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畢淑敏:你的第一責任是使你自己幸福

畢淑敏:你的第一責任是使你自己幸福

畢淑敏:你的第一責任是使你自己幸福 點擊播放 GIF/2046K


畢淑敏:你的第一責任是使你自己幸福


第二種最幸福的人,是一個醫生治好了病人並目送他遠去;


第三種最幸福的人,是一個孩子在海灘上築起了沙堡;


備選答案是,一個作家寫完了著作的最後一個字,放下筆的那一瞬間。

看完這則不很引人注目的報道,那一瞬間,我真的像被子彈打中一樣,感到極度震驚——這四種狀況都曾集於我一身,但是,我沒有感覺到幸福!


我為什麼沒有幸福感?有了這個問號後,我就去觀察周圍的人,這才發現,有幸福感的人是如此之少。有一年,我拿出賀卡看了看,結果發現最多的是「祝你幸福」,這可能是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所以才會覺得是永遠的吉祥話。


可是,幸福的本質是什麼東西呢?


日本春山茂雄博士《腦內革命》一書說,當我們感知幸福的時候,其實是生理在分泌一種內啡肽,即幸福感是體內內啡肽的分泌。


從罌粟里提煉的嗎啡是毒品,它的魔力正是在於它的分子結構模擬了生理基礎上的內啡肽,讓你體驗到一種偽裝的、模擬的快樂。

當你覺得真正快樂的時候,例如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如果去抽血查驗體內的生化水平,你的內啡肽水平是很高的。


據春山茂雄研究,人體內啡肽的分泌,和馬斯洛「需要層次」的金字塔理論驚人地吻合:吃飯能帶來愉悅,人在生理基礎上是快樂的;


然後,在實現安全、愛和尊嚴的需要的過程中,伴隨著更大量內啡肽的分泌,讓你感知自己的幸福;


最重要的是,當你完成自我實現的時候,內啡肽就到達非常高的水平,遠遠超出吃飯帶來的幸福感。


這種生理和心理的結合,使我覺得,能夠體驗到幸福感,是一個需要訓練、感知且不斷提高的過程,因為幸福不是與生俱來的。

我覺得世界上的幸福首先來自一個堅定的信念。


我常去高校和大學生交流,給我最多的感覺是,他們面臨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人生觀的確立和價值觀的走向,即人為什麼活著。


經常有媒體採訪我的心理諮詢中心,最喜歡提的問題是:「諮詢最多的問題是什麼?」


我說,心理諮詢室這張米黃色的沙發如若有知,一定會一次次地聽到來訪者在問:「我為什麼活著?」我覺得人是追索意義的動物,尤其是年輕人,都曾經無數次地叩問這個問題。

以前,我們喜歡用灌輸式的方法,從小將主義、理想或目標灌輸給孩子,希望能夠在他心中紮下根,成為他一生的坐標。


可我現在發現,一個人的目標,一定需要他自己經過艱苦的摸索,然後在心理結構里確立下來,否則,無論我們多麼用心良苦、諄諄教導,它真的只是一個外部的東西。


其實,每個人都早早地確立了一生的目標,因為它原本已存在於你的內心:從童年經驗開始,你所熱愛、尊敬、嚮往、要為之奮鬥的東西,其實早已植根於心里,只不過被許多世俗的東西、繁雜的外界所影響,甚至被遮蔽了。


當一個人開始有意識地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時,那是在整理他的心理結構,然後明白心中取得最主打作用的架構和體系。


我曾在一所非常好的大學做講座,台下有學生遞條子說:「畢老師,我想問問你,我年輕貌美,又有這麼好的大學文憑,要是不找一個大款把自己嫁了,我是不是浪費了資源?」


我想,在大學生尋找目標的迷茫過程中,能夠有這種朋友式的探討,是特別重要的。


另外,我覺得自我形象的定位是幸福感來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大學生自我形象的構建里,有一部分是他們的「出身」(階層):他們從各種階層突然聚合到一起,大學雖是個相對小的、封閉的環境,卻也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因此,如何看待自己不可選擇的出身階層,這是自我形象非常重要的部分。


另外一部分是他們的學業,包括學習的能力、智商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等,可歸為自己奮鬥來的部分。


然而,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外在條件——長相。


我曾在一所大學做關於自我形象、自我認知的講座,請台下的學生回答:你們有誰曾經為自己的長相自卑?結果齊刷刷地舉手——所有的人都自卑!


我當時一下子不知該如何反應,沒料到當代年輕人在相貌問題上居然有如此大的壓力。


後來,我悄悄問一位女生,問她為自己相貌的哪一點自卑,我實在找不著——她身材窈窕、黑髮如瀑、明眸皓齒、膚如凝脂,真的是美女。


她說,我有一顆牙齒長得不好看。


我說,哪顆牙齒?


她說,第六顆牙齒。


我說,謝謝你告訴我,否則站在對面看你一百年,我也看不出你那顆牙齒不好。


她說,你不知道,可是我知道。我不敢笑,從來都是抿著嘴只露出兩顆牙齒。同學都說我多「冷」、多高傲,其實,我只是怕人看到第六顆牙齒。


男生追求我的時候,我就想,我一顆牙齒不好,他還追求我,肯定是別有用心,於是放棄了好幾個條件很好的男生。


我覺得,當一個人不能接納自己,不能和自己友好地相處的時候,他就不能和別人友好地相處。因為,他對自己都那麼百般挑剔、那樣苛刻,又怎能和別人有真誠的、良好的溝通與關係?


其實,我挺欣賞一種說法:接受你不可改變的那一部分。我們可以列一列,像出身的階層、長相及缺陷,這些是我們不可改變的,而我們能夠去修鍊、彌補和提高的,就是我們可改變的那一部分。


面對一個我們不可改變的東西,該如何對待它,每個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而這個不一樣的答案卻可能深刻地影響我們的一生。


比如,一個人認為他丑,就認定自己完全不會幸福了,覺得他既然這麼丑,有什麼權利得到幸福?一個人說他很貧寒,為什麼別人可以含著銀湯匙出生,而他卻含著草根出生?


面對種種不平等,我常跟年輕人說,不平等是社會有機組成的一部分,而讓它變得更為平等,是你義不容辭的責任之一。


首先,你要丟掉幻想,坦然接納不公平、巨大的差異或先天不良。然後,對於自己可改變的部分,你就要細細地分析,找出自己的優缺點,是優點就讓它更好,是缺點就要去彌補,尤其要突出優點,把自己光彩照人的方面表達出來。


因為中國文化特別容易告訴你哪裡不行,生怕你忘了自己的缺點,而你有什麼優點,告訴你的人可不太多,所以要坦然接受自己的優點,將它發揚光大。


心理諮詢中心來過一位留英碩士,月薪12萬元,可他將自己說得一無是處,弄得我都心酸。我才知道,一個人接不接納自己,其實不在於外在的條件,也不在於世俗的評判標準,而完全在於他內心框架的衡量。


我通常諮詢完了不會給誰留作業,但那天我說,我給你留個作業:下星期來見我之前,你要寫出自己的15條優點。


他快暈過去了,說,我怎麼能找到15條優點呢?至多也就找出一兩條。這個世界上,可能只有您相信我還有優點,我父母就不相信我有優點,所有人都不相信我有優點!


我說,你老闆起碼相信你有優點吧,否則怎會出月薪12萬元雇你?


他突然在這個事實面前愣了半天,然後說,噢,那我試試看。


所以我覺得,應該去認識自己的長處,將它發揚光大,去接納那些不可改變的東西。當你能夠坦然地面對自己的時候,其實也就可以坦然地面對世界——放下包袱後,你才可以輕裝前進。


費爾巴哈說過:「你的第一責任是使你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了,你也就能使別人幸福,因為,幸福的人願意在自己周圍只看到幸福的人。」


轉載自:笨鳥讀書

畢淑敏:你的第一責任是使你自己幸福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水果養生常識表,太齊全啦!
女人,越內斂,越有福
金庸、古龍妙語20句:江湖世界,方圓智慧,豪情人生
明明是中國字,你可能不認識
曾國藩詩10首: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TAG:儒風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畢淑敏:人的第一責任是使自己幸福
畢淑敏:這一生你最重要的事情是讓自己幸福
畢淑敏: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畢淑敏 | 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畢淑敏:請告訴孩子,並不是考第一才會更幸福
畢淑敏:幸福是一種內心的穩定
畢淑敏寫給孩子的一封信:我為什麼要打你?
畢淑敏:我是怎麼選書的
畢淑敏:做一個被自己喜歡的女人
畢淑敏:孩子,我為什麼打你?
畢淑敏:你羨慕的人,其實正在嫉妒你
畢淑敏:我40歲才想明白,幸福是那麼重要!
畢淑敏:你要學會好好愛自己
畢淑敏:成功不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做感興趣和有意義的事才可以
畢淑敏:不要給孩子虛假的勝利
畢淑敏:恰到好處的幸福
畢淑敏:深到骨子裡的教養,願你我都有
《情感攻略》畢淑敏:幸福是一種內心的穩定
畢淑敏:你的高度決定了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