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唐僧、金蟬子同為一人,系如來佛祖神秘弟子
《西遊記》中,如來佛祖手下比較著名的菩薩有觀音、文殊、普賢等,但他們或為古佛,或為道教聖人高足,如來跟他們主要是上下級關係,工作安排主要靠行政命令,難度大一點的就要商量著辦。
有些工作,事關機密且難度較大,就必須派自己圈子內的人去。
地藏王菩薩為什麼被派到地獄去指導工作?
除了品德高尚和能力出眾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和道教大佬沒有任何關係。如來讓他去,不用擔心出什麼問題。
如來不愧為用人大師,地藏王到地獄以後,工作開展很順利。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敬佩。
取經是佛道相爭的大事,派誰去?
如來為這個問題籌划了上千年。
石猴出世,玉帝第一時間注意到了。
如來不可能不知道。
這樣的猴子,生下來就目射金光,天賦異稟,道派、佛派無論哪一派得到他,把他培養出來,都會成為骨幹力量。
玉帝破格提拔猴子上天庭當弼馬溫,又讓做級別很高的齊天大聖,就是一種培養。
但如來比玉帝更用心,他給猴子安排師傅。
猴子打架的師傅菩提祖師,念經的師傅唐僧,都是如來一手安排的。
這兩位師傅還都是同一人,即如來佛祖二弟子金蟬子。
其實,連金蟬子也是取經行動中特有的代號。
在佛經中,如來並沒有叫做金蟬子的徒弟。
那麼,如來的這位神秘弟子是誰?
他就是如來佛祖手下最具哲學智慧的須菩提。
如來成佛以後,收了許多弟子。
每個弟子都有特長,如目犍連神通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等等。
須菩提解空第一,在《金剛經》中,須菩提與如來佛祖反覆問答,完美解釋了「空」的思想。
我們知道,空是佛學最高的道理,對空的理解,代表了佛學造詣的高低。
須菩提就是如來佛祖座下最聰明的學生,如來佛祖派他去做難度最大的事情。
孫悟空求仙問道的時候,如來佛祖指示須菩提化身菩提祖師,點化出靈台山、斜月三星洞以及一眾弟子,教會了猴子一身武功。
在教猴子武功的時候,有一個細節,菩提在猴子頭上敲了三下。
猴子半夜三更就到師傅那裡去接受輔導。
師傅很高興,果真是一隻聰明的猴子。
聰明的師傅,當然不希望徒弟太蠢。
須菩提教會了猴子本領,就把猴子趕跑。
山也沒有了,洞也沒有了。
菩提祖師也沒有了,因為這世上本來就沒有菩提祖師。
菩提祖師就是空。
菩提去哪裡了?他又回到了他師傅如來佛祖那裡。
這個時候,菩提祖師有了一個代號:金蟬子。
金蟬子因為聽如來佛祖做報告的時候打瞌睡,被認定為犯了大不敬之罪,被罰輪迴十世。
這是佛祖培養得力弟子的一個方案。
猴子學成武藝後開始搞恐怖活動,兩次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
其時,蟠桃園被孫悟空破壞,神仙吃不到蟠桃都有性命危險。
金蟬子十世修行,吃他一塊肉就能長生不老。
正是由於他的反覆轉世和不斷奉獻,延長了佛派神仙的壽命。
猴子被壓了500年,十世轉世的最後一世,金蟬子成為唐僧。
多次轉世後的唐僧,幾乎完全迷失本來面目,失去一切神通,如來卻依舊讓他做孫悟空的師傅。
如何控制生性兇殘不聽話的猴子?如來佛祖在500年間發明了金箍,並讓觀音把咒語教給了唐僧。
最終,取經成功,唐僧在凌雲渡脫去凡體,恢複本來面目。
但此時的唐僧,既非須菩提也非金蟬子,他有了一個新名字:旃檀功德佛。
須菩提在《西遊記》一書中不露面,但他卻化身菩提給猴子起了個名字叫悟空。
菩提祖師趕跑孫悟空後,神龍見首不見尾,是空。
金蟬子十世轉世變為唐僧是空。
猴子保護唐僧辛辛苦苦取經,拿到手的卻是無字真經,十四年旅途辛苦原來是一場空。
吳老爺子辛勤著作是空。
小編在這裡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也是空。
而所有的空都指向如來佛祖座下最神秘的弟子:須菩提。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那個超想擁有法寶的孫悟空,為啥不能如願
※孫悟空變化技術的特色和缺陷
※孫悟空的72變和二郎神的八九玄功是一回事嗎
※她是三國有名的醜女,一句話讓原本不願進新房的丈夫改變態度
※如何從飛行姿勢區別神仙和妖怪
TAG:南通成雲雷 |
※唐僧真的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轉世嗎?錯,另有其人
※唐僧是如來佛二弟子,那如來佛大弟子是誰?
※唐僧是金蟬子轉世,只是如來的二弟子,而大弟子也是一派宗師
※佛陀最笨的弟子
※封神雷震子身世之謎:本身就是雲中子大弟子?
※西遊如來佛二弟子是金蟬那大弟子是誰?轉世成了天庭戰神!
※品西遊之如來佛祖的弟子金蟬子轉世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排場有多大?
※他是孫悟空的親哥哥,鴻鈞老祖的嫡傳弟子,剿滅鳳凰成一代戰神!
※趙望雲和他的三大弟子
※諸行第一,遠播佛法:佛祖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
※詳解菩提祖師十輩弟子,四代弟子和三清齊名,悟空實力墊底!
※東海龍王是菩提老祖第一代弟子,一直暗中幫助孫悟空
※佛弟子清明祭祖最好的方式
※趙本山弟子文松一家近照,妻子漂亮迷人兒子呆萌可愛
※原創:封神雷震子身世之謎:本身就是雲中子大弟子?
※雞:和他的一眾女弟子們
※做佛的弟子,聽佛的話
※弘一大師:佛弟子怎樣恭敬三寶?
※佛教里的四眾弟子、七眾弟子是如何區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