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或許大家有發現,越來越多的社交媒體聚合平台都充斥著不和諧,譬如黃暴的信息流,各色貼吧內容良莠不齊...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而現在,有一群美國人聚在一起,用互聯網技術給自己謀了個新差事 —— 「居委會大媽(叔)」,其實就是在線上幫助創建和維護健康向上的社群。今天,密探就帶大家探索下這個非常小清新的新型社交app —— Imzy。他們的團隊主張將友善和積極注入到第二代社交平台中,幫助人們傳遞正能量。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IP形象是不是也很萌啊!)

話不多說,顯微鏡下看產品

在登陸頁面上,Imzy的宗旨一目了然:你的社區像你一樣有趣/熱情/強勢/好奇/冒險/有主見。他們這是在強調社群的同感心。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註冊登陸後,用戶首先需要選擇至少四個興趣主題,比如遊戲,科技,寫作和閱讀,電影電視,音樂等等。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緊接著是選擇社區。Imzy會根據你選擇的興趣主題而優先推薦一些社區,以及包括Imzy用戶指南這類的功能型社區。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Imzy 對公眾開放前,其活躍的社區主要涉及音樂、遊戲、談話類主題。

登錄後進入到主界面,信息流由用戶所選的社區決定。比如小探選擇了Let s Grab Coffee (LGC)。當前該社區有4423名會員,是Imzy上最大最活躍的社群之一。

LGC社區的主題是:讓我們聚在一起聊聊你的一天,並且和你所有的Imzy朋友一起玩樂。翻譯成東北話應該是:晚上都上俺家嘮嗑,把隔壁二狗叫上;或者四川版:幺妹兒,晚桑我們屋頭燙火鍋兒,過來耍撒。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拿LGC來說,社區信息流與其他主流社交網路沒有很大差別,基本套路和朋友圈是一樣一樣的:一句煽情動人的話,比如「咖啡就是人生」,然後配一張咖啡的小資圖,然後就等著小夥伴點贊直呼「你好會享受生活!」等等吧... 帖終。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也有高級一點的,比如發起一個類似知乎的提問,「你最懷念的童年的事?」。小夥伴們紛紛留言作答,用戶可對彼此的回復點贊。

或者,發起人可以將其他網站,比如個人博客的內容引用過來,Imzy兼容效果還是很不錯的,發內容的時候,可選擇包括文字、投票、視頻(Twitch),音頻(podcast),網站鏈接,圖像等。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有趣並且周到的是,Imzy用戶還可以屏蔽掉一些類型的帖子,比如我可以屏蔽所有的投票貼,或者所有的視頻貼。小探認為這這個設計很好的迎合了美國社會人們對自主性的高度渴求。小探屏蔽了「Milestone」這個類別,這裡記錄了所有Imzy發展過程中的各式里程碑,比如「我們今天上線了投票功能!」,「我們Would you rather 社區有1000名成員啦!」 哈哈,說了是居委會么,自帶自嗨屬性。

帖子的展示形式分成兩類,一類是基本款展示,有點類似於微博最簡單的瀑布流: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另一類是多功能展示,增加了發帖時間、參與者及頭像、主題等內容: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小探猜測這是Imzy還在做A/B測試,未來應該會選擇其中之一作為默認展示形式。

app主菜單中的第二項是個人社區管理。可以直觀的看到自己是多少個社區的成員,可以修改自己的興趣選擇(註冊的時候一般會選得比較草率,可以登錄後慢慢打造屬於自己的社區環境和信息流),以及看到每個興趣下有什麼社區可以加入。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社區推薦可以參考三個指標:活躍度、最新上線和最早上線(社區)。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個人社區管理的宗旨就是我的社區我做主,請用我喜歡的內容淹沒我!

app主菜單中的第三項,也就是下邊欄正中心的「+」觸鍵,是用戶發帖專用,在發帖前,用戶需要首先選擇發在什麼社區: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並選擇發什麼形式的帖子: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小探個人認為在發帖上,讓用戶先選擇社區與發帖類型會形成心理壁壘,一定程度上降低發帖頻次(僅個人意見,未經測試)。當然,一如Imzy創始團隊一再強調的:Imzy要打造的是社區文化,並非個人平台,因此,讓用戶先「走進」(選擇)社區再發言的使用流程,與Imzy的使命還是非常吻合的。小探我的第一反應可能與還未對某個社區形成強烈歸屬感有關。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當然,小探也聯想到「丹巴數字」(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路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Imzy這麼做的原理和大學參加社團其實是一樣的:一個人加入太多社團會收穫平平;或者說總有那麼1-2個社團對一個人的大學生活格外重要。

最後,來看看主菜單的最後一項「個人賬戶」頁面: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用戶可以在Imzy的不同社區中使用不同的身份和頭像,但是在某一個社區只能使用一個固定身份。同時,用戶也可以選擇實名發布內容和匿名發布,後者尤其適用於傾訴類社區。用戶可以通過使用不同身份將自己的職業身份與個人日常身份輕鬆的區分開來。小探猜測Imzy這招靈感來自假面舞會,而真正塑造不同身份與無形的高手,恐怕還是微信「分組可見」吧(捂臉笑)。

至於「支付欄」(Payments)、「請求欄」(Requests)這些不常見於美國傳統社交網路的設計是為何?我們需要先了解下Imzy的初創歷史與商業模式。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創始人與Imzy的前世今生

Dan McComas是Imzy的聯合創始人和CEO。他從小就在矽谷倒騰當地社區和支持報刊運營。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Dan McComas)

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他曾主創Redditgift,一個讓人們在網上互相贈送禮物(腦補實物版收發紅包)以及買賣獨特禮物(盈利點)的網路平台。後來這個網站被紅極一時並有爭議的Reddit(娛樂、社交和新聞網站,一說美國版貼吧)收購。

此後,Dan擔任Reddit產品高級副總裁,其妻子任Reddit社群管理負責人。後來,二人與Reddit創始人在產品導向、社區管理等理念上嚴重不和,甚至Dan的妻子還在媒體上透露,其在Reddit任職期間曾受到死亡威脅。(什麼鬼,人家只是想安靜的經營一個貼吧好么)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當時爭論的焦點之一可能就是Reddit是否要控制有害內容)

於是,2015年9月,Dan McComas帶著前Reddit和Twitter員工在鹽湖城成立了Imzy, 一個在基因里注入了友善、健康等元素的社交網路,試圖避免美國傳統社交網路上出現的騷擾、恐嚇等現象。在創始初期,Imzy與已經初成規模的網站合作,將這些網上已經形成的社群和話題導入其中。Imzy早期在醞釀社區時較為穩重和謹慎,實行有限邀請制,旨在醞釀健康積極的社區文化,希望用戶在社區中建立起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Imzy團隊成員)

居然不靠廣告賺錢?

商業模式上,Imzy也秉承其創始文化對用戶的關注與友好。Imzy創始團隊認為,他們可以通過切實讓用戶收益從而賺錢,而不是通過廣告。因此,Imzy決定不做商業廣告!不做商業廣告!不做商業廣告!重要的事說三遍!

其他社交網路應該都秉著「呼吸」或者是「嘲笑」觀望Imzy要怎麼「跪」著把自己選擇的路走下去。而Imzy團隊解釋了不做商業廣告的原因,他們認為商業廣告將社交網路的成功與用戶利益對立起來,對社交網路的長久發展不利(小探想起自己廣告滿天飛的Facebook主頁,頓時覺得很有道理。)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Facebook的煩人廣告)

因此,Imzy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支付系統,試圖通過站內支付流轉實現盈利。目前,Imzy站內主要現金流轉體現在用戶對所屬社群支付「小費」。Imzy目前並未對小費實行提成,但鼓勵用戶將10%的小費用作對網站運營的捐贈。另外,Imzy嘗試通過集成一些增值服務,如網上交易平台、眾籌平台、社區周邊等模式實現盈利。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目前,Imzy種子輪和A輪共計融資1100萬美元,A輪由Index Venture領投。

競爭對手有哪些?

1. Reddit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前文提到的Reddit是Imzy的最直接競爭對手,它是一個創始於2005年的社交網路(一說貼吧,一說電子布告欄系統)。雖然有飽受爭議(主要是網友發布爭議性內容引發人肉、騷擾、恐嚇等)的黑歷史,但Reddit的網站架構、增長速度、活躍用戶數量等指標使其「互聯網首頁」的地位尚未被撼動。

2. Meetup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Meetup成立於2002年,是美國知名的基於興趣愛好的支持線下活動的網站(也可組織線上聚會),因其一直以來強烈的品牌特徵,Meetup在全球有2千萬餘用戶及21萬餘群組,靠向聚會組織者收費以維持群組而盈利。近來Meetup發展出為群組找贊助的盈利模式。

3. Facebook Group

為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雖然Facebook近期因選舉結果爭議不斷,其社交網路龍頭地位尚未受到實質性挑戰(17億月活躍用戶哦親)。作為常用功能,Facebook群組是用來「讓群成員就某個特定話題或想法聯繫、分享乃至合作」。有網路媒體評價說,如果你還不知道Facebook群組這個功能,說明你Facebook使用還不超過1小時。

最後,小探想說:任何火爆的社交平台往往都伴隨著不光彩的歷史,Imzy想在社交領域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建立積極友善而且能賺錢的社區,難度想必會很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了對抗網路不和諧,他們做起了線上「居委會大媽」
當一個居委會大媽太不容易了
坡島居委會對新移民好一點卻遭炮轟,真的錯了嗎?
白百何談婚後生活:感覺自己在家裡,就像居委會主任,一點也不酷
范冰冰換了短髮帥氣,而我卻成了居委會大媽!
把放蕩不羈的搖滾漢子強行拉去居委會從政?這事兒還真給挪威人懟出來了
正是穿西裝的秋天,怎麼穿才能不像居委會大媽呢?這樣搭配避開雷區!
幫延邊保級、解決申花家庭糾紛,「居委會大媽」魯能幹得越來越稱職了
秀智穿搭隨意遭人嫌,即使臉美也躲不過居委會大媽即視感
梅子縉:居委會督促養老只是看起來很好
這位自稱「黑寡婦」的少年,行俠仗義起來卻像個暖心的居委會大媽
孫儷稱任重是唐僧,任重激動喊六次「夫人」,網友卻稱居委會大媽?
戴村居委會給你送粽子!這個端午節絕對過得飽飽的!
這位放蕩的搖滾漢子,被強行拉去居委會從政了
七旬老人帶病到居委只為送感謝信:「你的真情和幫助使我們感到人間的美好!」
家中被「淹」主人卻不在 居委會及時上門搶險獲點贊
試吃33種螺螄粉,居委會大媽正在砸我家門!
柴火身材怎麼穿裙子?看看周冬雨,美得驚動居委會
林心如秒刪孕肚照有隱情?「居委會大媽」式操心該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