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僕固懷恩,親自結束了安史之亂,也將唐朝帶入了藩鎮割據

僕固懷恩,親自結束了安史之亂,也將唐朝帶入了藩鎮割據

僕固懷恩,親自結束了安史之亂,也將唐朝帶入了藩鎮割據

文/歷史崔

上一集歷史崔講了,安祿山被殺後,部將中崛起的另一位大人物史思明,帶著安祿山隊伍中的精銳投降了中央,因為山高皇帝遠,唐肅宗沒有辦法整合這支部隊,給了史思明足夠的準備時間。

不到一年就收編了幽州境內的大部分降兵,吞併安慶緒的鄴城後,成為第二個安祿山,繼續和中央對抗。

史思明和中央打了兩年,佔據了整個河北,甚至洛陽也成了他的地盤,因為繼承人問題,被兒子史朝義殺死,安史之亂的叛軍隊伍迎來第二次內部動蕩。

今天歷史崔故事的主角,是平叛大軍的主帥,鐵勒人僕固懷恩,他抓住機會,打敗史朝義,平定鬧了八年的安史之亂。

聊下面的話題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節:

1、安史之亂是以兩個人的名字命名的,為什麼知道的只有安祿山

2、李輔國,收復長安和洛陽的幕後人物是他

3、唐肅宗李亨和父親唐玄宗的恩怨

鐵勒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越來越多,也就出現了許多不同的部落,歷史上把其中最強大的九個稱為鐵勒九部,僕固懷恩所在的部落,叫仆骨部,所屬九部之一,其他還包括回紇、同羅等。

突厥是史書上第一個統一鐵勒九部的政權,突厥衰落後薛延陀成為鐵勒部落的主宰,當然,當時在鐵勒周邊的政權中,最強大的還是大唐。

公元646年,薛延陀的可汗被鐵勒九部聯合起來殺死,此後唐朝大軍遠征鐵勒,九部歸降大唐,成為附屬政權,唐朝控制這些部落的方式,是建立都督府。

僕固懷恩,親自結束了安史之亂,也將唐朝帶入了藩鎮割據

僕固懷恩是仆骨部的酋長,第一次亮相出現在唐肅宗收復長安的戰役中。

當時在唐肅宗手裡的軍隊,郭子儀和李光弼是主力,只有五六萬人,進行緊急徵兵後,擴張到十五萬,人多了戰鬥力不高,想要收復長安,展開大兵團作戰,需要一支精銳的騎兵,全場支援。

於是就有大臣建議,向回紇借兵。

以朝廷的名義借兵,借到的都是高利貸,回紇的要求是長安和洛陽的全部財富,這對於急需進入長安從而保住皇帝地位的唐肅宗來說,代價再高也值得,於是僕固懷恩出使回紇。

到了回紇,僕固懷恩作為仆骨部的酋長,見到對方首領,在身份上是平等的,有共同語言,聊起來當然比較順利。

騎兵借到了,中間卻出了一個插曲,不知道是欣賞僕固懷恩的人品,還是什麼原因,仆骨部和回紇部和親了,理應皇族效勞的事情,僕固懷恩自願去做了,回紇也沒有反對,兩家在某種形式上達成了聯盟。

史書上記載,仆骨部的公主嫁給了回紇部的王子,還嫁了兩個,當然是兩對不同的王子和公主。

婚結了,欠條也打了,回紇高高興興的派出五千輕騎兵,加入長安與安慶緒的大決戰。

戰爭的結果是皆大歡喜,皇帝得到了長安和洛陽,回紇得到了財富和女人,僕固懷恩得到了地盤和軍隊,成為朔方節度使。

有回紇這支盟軍在手,兩年後,在史思明佔據洛陽進攻潼關時,大唐的主帥由郭子儀變成了僕固懷恩。

後來,史思明被殺,僕固懷恩利用領導換屆,人心不穩的機會,對洛陽發動猛攻,史朝義的八萬部隊都留在了洛陽,死的傷的跑的有六萬,俘虜了兩萬,只帶著幾百親兵從河南跑回了河北。

兵敗如山倒,講的大概就是失敗後,士兵們從前線撤下來,像雪崩,個人根本沒有辦法阻止,只能隨著人流往後跑。

打了敗仗,最難恢復的是人心,安慶緒偶然打敗了李光弼才能東山再起,史朝義沒有等來這樣的機會,大軍撤退,中途叛變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於是走投無路的史朝義自殺了。

河北,安祿山的老巢,將領把史朝義的家眷獻給僕固懷恩後,表示不打了,願意投降朝廷。

僕固懷恩,親自結束了安史之亂,也將唐朝帶入了藩鎮割據

在這裡,又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僕固懷恩沒有處罰那些參與叛亂的將領,田承嗣、李懷仙、李寶臣、薛嵩依舊為節度使。

田承嗣和李懷仙、李寶臣三家佔據的地盤,被史學家們稱為河北三鎮,在安史之亂平定後,這裡是藩鎮割據時代真正的世外桃源,與中央基本沒有政治、經濟往來,不受中央制度約束。

唐玄宗天寶年間發生的安祿山叛亂,以主帥被殺,將領繼續駐紮河北的方式,匆忙結束了,因為指揮官僕固懷恩遇到了更大的麻煩。

在朝廷里,突然出現了一種傳言,僕固懷恩要謀反了。

安史之亂就像一輪股災,所有人都被打的傷筋動骨,尤其是皇族,失去了往日的權威,長安都丟了。

再選節度使,中央就變得謹慎了。

僕固懷恩最大的問題,就是和回紇的關係。

在安史之亂被平定前夕,回紇的軍隊忽然出現在大唐邊境,對長安構成威脅。

唐代宗命令僕固懷恩出使現場,找回紇首領談判,也不知道兩人聊了什麼,之後回紇不打了,還和唐朝的軍隊一起進攻洛陽。

是什麼原因,使回紇這麼聽僕固懷恩的話,這次意外使中央領導深信,如果有一天僕固懷恩與回紇裡應外合,造成的破壞將比安祿山更大。

僕固懷恩回到朔方的大本營靈武后,朝廷的高級官員,宰相裴遵慶來了,帶去了皇帝的消息,賞賜了丹書鐵卷,並為僕固懷恩分析了朝廷的形勢,力勸僕固懷恩去中央,向皇帝表示忠誠。

僕固懷恩想不通,仆骨部在安史之亂中犧牲很大,光是僕固懷恩的家族內,死亡的就有四十來人,包括他的親生兒子。

是卸磨殺驢?是鳥盡弓藏?

裴遵慶的話說得比較透徹,在決定任用一名官吏時,朝廷需要考慮兩點,讓他擔任這個職位的好處是什麼,危害是什麼,對於現在的唐代宗來說,江山的穩定是最重要的。

僕固懷恩,親自結束了安史之亂,也將唐朝帶入了藩鎮割據

裴遵慶說完就走了,這位節度使給宰相大人的回復是,再考慮考慮,裴遵慶知道,僕固懷恩是不會去長安了,帶著失望向皇帝報告了整個經過。

僕固懷恩是平定安史之亂的主帥,這樣的人物從河北退下來,就被扣上了謀反的帽子,還有一個原因。

朔方節度使的勢力範圍在寧夏甘肅一帶,與唐朝首都長安之間,隔著一個河東。

河東的老大叫辛雲京,是僕固懷恩反對派的代表,他倆的矛盾還是在盟友回紇上。

回紇的軍隊進入唐朝領土,因為是債主的身份,打完班師回朝,一路是隨便殺隨便搶,沒有人敢反抗,也沒有敢阻止,女人,要了,雞鴨魚肉,要了,金銀,要了,房子,燒了。

不給?殺。

曾經有節度使安排了接待使,負責和回紇聯絡,意思是:大爺們,別殺了,你們要什麼,我們湊集了給你們送過去。

結果,還是被殺了。

唯一能和回紇說得上話的,只有僕固懷恩。

節度使馬燧就曾經說過,這樣放縱回紇,僕固懷恩遲早是要反的。

和馬燧相同觀點的,是河東節度使辛雲京。

因為卡在回紇進入長安的交通要道,每次僕固懷恩護送回紇大軍出塞,辛雲京都是緊閉城門嚴正以待,就怕僕固懷恩突然暴起,攻陷城池。

作為回應,公元764年,也就是宰相裴遵慶回長安後沒多久,僕固懷恩的兒子仆固瑒率領大軍和辛雲京交過手,可惜失敗了。

辛雲京也是名將,為了攻克他把守的河東,僕固懷恩在公元765年召集了回紇、吐蕃、吐谷渾、党項、奴刺等部落幾十萬軍隊,目標直指長安。

在這段時間,河北三鎮,安祿山大本營的幾位節度使也熱鬧起來了,他們相互聯姻,組成聯盟,不再和中央打成一片,成了一個獨立王國。

唐朝的精銳部隊,一個在朔方一個在河北,現在都調動不起來,還有一個隴右,已經被吐蕃吞併了,而且節度使辛雲京把守的河東,也被僕固懷恩攻陷,唐王朝又要面臨丟棄長安,遠走江南或者成都的命運。

僕固懷恩,親自結束了安史之亂,也將唐朝帶入了藩鎮割據

這種時候在小說里一般都會出現超級英雄力挽狂瀾,765年的唐朝也出現了這樣的英雄,由宰相顏真卿推薦,唐代宗批准,老將郭子儀臨危受命。

郭子儀是朔方的老上級,他一出現,朔方的將領們先不幹了,老帥在對面,還打個屁啊。

不知道是被暗殺了,還是心絞痛,還是什麼原因,僕固懷恩在這節骨眼上,突然死了。

僕固懷恩是協調回紇、吐蕃、吐谷渾幾路人馬的中間人,現在說得上話的人死了,這幫人就不敢動了,他們相互不信任,害怕被人在背後捅刀子。

這場大規模的草原聯盟侵佔大唐的行動,以僕固懷恩的去世,郭子儀的出馬,戲劇般地結束了。

不過,對於聯盟中強大的回紇來說也不吃虧,因為事後郭子儀答應,給了回紇相當多的好處,不死人也能拿到報酬,回紇可汗打著飽嗝回去了。

事後,關於僕固懷恩的評價,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僕固懷恩是壞人,作為回紇的內應,早有預謀得到唐朝的全部領地;另一派認為,僕固懷恩只是個可憐蟲。

夾在大唐和回紇之間,他既想建功立業,成為大功臣,又害怕和節度使來瑱一樣,進入中央後,隨便按個罪名,身敗名裂。

現在來瑱死了、僕固懷恩也死了,加上河北三鎮的逍遙自在,使唐朝越來越多的節度使開始為自己的安全考慮,與中央保持一定的距離,最終導致藩鎮割據時代的到來。

-------------完---------------

謝謝轉載、分享

【中國歷史名人】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歷史崔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名人 的精彩文章:

安史之亂是以兩個人的名字命名的,為什麼知道的只有安祿山
李輔國,收復長安和洛陽的幕後人物是他
唐肅宗李亨和父親唐玄宗的恩怨
在馬嵬驛,楊貴妃被賜死的真相是什麼
李豬兒,安祿山是怎麼死的,為什麼他會這麼胖

TAG:中國歷史名人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唐朝在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而漢朝卻在七國之亂後更加穩定繁榮
從安史之亂到藩鎮割據,終於耗盡大唐的榮光!
無錢呀,卻面對藩鎮割據、邊境衝突和農民起義,唐政府選擇了緩慢死
安史之亂後第一場藩鎮大亂斗,自立為王,誰來稱帝
關於唐末走向衰亡一些問題的看法,除了藩鎮割據還有它!
「安史之亂」後的藩鎮割據全怪節度使嗎?皇帝不管忠奸都在一勺燴
解毒歷史:藩鎮真的都是割據政權嗎?
唐朝藩鎮亂象,二子奪權的結果就是弒父殺兄
藩鎮割據,造就了安祿山楊貴妃的絕佳搭配
唐朝藩鎮割據不全是壞事,各藩鎮都能吊打異族
唐朝藩鎮割據的形成與涇原兵變
河北的李惟岳打響了唐朝藩鎮割據的第一槍
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朝藩鎮割據和唐朝後期政治的延續
唐代藩鎮軍閥田承嗣兵權在握卻不敢造次,只因懼怕一小小侍女?
唐朝軍力強大,宋朝軍力羸弱,原因是因為藩鎮的存在么
唐朝藩鎮是怎麼產生的?
實力打臉明皇的唐朝『藩鎮割據』
他是大唐名將之後卻投靠叛軍最後成為一方藩鎮
續命百年:唐朝如何收拾藩鎮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