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常見癥狀「眩暈」的機理及方葯

常見癥狀「眩暈」的機理及方葯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把把脈」,搜索關注後獲取更多中醫趣聞!

編導讀

常見癥狀「眩暈」的機理及方葯

汪峰的那首《眩暈》:「眩暈,我感到不能呼吸……眩暈,我無法控制自己。」不知你有沒有聽過,一首溫暖的小情歌,被愛情衝撞後的眩暈感覺,是甜蜜的。現實生活中,眩暈疾病的滋味,終究還是難受的,如何化解眩暈帶來的痛苦?且看黃元御五代傳人麻瑞亭有何妙計!

眩暈系脾濕胃逆、濁陰不降、清陽不升所致。

【脈證機理】平人中氣健旺,脾升胃降,肝膽調暢,精血溫暖而下實,神氣清涼而上虛。上虛下實則五官空靈,故眩暈不作。

由於情志刺激,或因飲食勞倦,或因縱慾耗精,致使肝、脾、腎俱虛。肝木生於腎水而長於脾土,肝藏魂,魂為神之初氣;脾為生血之本,涵養肝木,而繼魂神;腎藏精而生髓,腦為髓之海。肝、脾、腎俱虛,則肝氣鬱陷,清陽不升,生氣不足,魂神俱虛,髓海不足,則作眩暈。症見腦旋輕飄,視物動蕩,謂之虛眩,多系血壓偏低,或為腦供血不足。腎虛脾濕,肝氣鬱陷,脾胃不和,肝膽失調,則膽胃上逆,肺失降斂,相火不藏,濁陰上逆,亦作眩暈。症見眩暈頭痛,昏蒙不清,多系血壓偏高者。

常見癥狀「眩暈」的機理及方葯

膽胃上逆型1

胃主降濁陰,胃土右轉,則膽肺順遂,濁陰右降而精盈。脾濕肝鬱,則胃氣壅滯不降,阻礙膽木下行之路,其氣逆而化火,刑逼肺金,致使肺熱,失其清肅降斂之常,濁陰瀰漫於上,故症見頭目暈眩,頭痛胸悶,口苦心煩,頭重腳輕,步履不穩,多見血壓偏高。腰為腎之府,膽火不能下潛於腎,因而腎虛,故症見腰痛,兩腿酸軟無力。脾濕肝鬱,故症見脘脅脹悶,作酸易怒,或當臍跳動,硬而壓痛。濁陰上逆,故脈現濡澀,或弦牢,或伏澀,關寸大,舌苔白膩或黃膩,或見舌邊尖紅。

【治則】健脾疏肝,和胃平膽,清降肺胃,寬胸降逆。

【方葯】茯苓9g,焦白朮9g,黃芩炭9g,炒杭芍9g,制首烏12g,廣橘紅9g,炒杏仁9g,法半夏9g,炒杜仲12g,廣鬱金9g,夏枯草12g,茺蔚子12g,白蔻仁6g。水煎溫服。

【方解】茯苓、焦白朮健脾和胃;黃芩炭、炒杭芍、制首烏平膽疏肝;廣鬱金、廣橘紅、炒杏仁、法半夏清肺和胃,寬胸降逆;白蔻仁和胃順氣;炒杜仲、夏枯草、茺蔚子溫腎潛陽,利尿降壓。

【加減】血壓高、大便初干或乾結者,加決明子15~20g,平膽滋肝,通便降壓。舌質紅、舌苔黃膩者,加麥門冬9~12g,川黃連3g,清肺降濁,瀉火清心。肺不降斂、肝鬱胃酸缺乏者,加炒五味子9g,斂肺疏肝降壓。脾濕重者,加澤瀉9g,健脾利濕。血壓不穩者,去茺蔚子,加補骨脂6~9g,溫腎潛陽穩壓。血壓不高、大便乾結者,去夏枯草、茺蔚子,加肉蓯蓉15g,炒麻仁9g,潤腸通便。血壓不高、頭目昏悶不清、噁心嘔吐者,去夏枯草、茺蔚子,加粉葛根9g,廣藿香6g,煨生薑9g,和胃降沖,醒腦止嘔。血壓不高、失眠遺精者,去夏枯草、茺蔚子,加生龍骨12g,牡蠣粉15g,斂精藏神止遺。血壓不高、心慌心悸不寧者,去夏枯草、茺蔚子,加柏子仁9g,北沙參12g,潤肺養心止悸。

【忌宜】忌食辛辣燥烈及高脂飲食,以清淡飲食及植物油為宜;避免情志刺激及勞累,保持情志舒暢。

肝脾下陷型2

常見癥狀「眩暈」的機理及方葯

脾主升清陽,脾土左旋,則肝木條達,清陽左升而神旺。脾濕腎寒,則肝木郁陷,清陽不升,魂神俱虛,故症見頭目暈眩,精神不振,動則心慌氣短,喜獨居靜坐,惡聞人聲,閉口不語,甚則欲穴地而安,多見血壓偏低。肝脾不升,膽胃虛逆,故症見噁心嘔吐,畏光羞明,可因光亮而致嘔吐。吐出者極酸苦,頭腦空虛暈動,重則暈仆。腎虛不藏,陽不歸根,故症見耳內轟鳴,失眠多夢。脾腎虛寒,陰凝氣結,故症見當臍硬痛,臍左跳動。脾腎虛寒,虛陽不潛,故脈細翕濡,關寸略大,或現弱象,舌苔白薄膩或白膩。

【治則】健脾疏肝,清降肺胃,醒腦安神。

【方葯】茯苓9g,甘草6g,炒杭芍9g,生地炭9g,全當歸9g,廣陳皮9g,炒杏仁9g,法半夏9g,廣鬱金9g,牡蠣粉12g,柏子仁9g,北沙參12g,砂仁6g,廣藿香6g。水煎溫服。

【方解】茯苓、甘草健脾和中;炒杭芍、全當歸、生地炭疏肝潤燥;北沙參、廣鬱金、廣陳皮、炒杏仁、法半夏清肺和胃降逆;廣藿香和胃醒腦止嘔;柏子仁養心安神;牡蠣粉斂精藏神;砂仁暖脾行瘀。

【加減】脾濕重者,去甘草,加澤瀉9g,健脾利濕。上熱者,加黃芩炭6~9g,以清相火。中氣虛弱者,加紅參6~9g,補中益氣。中下虛寒者,加炒乾薑3~6g,溫暖中下。痰涎黏稠、咳唾難出者,加淡竹茹9g,或加白芥子3~6g,清肺利痰。痰涎多者,加炒葶藶子6~9g,豁痰利竅。咳嗽劇者,加川貝母6~9g,清肺止咳。當臍硬、壓痛、跳動者,加石菖蒲9~12g,以交通心腎。舌質紅、胃酸缺乏者,加烏梅肉6~9g,川黃連3~6g,疏肝清心。舌苔黏膩、小便黃者,加焦山梔6~9g,清心降濁。

【忌宜】忌食生冷、大辛、大熱之品,以營養豐富、易於消化之食品為宜;居處宜安靜。

【按語】眩暈既是多種疾病的一個常見癥狀,也是一個中醫病名。眩暈包括現代醫學的數種疾病,如高血壓病、低血壓病、腦供血不足、美尼爾綜合征、白細胞減少症等。臨床所見,因濁陰上逆所致之眩暈,多見血壓偏高,系因脾腎兩虛、肝膽燥熱所致,本虛而標實;因清陽不升所致之眩暈,多見血壓偏低,系脾腎俱虛、肝鬱不升、清陽不展所致,標本俱虛者多;既因清陽不升,又因濁陰不降所致者也有之,但為數不多,可因情志不遂、勞逸不均、飲食不節、寒溫不適等因素而發病,頭暈時劇時差,血壓不穩,忽高忽低。各型兼症也不盡相同,當據其脈症,詳審病機,而施治之,且不可一見「眩暈」二字,即統謂「肝陽上亢」,肆用寒涼伐泄鎮懾之品。徒傷中氣,必致升降紊亂,中下愈濕寒,濁陰愈上逆,眩暈不唯不減,反而愈加。

常見癥狀「眩暈」的機理及方葯

濁陰上逆者,當降濁陰。濁陰者,既指肺胃之痰涎濕濁,亦指膽胃心肺之鬱熱;降濁陰者,既指化痰去濁利竅,亦指清降膽胃心肺之鬱熱。濁陰降則君相二火下潛於腎,腎臟溫暖而下實,上焦清肅而虛靈,眩暈自止。但不可過降,過降則礙清陽之上升。清陽不升者,當升清陽。清陽升則心腎交泰,魂神暢旺,眩暈自止。但不可過升,過升則礙濁陰之下降。

清升濁降之機在於中氣之健旺。脾土左旋,則清陽左升。胃土右轉,則濁陰右降。執中央而馭四旁,則清升濁降,眩暈焉能不廖。所以健運中州,以復其升降,調和肝膽,以去其郁滯,交濟水火,以復其既濟,實為治療眩暈之大法。腦為髓之海,清陽不升而致眩暈、耳鳴者多系腎虛而腦髓減,以上方而酌加溫腎補腦之品,則療效更佳。

友情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把把脈」,小師妹在這裡等你哦!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把把脈 的精彩文章:

食飲有節制,現代「窮富」養生法
金方難得,健康更難得!專家帶你來調理
善於養生者,注意除「五難」

TAG:把把脈 |

您可能感興趣

常見的運動損傷及處理方法
常見的痛經的護理方法
常見的水草問題匯總及處理方法
挖機水泵常見故障和更換方法
防爆電機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發電機的工作原理以及常見故障
最常見夢境代表的心理狀況和解決方法,感覺都中過招啊
痔瘡的常見癥狀有哪些,痔瘡的治療方法
男性腎虛的常見調理方法
消化系統-痔瘡的病理病因、常見癥狀及對應調理建議
ST眼膜——眼部護理的常見問題及應對方法
多肉常見病蟲害的癥狀與防治方法
小兒發燒的常見癥狀及護理方式,全面匯總!
肺炎的癥狀 常見肺炎的治療方法
室內觀賞植物的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
脂溢性皮炎常見的癥狀以及修護的方法
腱鞘炎的常見癥狀與治療
麵包常見的質量問題及補救方法
消化系統-膽結石的病理病因、常見癥狀及對應調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