者看著孩子和別人一起玩,只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出現教育。
4、遇到孩子糾紛,美國父母會先問事情的起因前後;中國父母先維護自己的孩子。
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發生糾紛爭執都是很正常的。但是父母的對待方法就是最好的教育時機。美國父母遇到孩子糾紛問題,就會先問孩子們發生了什麼事情,她們會讓兩個孩子當面說,然後再和對方父母溝通。中國父母更喜歡先維護自己的孩子,當著孩子的面就指責性的解釋。
5、孩子犯錯誤,美國父母蹲下和孩子溝通;中國父母生氣地責罵孩子。
所有的孩子都會犯錯誤,沒有國界之分。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美國的父母會蹲下身子,把孩子拉在一旁,和孩子輕聲細語地講道理,但是口氣是很嚴肅的。而中國的父母就會感覺很丟臉,大聲地當眾指責孩子,責罵孩子,甚至強制孩子去道歉。
6、孩子沒有按老師的指令做手工,美國父母表揚孩子;中國父母批評孩子。
有些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歡跟著老師的模版走。可能老師讓做一個蜜蜂,他做成了機器人。遇到這樣的孩子,美國父母會說,這個主意很不錯。中國父母就會要求重新做過。
7、孩子打翻果汁,美國父母乾脆讓孩子玩;中國父母生氣責罵不讓玩。
孩子不免會打翻果汁或者水以及牛奶之類的飲料,美國父母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反正都打翻了,她們會讓孩子玩,然後讓孩子自己玩完後處理掉。中國父母一聽到打翻,第一反應就是真浪費,好心痛。然後就責罵孩子,讓孩子站遠遠的,不許碰地上,然後自己趕快處理掉。
8、美國父母不管孩子穿衣服;中國父母喜歡干預孩子的穿著打扮。
美國孩子有時候穿得真的很離譜,大冬天穿短褲,夏天穿夾克或者好幾件T-shirts。美國父母一般不管,隨意的態度,她們會告訴孩子自己的意見,孩子不聽就不說了,讓孩子自己隨便。中國父母冬天怕孩子生病,夏天怕孩子中暑,那是絕對的不讓孩子這麼穿,想盡辦法讓孩子穿得體的衣服出門。而且中國不是有句古話,「人靠衣裝佛靠金裝」,中國父母覺得孩子的穿著和自己的面子有著直接的聯繫。
從以上中美父母行為對比來看,中國父母的表現確實很愚蠢,而美國父母都像是兒童心理專家。因此,打算從小把孩子當作美國人來培養的父母,首先要認認真真地把自己改造成美國式的父母,將來也不至於怨天尤人。孩子大了,你眼巴巴地去探望她,她對你態度冷淡,怨不得你的孩子。第一個故事裡南大的小學妹說得對,是因為你的「感情太泛濫」。好在我本人從來沒把孩子培養成美國人的打算,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也從來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教育」,理應是包含「教養」的。遺憾的是,我從周遭公立學校、國際學校乃至華德福學校的許多孩子身上,看不到「教養」這兩個字。
何謂「教養」?「教養」,通常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養;對應的英文是Manner,指的是禮貌、規矩、態度、風度、生活方式、習慣等等。英國王太后曾說:Manner實際上是英國皇室存在的一個象徵。看來,在西方的教育里包含了「教養」的意思,而我們中國的教育里為何不見「教養」了呢?
今天晨讀時,和孩子們講了一會兒《易經》的「蒙」卦。我說,父母和老師的角色不同。父母愛孩子,老師同樣愛學生,但兩者愛法不一樣。現在的許多父母希望學校的老師也要像他們一樣疼愛孩子,老師若批評孩子,讓孩子受了委屈,父母會去找校長告狀。老師們對待學生也很有顧慮,對學生嚴厲一點,且不說家長會有意見,別的同事心裡可能也會嘀咕:這位老師怎麼這麼不尊重孩子?怎麼這麼不「華德福」啊?
《蒙》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四卦。此前是「屯」卦。「屯」卦代表新生命的開始,「屯者物之始生,物始生稚小,蒙昧未發,蒙所以次屯也。」(《周易程氏傳》)「蒙」有開發之理,亨之義也。故卦辭曰:「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思是,不是老師求著學生接受教育(像許多爺爺奶奶追著孩子屁股後面喂飯一樣),而是學生需要向老師求教。如此,才能「志應也」。在中國文化的脈絡里,老師首先是「傳道人」,而不是今日大大小小的「學店」里站櫃檯的店小二。當父母領著孩子來誠心求學,老師亦以誠相待,成為同道中人,方能學業有成。
許多朋友看到這兒,心裡大概會很不以為然:哼,人人平等,當個老師幹嘛擺那麼大的譜啊!尤其是大家已經習慣了用錢能擺平一切,會感覺這樣的老師有點「二」。辛庄師範就是一所挺「二」的學校。馮剛老師給學校拍了一個短片,今天下午把初剪的小樣發過來,剪輯在最後一個畫面上加了一行字:「辛庄師範歡迎您!」我趕緊打電話給馮老師說,把這句話刪了。我們辦學,從來不「抓壯丁」,完全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蒙》卦是專門討論教育和教養的。其卦象是「山下出泉,出而遇險,未有所之」。你想像一下,眼前有一幅圖景,山腳下有一眼泉水,一點點往外湧出,順著地勢往外流,亂石當道,雜草叢生,涓涓細流,不知所往。因此,師者「觀其出而未能通行,則以果決其所行;觀其始出而未有所向,則以養育其明德也。」(《周易程氏傳》)因此,作為老師有兩件很重要的任務:一是以陽剛的精神,帶領學生付諸行動,終日乾乾,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學習和生活;二是引導學生立志,用自己的生命去支撐學生,幫助學生精神挺立,涵養德性。
台灣奉元書院的毓老,講學佈道六十載,他最喜歡《蒙》卦里的這句話:「君子以果行育德。」我雖然無緣在毓老生前當面受教,但十分仰慕,也因為得了奉元書院的一口氣,於是有了辛庄師範的創辦。
早上,為了幫助孩子們體會「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這句話,我引用了《論語·述而》中孔子講的一段話:「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覆地給他舉例了。因此,在中國文化的脈絡里,老師不是「知心姐姐」,不太會找學生單獨做思想工作和心理輔導;但老師是「有問必答」,「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禮記·學記》)
「蒙」卦不僅適合於學校教育,同樣適合於家庭教育,其共同的原則為「蒙以養正」。彖辭里說,此乃聖功也。中國傳統教養和傳統家教,是主張給孩子必要的懲戒的。「初六,發矇,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儘管孔子尚德而不尚刑,但刑罰不能偏廢。孩子與生俱來的,既有天賦的良知本性,也有先天的習性。對於孩子的不良習性(無論是先天的,還是後天染著的),都需要教化。而治蒙之初,威之以刑,可以去其「昏蒙之桎梏」。這「昏蒙之桎梏」,主要指的是先天帶來的不良習性,若不去除和約束,「則善教無由而入」。宋代程頤對這段經文的解釋非常透徹:「自古聖人為治,設刑罰以齊其眾,明教化以善其俗,刑罰立而後教化行。」懲戒當然不是教養的全部,但是教養的必需。
每周五,聽董梅老師講中國古代詩詞,總是很有啟發。
此次,她提到八個字:「家學家教,國士國風。」百年來,我們自己切斷了與傳統文化命脈的聯繫,全盤西化;近三十多年來,則愈來愈美國化。只有恢復在中國文化脈絡上的「家學」「家教」,我們才能培養出中正剛健、有情有義的讀書人,國家的風氣才能有所轉化。
百年前,我們受西方列強欺凌,認為自己的文化落後,認為中國人愚昧,需要西方文明的啟蒙。今日世界,陷入現代文明的困境之中,看來很需要中國文化的開蒙。
「蒙」卦六四《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作為個人,面對生命,常有困惑,根源在於自己的用心,不腳踏實地,日益遠實;而作為人類的整體,在文明演進過程中,也常常陷入困境,根源同樣在於人心的貪、嗔、痴。
教育的根本是育德,教養的根本是養正。無論人類歷史發展到什麼年代,教育都離不開這個根本。
中霖 2016年11月21日於辛庄
(作者簡介:資深出版人,北京立品圖書有限公司董事長。辛庄師範創辦人。曾參與創辦北京第一所華德福學校,有七年多教學一線的工作經驗。)
※杜忠浩先生北京之行剪影
※黃明雨: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古典中醫的情緒治療——關於我們這顆心
※什麼是中道的醫學?
※倫敦占星學院創始人蘇?湯普金斯:我們彼此相連
TAG:立品圖書 |
※今年教師節我不想寫老師,想寫教育,但教育還是離不開老師
※博士老爸:孩子的成功離不開優秀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
※莫言談教育: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離不開這6句話,道出教育精髓!
※從事教育活動離不開堅守
※董卿:天才的養成也許真離不開虎爸虎媽的魔鬼教育
※好的教育離不開這兩個字
※莫言談教育: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離不開這6句話,直戳家長心窩子
※中醫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師承的主軸!
※遏制過度競爭離不開教育理性
※教育好孩子,父母離不開這7個方法
※老司機教你2招,讓女生離不開你!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父親,父親的角色有多重要?
※中科大教授:科學和靈性互相離不開
※柯潔九段童年照:自幼愛圍棋,萌娃成冠軍離不開業餘棋手父親教導
※增肌離不開營養,教你如何餵飽你的肌肉?
※蓋教堂或金字塔,這位建築師離不開的,是球
※增肌離不開營養,教你如何餵飽你的肌肉
※夏季養生離不開養心
※教你如何吸引女生,讓女生離不開你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