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館丨看懂曾國藩的讀書三法,受益終身
讀書本就不是一件功利性的事情,不能指望當下讀完一本書立刻便能產生效益;讀書需要我們能耐得下心,靜得下性,方能有所收穫。 ——國館君按 有人說,曾國藩是千百年真正成事的書生。
一方面,曾國藩是正兒八經的儒士,讀書人,一心仰慕聖賢之學,窮經皓首,埋頭書海;
另一方面,曾國藩是晚清重臣;官至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位極人臣。
正是在曾國藩的倡導下,中國建造了歷史上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
甚至可以說,正是在曾國藩的倡導下,中國才開始近代化進程的。
而其實,去翻閱曾國藩的家信,會發現他歸根結底還是一位書生,他在信中談得最多即是讀書,他所有的成就都和他的閱讀分不開,他甚至告誡子孫:「余不願(爾)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毫無疑問,曾國藩是一位真正成事的書生,是真正把書讀透並運用進生活中的讀書人。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曾國藩是怎麼讀書的。
(一)
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生活中有很多人,讀書求快,希望一口氣吃成一個大胖子。
買了很多書,匆匆來看,看了一些,還沒看完,即又開始看另外一本。到最後,發現自己看了這麼多書,其實都是囫圇吞棗,填鴨閱讀。
也許他們的書櫃里是擺了很多書,但其實很多書都只看了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來不及精思細讀,便又被放進書櫃,從此再也沒被翻出來。
這樣的速讀,好似吃飯,飯剛被咽下去,進入胃裡,卻還沒來得及等人體吸收,便被迅速排出——知識和思想還沒來得及等大腦神經細胞細細咀嚼,便又被新讀之書給擠下去了。
這樣一味求快地讀書,其實本質上不是對知識和思想的追求,而是對閱讀任務量、讀了幾本書——這些數字的痴迷。
所以,曾國藩說:「一書未完,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徇為外人。」
意思是,一本書未讀完,絕不開始閱讀下一本書;東翻翻西看看,其實是讀給別人看的,而不是讀給自己用的。
讀書本就不是一件功利性的事情,不能指望當下讀完一本書立刻便能產生效益;讀書需要我們能耐得下心,靜得下性,方能有所收穫。
(二)
念二十三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曾國藩喜歡讀史,大凡偉人,都喜歡讀史。
毛澤東讀《二十四史》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無論走到哪裡都要帶上這部書,日讀夜讀,朝夕相伴。
哪怕到了1975年,毛澤東已經82歲高齡,眼睛患有嚴重的白內障,他還是要讀《二十四史》,讀不了,就讓人念,自己聽。
著名演員陳道明先生也喜歡讀史,而且他不但是喜歡讀史,且對整體的中國古典文學都熱愛異常。
馮小剛說陳道明:他是演員里讀書多的一位,尤其是中國的古典文學,家裡書架上擺了很多,也真看得進去。
汪涵在《天天向上》節目中說陳道明先生無論去什麼地方,都要帶一箱子書,有空就翻翻,就看看。幾十年來堅持如此,才有了如此驚人的閱讀量和非凡的氣質。
如此堅持不懈地閱讀,無論寒冬酷暑,無論身處何境,身邊總是帶著書,這樣的人,才算真正地把讀書當成生命中的事業了。
(三)
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的老師徐特立教育他說:不動筆墨不讀書。
此後,毛澤東一生堅持了這個習慣。毛澤東死後,後人對他讀過的《二十四史》進行統計,發現了198條批註,近4000個字;同時,書稿上還有各類批畫、圈點符號,幾乎每一頁都有。
這樣全神貫注地閱讀,這樣發動全身每一個細胞與文字砥礪切琢地閱讀,實在是讓人喟嘆。
讀書應當是讀者與作者的互動,而不應該是作者對讀者思想的灌輸。唯有如此,讀者才能在讀書中將作者的思想咀嚼細碎,化為營養,為己所用。更能在作者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的看法,創造新的知識。
曾國藩深諳此點,所以他每日讀書畢,都會在日記中寫下當日讀書所感。揣摩作者意圖,觸摸靈魂,然後化為自己的思想,應用於日常之事。
這樣的讀書,才是有效讀書。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國館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
※國館書院丨劉墉:你要學會看見愛
※戛納國際村的中國館:為歐洲影人解惑,沒有任何利益訴求
※國館丨中國女排,王者歸來
※國館丨聰明的人,最懂得讓步
※國館丨婚姻好不好,看廚房就知道了
※國館丨請收好你的同情心
※國館丨看懂了馮友蘭的人生四重境界,才可謂看懂了格局
※國館丨毫無原則的取悅是感情的毒藥
※國館丨「閨女,別嫁得太遠了。」
※國館丨解釋一下,你會死啊!
※國館丨總有人看不慣你
※國館丨總有人看不慣你
※國館丨中國式聰明(很深刻,也很現實)
※國館丨你好好說話會死嗎?
※美國館藏趙孟頫書法大圖
※國館丨即使活得卑微,心態也要尊貴
※國館丨三招,讓你的情商爆表
※國館丨總要爭輸贏的人,沒有未來
※國館丨這世界偷偷愛著你,只有你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