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中發現耐葯菌,感染將無葯可用?真相在這裡
遠在瑞典的學者喬奇姆·拉爾森,沒想到他們的一篇研究論文最近兩天在中國成為關注焦點。包括拉爾森在內的瑞典哥德堡大學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中心的4位研究者在《Microbiome(微生物)》期刊發表了《人、動物和環境耐葯基因組的結構與多樣性(The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human,animal and environmental resistomes)》,研究中提到,從北京一次霧霾天的14份空氣樣本中檢測出抗生素耐藥性基因(以下簡稱耐藥性基因)。
這篇論文被眼尖的新媒體注意到了——《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霧霾中發現耐葯菌》《北京霧霾中發現有耐葯菌,「人類最後的抗生素」對它束手無策》《北京霧霾中含有耐葯菌60餘種 將導致藥物失去作用》……很多讀者一看就蒙了:「還敢呼吸嗎?空氣都變異了?」「這是說生了病就無葯可治了嗎」……
這篇論文到底在說啥?記者採訪了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瑞典學者拉爾森和國內耐葯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
空氣中發現耐藥性基因,呼吸了會否感染疾病且「無葯可用」?
耐藥性基因,耐藥性細菌,細菌的耐藥性和致病性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能否影響人體,要看很多條件
在報道這項研究時,一些媒體把耐藥性基因等同於耐葯菌,從而推論出「呼吸了這樣的空氣,將導致藥物失去作用」。
在霧霾中生活是否可能會感染無葯可治的疾病?對於這種擔憂,拉爾森告訴記者,這項研究無法斷言會產生任何感染的風險,也並不意味著呼吸城市空氣就有感染的風險。
拉爾森介紹,耐藥性基因要感染人體有很多條件:首先,它必須存在於某種活的細菌中。其次,這種細菌要屬於可能引起疾病的種類,即細菌有致病性。再次,在空氣中要有足夠多這樣的細菌,即人體要暴露在足夠數量的細菌中才會生病。但他們此次研究並不知道發現的耐藥性基因存在於哪種細菌中,在數量上也沒有做出評估,並且「事實上絕大多數細菌在空氣中可能會死。」拉爾森表示。
耐藥性基因、耐藥性細菌、細菌的耐藥性和致病性,這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拉爾森說,一個細菌對某種抗生素是否有抗藥性,與其引發疾病的能力(致病性)無關。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抗感染科主任醫師、全國細菌耐葯監測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鄭波教授介紹,細菌耐藥性和致病性不是一個概念。細菌耐葯是指某種抗菌藥物對某種細菌不起作用,治療起來困難,並不是說細菌的毒理性強。耐藥性基因也不等於耐藥性細菌。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耐藥性的增加不意味著致病性的增強。在我們周圍環境中,有大量細菌存在,大多數細菌和我們是共生共存的關係,對正常人沒有致病力,甚至有些細菌是有益的。
鄭波介紹,不是體內出現耐藥性細菌就要殺滅,而要區別是何種情況。如果是引起感染的耐藥性細菌,就需要處理。他認為,沒有必要因空氣中發現耐藥性基因片段而恐慌。
針對部分媒體從論文中得出「將導致藥物失去作用」等結論,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抗菌藥物組副組長、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肖永紅說,從論文中不能得出這樣的說法,但論文提示我國細菌耐葯形勢比較嚴峻,需要積極應對。
鄭波也表示,論文現在的檢測只是基因片段。目前,霾中存在耐藥性基因會否引發細菌耐葯還缺乏證據,更不要說致病。
在霧霾中檢出耐藥性基因,是否意味著霧霾是造成耐葯的元兇之一?
有研究表明,北京霧霾中檢出的大多數微生物為土壤中存活的微生物,對人類無致病性
在霧霾空氣中檢測出耐藥性基因,更加深了人們對霧霾的畏懼。對此,鄭波認為,霧霾對人類健康是有危害的,比如對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等,但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霧霾造成耐藥性細菌或耐藥性基因的流行,「耐藥性基因環境中一直有,並不是因為有霾才有耐藥性基因。」對於公眾來說,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是防止耐藥性細菌蔓延的正確途徑。
「這項研究只是提示霧霾可能成為一種耐藥性細菌傳播的載體,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肖永紅表示。
《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發表的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朱聽研究組、環境學院蔣靖坤研究組、測序平台田埂研究組聯合撰寫的研究論文《嚴重霧霾天氣中北京PM2.5與PM10污染物中的可吸入微生物》,介紹了北京市霧霾天氣大氣顆粒物中的微生物組分。
這項研究使用宏基因組分析方法,對北京市2013年1月份霧霾天氣中的微生物構成進行了測定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霧霾空氣中檢出的大多數微生物為土壤中存活的微生物,對人類無致病性。
該如何看待這篇論文及相關研究?
提示空氣中有耐藥性基因存在,但其存在於何種細菌、來源、數量均需進一步研究
這項研究選取了來自北京的14份空氣樣本。肖永紅認為,這篇論文的價值在於,提示霧霾空氣中有此類基因的存在,這對於我們防控耐藥性細菌是有價值的。研究需要繼續深入的是:一是不知耐藥性基因存在於何種細菌中;二是不知樣本取自哪個區域,無法了解其來源和存在廣度。
為了調查高丰度的抗生素耐藥性基因是否是空氣的普遍特徵,瑞典研究團隊在「454測序平台」調取了美國紐約和聖迭戈兩地家庭、辦公室、醫院三處的空氣樣本。對比北京的空氣樣本後,結果顯示:在空氣所含的抗生素耐藥性基因的數量上,紐約和聖迭戈的三個場所與北京相當;但在種類上,北京的空氣要比美國兩個城市(辦公室空氣除外)更多。對此,肖永紅表示,細菌耐葯不是中國所獨有的,這是全世界所面臨的共同難題。從論文引起的反響看,肖永紅認為,對於公眾來說,更應該提高科學素養,科學地認知細菌的耐葯,不必因此恐慌。
快評:傳播科學,需要科學傳播
國外一篇具有探索性質且很多方面尚沒有明確結論的學術文章,經一些媒體傳播後卻險些釀成輿論恐慌。類似案例,在科技傳播領域其實並不鮮見。
如何將嚴謹的科研論文,變成喜聞樂見的大眾新聞,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當一些科研議題尚處於研究和討論階段,在被科學和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結論前,對它的傳播應該謹慎,一個前提丟掉、一個假設遺漏、一個推論不慎,帶來的風險都有可能是巨大的。如果不探究清楚核心信息,也不向專業人士悉心求證,根據揣測、推斷來傳播,就很有可能在傳播謬誤。比如把霧霾中存在耐藥性基因,傳播成存在耐葯菌且將使藥物失去作用……
在傳播涉及公眾切身利益的科學議題時,應該秉持嚴謹的科學態度,小心謹慎、不偏不倚,只有這樣,才不會讓科學在傳播中變成謬誤。
大家都在看
(人民日報,作者:王君平 李玫憶 許諾)
主編丨楊鴻光編輯丨喬梁
※日本東京迎來54年不遇的11月降雪
※阿部寬將出演中日合拍電影《妖貓傳》 飾演遣唐使阿倍仲麻呂
※中國女留學生江歌被殺案嫌疑人被日本警方再次逮捕
※新海誠:戀愛是沒有文化差異的
※功能食品伴飛中國航天
TAG:人民網 |
※霧霾中竟然發現耐葯菌,感染將無葯可用?看專家來闢謠
※調查:霧霾中發現「耐葯菌」 這是真的嗎?
※比吸煙和霧霾更傷肺的竟然是它,更難發現!
※霧霾中的耐葯基因並不可怕,但細菌的耐藥性很可怕
※霧霾會導致不孕不育,真的是這樣嗎?
※霧霾中的耐葯基因並不可怕 但細菌的耐藥性很可怕
※霧霾發現抗藥菌,聽說吃藥沒什麼用了,但這些還能幫到你
※日本旅遊發現真的沒有霧霾,原因讓很多人自愧不如!
※印度的貧民才是導致霧霾現象的罪魁禍首,但是他們不得不這樣做
※在可怕的霧霾天氣里,我們該怎麼呼吸?
※咳咳~當我戒了煙後發現,然並卵,這霧霾怎麼戒!?
※對付霧霾,還是要向在霧都倫敦學習,有些裝備我們還沒用上呢!
※怕什麼生化危機,反正喪屍也看不見霧霾中的你
※霧霾對人體危害很大 做好這些讓你不再害怕霧霾
※再也不怕霧霾了!科學家發現這種物質可以吸收令人窒息的肺污染物
※印度人大戰霧霾,用噴氣吹風機吹,可情侶還是因霧霾無法接吻
※霧霾對人體的危害極大 遠離霧霾非它不可
※致肺癌,比霧霾更恐怖的還有這些
※霧霾中有耐葯基因?有一天我們會「無藥可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