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戒律會讓人不自由嗎?

戒律會讓人不自由嗎?

如果你問一些人:「你信佛嗎?」他們會脫口而出:「信佛!」


如果再問:「你皈依了嗎?」他們要麼直說:「沒有!」要麼反問:「我信就行了,幹嘛非要皈依呢?」


如果繼續問:「你為什麼不皈依呢?」他們要麼說:「皈依是不是就被佛控制住了?」要麼說:「皈依就不能吃肉了,可我還是喜歡吃肉,怎麼辦呢?」或者說:「皈依是不是就這不能做那不能做了?」有人甚至還擔心地說:「皈依後,我怕我做不到,反而受到佛的懲罰。」

一言以蔽之,他們信佛是口頭上的事,或者說,他們覺得皈依就是要持守很多在他們看來很難做到的戒律,所以與其給自己套個不自由的枷鎖,還不如不皈依,於是連佛的大門還沒有進去。


皈者,歸也,歸順也,投靠也;依者,倚也,倚靠也,依靠也。如果說自己信佛,而連皈依都沒有,那麼至少可以肯定,這所謂的信,一不真實,二不真誠,也就是說,實際上還沒有真正的信心,既是對佛法沒有信心,也是對自己沒有信心。


佛教的皈依,就是通過表面上歸敬的儀式,而從內心生起對佛法僧的信任。佛者,形式上為佛祖釋迦牟尼佛,本質上為「覺悟」,即通達宇宙生命真相;法者,形式上為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法,本質上為「正確」,即正知正見;僧者,形式上為至少四人組成的僧團,本質上為「清凈」,即六根清凈。如果皈依佛教即皈依三寶,就是說不可以再皈依外道,就可以說你是一位佛教徒了。但佛教的包容也允許你退出後去信其他宗教,或者不信任何宗教,但同時也仍對你敞開大門,隨時歡迎你回來重新皈依。皈依本身就是一種願力的修行,所以即使已經皈依,也可以重複多次皈依。


皈依的本義,就是依靠佛法僧的慈悲、智慧和力量,脫離輪迴無常的痛苦,不再受制於三界六道的約束。所以,學佛修行證道的根本目的,是解脫束縛,而不是自套枷鎖。但有意思的是,或者辯證地說,為了達到這個終極目標,在修行的道路上,你就必須持戒。戒者,戒律,即禁止也。禁止什麼?止惡也。也就是說,你要解脫束縛,你就必須先「約束」自己。

很多人就是因為聽到戒律,而在佛門前停下了腳步。殊不知,戒律正是規律、真理、方法、道路。佛陀臨終遺言甚至直接道明,他去後,後世應當「以戒為師」。


試想想看,整個宇宙如果每個星球沒有規律地高速運轉、左衝右突,那這個宇宙還不得到處碰撞爆炸?人類社會如果沒有法律規則,每個人都可以看似自由地隨心所欲為所欲為,那這個社會還不得混亂一團,到處都是燒殺搶掠,結果哪有自由可言?


不少人總會給自己找借口說,只要我多行善做好事就夠了,不用皈依,不用持戒。殊不知,我們很多所謂的行善,要麼是表面的即好心辦壞事,要麼是缺失的即這邊好那邊壞,即佛教中所說的「有漏功德」。而持戒,就是要我們先學會「止漏」,杯子在不漏的前提下再裝水,才能裝滿。如果一邊漏水即一邊作惡,一邊裝水即一邊行善,那麼水杯永遠也裝不滿,修行也就永遠難以成就。


所以說,止惡才能至善,自律方可自由。

戒律會讓人不自由嗎?


訂閱本刊:


或者關注本刊新浪微博:@六度佛學周刊


以往連載可以查看歷史消息


或者將您的問題直接提交給微信,我們會儘快給予解答,隨喜感恩

投稿信箱:foxue@namobud.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學周刊 的精彩文章:

每日慧語-慈悲喜舍四無量心
禪坐不會讓你變得更好,但這是OK的
每日慧語-感恩生活,擁抱無常
每日慧語-如何與自己的煩惱心斗

TAG:佛學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戒律」對我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
【如是覺】很多信徒一講到戒律,聽起來都是「不可以」,因此擔心自己受戒後會受到許多限制,請問受戒後真的什麼都不能做嗎?
假如戒律不能顛覆你 那麼戒律就是在欺騙你!
現在人的誤解:戒律就是禁忌嗎?
不了解戒律,修行不會有結果
清凈的戒律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道教的戒律與禁忌,修道之人不可不知!
為何我們不喜歡搞戒律模式
戒律是束縛還是保護?
從你的哭與不哭,就能證明你有沒有持戒律
假如這些戒律不能顛覆你,那麼戒律就是在欺騙你!宗薩仁波切
戒律不是束縛
戒律不是束縛,而是慈悲
辦公室戀情的戒律你做到了嗎?
這些你深信不疑的減肥戒律竟然都是錯的,再照著做永遠別想瘦!
情感故事:承諾再多不如心有戒律!
板栗與戒律,有什麼關係呢?
為啥一提「戒律」就反感?因為你太執著
清規戒律真的只是束縛你的枷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