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最信任的其實不是諸葛亮,白帝託孤給他也是無奈之舉!
劉備白帝城託孤,成就了一段君臣知遇的千古佳話。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劉備是如何做出這個託孤決定的?諸葛亮一定是託孤的不二人選嗎?首先看,劉備的這個「孤」要不要「托」。劉備死時太子劉禪17歲,古時男子行禮是20歲,這才意味著成年。以這意義說,這時劉禪還是未成年人,就像未成年人需要監護人一樣,劉禪也不能親政,朝廷日常事務應先由其他人代掌,待天子成年後還政。
如果說這是因為劉備不懂歷史,那就大錯特錯了。劉備雖然陪母親在街上擺過地攤、賣過草鞋,但文化程度相當高,他是大學問家盧植的學生,上過盧老師的私學,文憑放到現在不算985至少也是211。而且,漢初的那段歷史也可算劉備的「家史」,他不可能不關注。
劉備知道,自己一旦離世,劉禪根本無法掌控蜀漢局面,他想起了劉徹,想到的不是劉徹以「少年天子」的身份開創新世紀,而是這位漢武大帝晚年把8歲的小皇帝和天下託付給霍光、金日磾等人的事,所以有了白帝城的那一幕。
在託孤這件事上地位不是最重要的,資歷也不是,最重要的是可靠。論可靠,劉備恐怕想到的並不是諸葛亮,而是關羽和張飛,他們之間的交情就不用多說了,都是經過無數次考驗、可以共生死的人,把兒子和江山交給他們二位劉備最放心,可惜他們都先劉備而死,這恐怕是劉備臨終前最痛惜的事。
除了關羽、張飛,還有一個人不得不說,那就是法正,此人有雄才大略,在益州也廣有人脈,為劉備立過兩次不世之功,一次是幫助劉備取了益州,另一次是為劉備出謀劃策奪取了漢中,這兩次諸葛亮都不在場,而法正幹得極為出色。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謀士。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劉備軍包圍成都,蜀郡太守許靖將要出城投降,被人發覺,因為是在危急關頭,不宜誅殺自己人,於是劉璋放過了許靖。劉璋投降後,劉備也因此不用許靖。
法正也勸說:「天下有名無實的人就是許靖了。但是主公剛剛開創大業,許靖的名聲四海皆知,您如果連他都不用,天下賢人恐怕會認為您薄待賢臣。」希望劉備仿效戰國時的燕昭王重用郭隗的故事,於是劉備對許靖逐漸尊敬重用。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向劉備獻計,認為曹操一舉降伏張魯,卻未繼續進攻益州,而留下夏侯淵、張郃駐守漢中,一定是內部動亂,而夏侯淵、張郃的才能不足以守住漢中,應該立即發兵奪取漢中。且告訴劉備奪取漢中的意義:上,可以討伐國賊,尊崇漢室;中,可以蠶食雍、涼二州,開拓國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是持久的戰略。劉備贊同,於是率領諸將進攻漢中。
劉備有一次與曹軍在作戰中,形勢不利,本應馬上撤退,而劉備卻大怒不肯撤軍,無人敢進諫。當時箭如雨下,法正便走去擋在劉備前面。劉備趕緊喊道:「孝直避箭。」法正回道:「連明公也冒著箭雨、飛石,何況我呢?」劉備只好允諾:「我和你一起撤退。」便暫時撤軍了。
但法正也死早,他死後發生了夷陵之戰,蜀國慘敗,事後諸葛亮曾對人嘆息說:「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也一定不致大敗而歸。」這幾句話至少說明一個問題,在劉備面前,當時法正比諸葛亮更有分量。
※「南北大俠」,曾多次救過孫中山,張作霖曾向其討教武藝!
※影響中國歷史的7位女性,漢朝獨佔三位,最後一位罵聲一片
※新疆至今還在中國,除了左宗棠還有這位英雄,做出了貢獻!
※這兩個鄰國,使用這800個漢字,使用了近2000年!
TAG:無韻古風 |
※劉備最信任的其實不是諸葛亮,白帝託孤也是無奈之舉
※劉備託孤給諸葛亮之後,劉禪那麼無能,諸葛亮為什麼不取而代之?
※劉備最信任的,不是關羽,也不是張飛,而是此人
※曹操最怕的人他不是劉備,也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他比諸葛亮更受劉備信任,曹操很想得到他,不是關羽,是誰?
※對劉備來說,龐統與諸葛亮誰才是他最信任的人?
※害死關羽的不是劉備、諸葛亮,也非孫權,而是他自己
※三國:孫權最害怕的人不是曹操和劉備,也不是諸葛亮,竟是此人
※劉備白帝城託孤是試探諸葛亮嗎?其實並不是
※最能猜透劉備心思的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劉備最看重的人不是關羽張飛,更不是諸葛亮,而是此人!
※關羽之死,其背後兇手是孫權還是曹操?諸葛亮還是劉備?
※揭秘:曹操最怕的人 竟是他,不是劉備也不是孔明?
※劉備三顧茅廬真的是為了諸葛亮?其實不然,劉備另有所圖!
※三國中我們有所不知道的秘密,劉備其實不愛諸葛亮?
※孫劉之間的死結,其實一招能解,但劉備諸葛亮不願意
※諸葛亮選擇劉備,竟然是因為逼不得已!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為何不敢取而代之?
※諸葛亮選擇劉備,竟然是因為逼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