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時代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單親媽媽?
現代社會已經逐漸接納「單親母親」,但是早在遙遠的明清時代,寡母的生活則十分艱辛。適合女人的工作非常少,寡婦改嫁又難上加難,為了家庭,她們不得不承擔起養育幼子、維持家庭的雙重重壓。那麼,明清時期的「單親媽媽」有何特點?又會對家庭關係、孩童造成怎樣的影響?都將在本文中一一展現。
熊秉真
美國布朗大學歷史學博士、哈佛大學理學碩士。曾任台灣師範大學、輔仁大學等校歷史系、所教授,現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致力中國歷史上兒童生活與健康問題研究,近年發表相關中西文論文數十篇。
明清家庭的母親之「寡母」
作者 熊秉真
聲明 文章內容節選自《建構的感情——明清家庭的母親》,轉載請聯繫後台
母親的生活本來就很辛苦,但是如果失去丈夫,她的苦則更要增加許多倍。明清社會中,鰥夫再娶比寡婦改嫁要容易和普遍得多。一個孩子如果失去父親,其後果要比失去母親嚴重許多。由於男性常多次結婚(納妾或續弦),他不大可能失去所有的妻妾,而女性失去丈夫的可能性則更大。因此,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可能沒有父親,而沒有母親的可能性則較小(他會有繼母或其他女性當他的「正式母親」)。因此,歷史上就有無數這樣的記載:寡母們靠微薄的財產,企圖獨自把孩子撫養長大。如此可悲的處境常使母親和她的孩子們消沉絕望,並進一步造成他們相依為命的感情,我們將在下文中研討此一主題。
晚明思想家劉宗周(1578—1645)的父親在他出生前就去世了。身為「遺腹子」,劉宗周的童年困苦而孤獨。他的母親顯然無法獨自撐起家計,被迫帶著孩子回到娘家。趙於京(1652—1707)的父親參加滕王閣的飲宴後得了寒疾,不久就去世。他留下兩位遺孀(一位是當時才二十五歲的二太太與一位二十三歲的妾,也就是趙的生母)。另外,還有六個皆不滿十歲的幼子。這是一個典型的寡母與幼子的家庭,「零丁孤苦,勢不能獨居」。居住在山東省的祖父決定收留他們,並協助這兩名母親養育小孩。
晚明思想家劉宗周所著《人譜(人譜類記)》
寡母在養育幼兒時的艱辛常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盛清的高級地方官員劉寶楠(1791—1855)回憶道,他的父親在他只有五歲時去世,「弱不勝衣,先母保抱攜持,得有今日」。在劉寶楠的記憶中,他的母親雖然從未隱藏真正的慈愛,管教孩子卻十分嚴格。為生活打拚的那些年裡,母子親密地生活在一起,構成非常牢固的親子聯結。後來,劉寶楠還作詩描述那些暗淡的歲月與母親溫柔的照顧:
兒行以母手,
兒葯以母口,
兒健母身傷,
筋力兒身受。
此外,還有一些是關於母親以有限的知識教育她的兒子:
五歲授兒詩,
七歲授兒禮,
[撻] 兒痛母心,
暗室常揮淚。
看了這類個人的記錄,我們可以理解,寡母與孩子的關係是在特殊的條件下發展出來的。這種特殊的背景必然可帶出一些重要的主題。第一,父親的缺席使得供應物質生活的關鍵角色無人扮演,母親既要養育幼兒,還要維持家計,兩者加在一起,更見艱辛困難。共和時代的政治家徐世昌(1855—1939)談起自己童年喪父的情景,那是在十九世紀中期:「父歿時,年甫七歲,弟僅五齡,家道中落,賴母氏劉太夫人,支持門戶,撫育成人。」更甚者,許多意志過人的單親母親決心獨立擔起所有的重擔,因而以昂貴的代價得到珍貴的自主權。二十世紀初的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父親於他十一歲時過世。家族的親戚朋友願意提供養育孩子的經費,但被他的母親斷然拒絕。她靠著典當衣物與其他細軟預算吃緊地養育三個男孩。她信奉的格言是「自立」「不倚賴」。
母親照顧幼子
第二,分享困苦生活、在異常嚴酷中奮鬥、在屈辱中共同求生的經驗,滋長了母子間強烈的聯結,這種關係充滿了苦中帶甜的回憶,有著旁人無法體會的親密,以及強烈的同志情誼。清朝中葉知名的學者洪亮吉(1746—1809)七歲喪父。由於失去生計,他和姊姊、弟弟就隨著母親暫住到外祖父母家。但是外祖父母家經濟情況也不好。洪亮吉的寡母就領著女兒做針線活,以此來維持生計並供應男孩子讀書。及其成年,洪亮吉仍能清楚記得那漫漫長夜,母親與姊姊們拿著針線,而男孩們圍著母親做功課,緊緊依偎在一起的情景。
清朝中葉知名學者洪亮吉書法
晚清經學家柳詒徵(1880—1961)也記得那種既壓抑又親密的感覺,伴隨著孩子成長,與母親掙扎求生存的記憶。柳詒徵曾提及父親去世後,他們三餐拮据的程度,「少時候談不到營養。餐時經常只有塊紅醬豆腐,母親姊弟三人賴此下飯」。
第三個特點是由寡母的實際境遇造成的,她們時常必須承擔亡夫留給她的額外責任(對比之下,由於男子續弦的機會很多,因此鰥夫從來不必履行母親的責任)。黃郛(1880—1936)回憶他的父親去世後,留下六個未成年兒女時,家裡所發生的變化。他說:「惟先妣一人任教養之責。」當時他才七歲。對於母親額外負起督促他讀書的責任,並十分嚴格地執行,黃郛印象深刻。「偶有不專,即鞭責不稍寬假。」而當塾師偶爾嘉許黃郛時,他的母親也只是告誡他繼續努力,千萬不能以此自滿。在以上及更多類似的故事中,我們清楚見證了寡母扮演的角色,她們支撐家庭渡過危機,並且負起養育兒子的責任。
本文已收錄至呂妙芬主編的《明清思想與文化》一書中,全書收錄了包括本文在內的十一篇引用率最高的關於明清時期家庭關係、儒家聖人觀、英雄故事及國族想像等方面論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金角大王、銀角大王為什麼認了個狐狸精幹娘?
※秦漢與隋唐——兩段驚人相似的歷史
※華夏風雲五千年 逃亡在外的重耳
※劉備為什麼建議曹操殺呂布?
※奎木狼竟然是唐僧和孫悟空的和解師?
TAG:歷史百家爭鳴 |
※論如何做好一隻合格的單身狗?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單身狗?
※在這樣的單親家庭中,想做一個合格的好姐姐並不是那麼容易
※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女朋友?
※有媽媽味道的菜,讓你做一個合格的好媽媽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當代女修行人?
※有媽媽味道的9道菜,讓你做一個合格的好媽媽!
※你是一名合格的吃貨嗎?
※講真,你覺得你是一個合格媽媽嗎?
※那時代,沒有人教他們做個合格的父親
※最好的玩具原來是爸爸媽媽的陪伴,你合格了嗎?
※你戴的眼鏡很貴,但不一定合格!如何挑選一副合格的眼鏡呢?
※尤媽媽告訴你,該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運動員妻子。
※如何當一名合格的狗仔
※如果你曾經有這樣的行為,那麼判定你一定是個不合格的父母
※要想做個合格媽媽,准媽媽這些事情一定得注意了!
※測一測,你是一個合格的准爸爸嗎?
※如何寫一份合格的簡歷
※你是一名合格的鏟屎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