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中國科學家發現1445種新RNA病毒
11月24日,Nature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張永振團隊主導、悉尼大學若干研究員參與的學術論文《無脊椎動物RNA病毒圈的重新界定》(Redefining the invertebrate RNA virosphere)。
在文章中,科學家自2011年起針對9個動物門、超過220種無脊椎動物標本進行了宏轉錄組測序,後者是以特定樣品中微生物群落的全部RNA為研究對象,從轉錄水平上分析微生物群落中活躍菌種的組成及其相關情況;並發現:RNA病毒在無脊椎動物中普遍存在,多樣性遠超過現有病毒知識體系;RNA病毒和宿主關係複雜,既有頻繁的跨物種傳播,又有共同進化的特徵。
據悉,病毒被學界稱為「生命科學的暗物質」,在已知生物中基因組多樣性最強、變異速度最高。
RNA病毒是生物病毒的一種。常見的RNA病毒中就有公眾很熟悉又避之不及的,諸如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其在病毒複製過程中變異很快,所以很難研製出相應的疫苗。據介紹,全新病毒的發現也揭示病毒基因組具有極其巨大的靈活性,包括頻繁的重組、病毒和宿主間的水平基因轉移、基因的獲得和丟失以及複雜的基因組重排。
2011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第九版報告統計的已確認的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共有2284種。而此次,科學家發現的僅新RNA病毒就多達1445種,其中,許多病毒因與現有已知病毒差異性極大,足以被定義為新的病毒科,顛覆了傳統的認知。
1445種全新病毒科被發現
在專家看來,此次張永振團隊研究發現的新病毒數量很多,不僅充實了病毒的「資料庫」,極大豐富了RNA病毒的多樣性;還填補了病毒進化上的主要空缺,從遺傳進化的角度揭示了RNA病毒發生和進化上的基本規律;同時改變了病毒學的傳統觀念,為認識生命的起源進化提供了新的基礎。
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徐建青教授認為,最新研究首次清晰展示了微生物和宿主之間共同進化的關係,並揭示了一個以宿主轉換和共進化為特徵的病毒進化史,未來預計對生命的起源進化研究產生巨大影響。
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說:「這些發現對病毒預警、預測有重要作用,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
備註:本文內容部分來自光明網和新華網。
※1篇Science告訴你「社會地位」怎樣影響免疫系統
※寨卡疫情緊急狀態解除,且看2017寨卡病毒研發管線
※Nature Medicine:全基因組CRISPR篩選找到「癌中之王」的薄弱環節
TAG:生物探索 |
※1篇Nature、1篇Nature綜述!中國科學家提出新型免疫療法
※Nature:2016年科學界發生的8大事件
※Nature Medicine盤點:2016年全球醫藥大事記
※美國食品公司 B&G Foods 1.625億美元現金收購健康零食龍頭企業 Back to Nature
※2017年9月刊Nature Medicine研究精選
※中國科學家2篇Nature!研發2型糖尿病新葯有重要突破
※2017年過去1/3,北大發表Nature、Science和Cell已達8篇!
※2017 Springer Nature南京、上海科研峰會-對話Nature學術編輯,成就您的研究
※中國科學家Nature Genetics發表GWAS研究新成果
※Nature雜誌:2017年科學大事件快速前瞻
※新突破:中國科學家最新發表五篇Nature、Science和Cell!
※Nature:杜克大學改進了RV144的疫苗效力
※Nature『s Way Kids Smart佳思敏180粒DHA三種口味魚油
※中國科學家發表Nature:全球貿易影響PM2.5分布和異地人群健康
※Nature:人類最長壽命上限為125歲
※華中科技大學唐江團隊Nature Photonics:Cs2AgBiBr6單晶X射線探測器
※開扒《Nature》選的10位中國科學之星高顏值
※Nature 預測2017年11大科學熱點
※Nature Genetics:52個「智力基因」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