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守愚:儒家朝聖者的當代踐行

黃守愚:儒家朝聖者的當代踐行

黃守愚:儒家朝聖者的當代踐行



(黃守愚站在小庭院的欄杆旁望向遠方)

星辰在線11月25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邊潤鵬)他一直被別人以「曾說中國人是豬的傳人的傢伙」所認知,鮮有人真正了解他為何而寫,他又是什麼人?


他,是黃守愚。


他曾是一個年輕的鬥士,年少狂狷。


而今他洗盡鉛華,像一個虔誠的儒學朝聖者,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路,匍匐前行。

「懺悔堂」中的寬恕


從烈士公園東躍進湖旁,穿過風雨橋,沿蜿蜒的山徑拾階而上,羅洋山的麓德山之巔,有一間隱沒于山林的亭台樓閣「懺悔堂」。


來人不問來歷,不問過去,不問過錯,有心皆可懺悔。


凈手,焚香。


北面孔子像,禮拜九次。

手持懺悔書,頌曰:克念作聖,日日是好日;懺悔自新,人人皆善人。……恭請天地忍恕,證明我心誠意,接受我懺悔……


談懺悔自新,大多數人誤解這是西方基督教的修行方法。黃守愚搖頭,其實不然,早在幾千年之前,懺悔就是儒家本身的傳統。大禹、商湯開啟儒家傳統之大門,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為懺悔如洗澡。


一年前,黃守愚開設儒家「懺悔堂」,依據明清以來的儒家懺悔傳統,設立懺悔儀軌。既是提醒自己個人修身之要在於每日懺悔,也讓他人懺悔自新。


「人人都有懺悔之心」。黃守愚說,一如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懺悔是打開智慧之門。顏回懺悔之後,不再犯同樣的過錯,所以孔子稱讚其「不貳過」。


懺悔自新,基於對教與養的追求,敢於承擔責任而奮發有為。故而懺悔的目的,是為了寬恕。

黃守愚:儒家朝聖者的當代踐行



(黃守愚在「懺悔堂」進行每日的懺悔儀式)


年輕狂狷的「鬥士」

如今的黃守愚早已不像十年前的他那般年輕氣盛,狂狷不裁。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2006年,黃守愚在網上發表一文《中國人是豬的傳人,不是龍的傳人》,並與多位學者在網上進行激烈的爭辯,一石激起千層浪。該事件也被人民網評論為人民網強國博客2006年度十大觀點交鋒之一。


痛者罵,恨者怒,更多人貶其炒作。之後他又發表多篇以豬為視角的不同觀點的文章,言辭犀利,無一不撩撥著各界的神經。


他的每一篇文章都遭到不少網民的攻擊,甚至於白色恐嚇。


「作為學術研究,文章並無問題,只是社會認知的問題。」事後回憶的黃守愚對網友的嬉笑怒罵並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如何打破思想的束縛。


著名作家向敬之先生也說:「他的質疑精神和對國學的了解正是現時代目迷五色耳染七音的人們所漸已缺失的民族基因……」


在治學上,黃守愚有著他一貫的堅持。「研究歷史,挖掘史料,創新是必須的,要顛覆常識,不斷地打破不斷往前走。」黃守愚向星辰全媒體記者解釋他的做法。


為何獨以豬的視角進行論述,他認為只是在歷史史料研究過程中發現了這個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繼而希望通過這個問題向更多人揭示「真相」。


他高度讚譽並追隨陳寅恪真正做學問的治學精神。在別人不懷疑的地方懷疑,在沒有文字的地方讀到文字,這才是學問的最高境界。


然而,他低估了社會大眾對他觀點的抗拒。


時隔多年後的今天,黃守愚再次進行解釋,「學術上的觀點沒必要在公眾面前討論」,並承認當時有點過度狂狷。


他解釋,「人往往會囿於過去的經驗做出最直觀判斷,如何通過他們的判斷引導向善是古之儒道佛家、今之學者們的共同問題,從某種方面上我是錯的,這種棒喝手段太猛烈了。」


而那一年,他忽一朝頓悟,開始審視自身,反思自身的局限性。


他改名「守愚」,號闕一廬主人,並自此開始早課,晚課,懺悔,祭祀,讀書,寫字,喝茶的修道生活,如古代的朝聖者在儒學的儀軌上踽踽獨行。


但他對創新的追求和治學精神卻始終未變。

黃守愚:儒家朝聖者的當代踐行



(黃守愚正在房中抄寫佛經)


追求創新的「文盲」


在黃守愚的採訪中,他多次強調創新。


「東有善卷書院,西有嶽麓書院;東有懺悔堂,西有自卑亭。」他說,紫氣東來,在於對傳統的繼承與創新。


他對創新的執著早在多年前就開始了,「每周必須有一篇打破常規的文章」。


他寫了很多那種「驚人」的文章,發表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更多的則封存在電腦中或發表於學術論刊上。


他追慕老莊和禪宗六祖慧能,推崇陳寅恪和胡適,並十分羨慕他們所處的百花齊放的時代。他曾在他的博客上發出了屈原似的「天問」:「吾誰與歸?」


黃守愚幼承儒家家學,通曉儒家書籍,又遍訪名師,長年潛研儒學、佛學、道學、西學、史學,著有《四書新注》《先秦性思想研究》《中國檳榔文化史》,主編《儒學新編》等。


但他自稱文盲,並早在2006年就於博客上發出特別聲明。


「本人純粹為一文盲而已,……只從道,……主以不讀書為人生之第一要義,每日打坐吃素為治生之本,所問者惟有音韻學研究與生命之活動。」


他以「不隨丹鳳朝陽去」自勉。又以「要有野豬的傲慢」自命。


他認為,人的一生會不斷遇到新的困難,在解決困難時人往往會受到過去經歷的局限性,沒有足夠的智慧,是為文盲。因此,需要時時否定「知識」和權威,不汩沒於流俗,堅挺我心良知。


學做聖人,是儒家的人生目標。所謂聖賢者,善於學習和思考,不斷創新,造前人未造之境,達心無掛礙之無待處。是為「盛德日新」。


「我還不是聖賢,只是一個徘徊在過道上的文盲而已。」黃守愚向星辰全媒體記者解釋。

黃守愚:儒家朝聖者的當代踐行



(黃守愚在小庭院中讀《大學》)


自得其樂的儀軌式生活


早課,晚課,懺悔,祭祀,讀書,寫字,喝茶……


黃守愚的生活很簡單但卻豐富。


每早晚課曰:「一日一課,一課一得……」;逢初一、十五祭祀儒家先賢;日讀《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而其他時間他則潛研歷史史料、湖湘文化、儒家文化。疲乏時則抄寫道經、佛經。


黃守愚非常重視儒學儀軌式的生活。他說,儀軌是日常生活軌道和精神生活軌道的有序可循。日日夜夜,能讓人內心充滿寧靜。


故而生活簡單,卻怡然自得。


一個四合院,一個小庭院,一個雨棚,有幾張椅子、有可以品茶看書的房間,黃守愚在這個大隱於市的修行之地潛心治學,復興儒學,十年如一日。


「自得其樂,不與世俗同流,正是儒家之道,中庸之道。」黃守愚笑了笑。

黃守愚:儒家朝聖者的當代踐行



(黃守愚在庭院中進行早課讀文)


引領朝聖的儒學者


黃守愚不是他一開始的名字。


十年前,他開始重視個人修身,他取東漢崔瑗的《座右銘》的「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臧」中「守愚」二字當做自己的新名。


並自號闕一廬主人。他向星辰全媒體記者解釋,闕者,「缺」也,一者,「大,多」也。一又作壹,形若壺,體中空。以此提醒他時時勿忘修身,做到「虛以接人,誠以待物」。


黃守愚已研究儒家與儒學十多年,並希冀復興中華傳統文化,「作新民」。他倡導「普世新儒學」,提出了「因愛成儒」的觀點,並編纂《儒學新編》,分為治身、治心、治世、治知、治生、治才。


但他周邊很多人排斥儒學,認為儒學束縛人心,禁錮思想。他說,「人,應該有所約束。」


以禮儀約束,不害人;以法律約束,不逾矩,不犯事;以民俗約束,待人如己;以儒學思想約束,「克己復禮」,遏制慾望……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是他的看法和追求。


「歷代儒家已總結出一套普世性、開放性的思想體系和實踐體系,大則治國、平天下,中則治企、統群,小則修身、齊家,無往不利,無遠弗屆。」黃守愚一點一點分析復興儒學的現實意義,「當然,時移世易,應當有所損益,中體中用,是今人的歷史使命和責任」,也是他的使命和責任。


他開設儒家「懺悔堂」讓人懺悔自新,指向真善美。讓新儒學束縛人的慾望,經受磨礪,鞏固自信,修身養性,「以百姓心為心」,讓人人皆可成聖。黃守愚說出他心中的宏願。


黃守愚口中的「聖人」,為大智慧者、大功德者。聖人之下又有賢人、大人、君子、常人。問他在哪種境界?黃守愚說,他才接近君子,在這條儒家朝聖之路上他才剛剛起步。


而他的畢生目標,「生有益於人,死亦有益於人」。黃守愚對著儒家眾位先賢,行九拜之禮。


自在星辰原創報道 第九期


總策劃:何旭


執行策劃:鄭文新、王重浪


記者:邊潤鵬


攝影:邊潤鵬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辰在線_焦點圖 的精彩文章:

TAG:星辰在線_焦點圖 |
您可能感興趣

賴吒和羅|聖者的故事
朝聖者的眼睛
朝聖者之歌
隋唐圭臬的朝聖者——鐵漢臨法帖欣賞
烏克蘭繪畫:那些如同朝聖者的心靈
鴦掘摩羅|聖者的故事
一部朝聖者的史詩
遵循信念的朝聖者,鏡頭下的印度行者
年輕神父之死:一位朝聖者的故事
聖者的辯論
佛的姨母 聖者的故事
朝聖者的崩潰:耶路撒冷綜合症
《皮繩上的魂》:藏地朝聖者 張揚的大膽之作
岡仁波齊,等一等迷途的朝聖者
近代武術第一人,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他在徐曉冬必服
美日推崇功夫之王武之聖者 葉問曾官至上校 並曾預言李小龍短命
朝聖者的靈魂-岡仁波齊
西藏朝聖者的終極歸宿
慧律法師: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的見識,依照完美聖者所啟示的教法去生活,而且了解真理,認真負責的人,永遠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