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王道主義理想
孫中山的思想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的中國。雖然時過境遷,但其思想中的某些因素依然具有解讀價值,尤其是其王道主義理想,依然是一筆值得珍視的思想財富。
孫中山 圖源網路
王道主義是古代中國人的一種政治理想,大要如孟子所示,是要求在內政外交諸方面都應選擇一種符合天意的王道立場。在內政上,正確處理君臣、君民關係,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在外交上,伸張正義,率有道伐無道,主持公平正義。
對於儒家的王道主義,孫中山竭誠贊成。在中國內政上,孫中山早期民族主義主張「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在他的解釋體系中,就是要為中國人重建一個盡善盡美的政治制度。這在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等政治理想方面,可以獲得大致證明,他確實期待將中國引領至一個現代、富強、與世界一致而又別緻的境界。特別是在他看到西方早期資本主義發展中的貧富不均、社會差距過大等問題時,他的政治理想中的王道主義色彩就顯得更加濃郁。
此外,孫中山是中國歷史上對革命給予正面估價的第一人。應該說,西漢初年沒有解決的革命正當性問題,孫中山從王道主義立場給予解釋,並與儒家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反對獨夫民賊等思想密切結合起來了,讓革命具有了正當性,帶有了替天行道的王道主義意義。
孫中山的王道主義邏輯展開的重點部分在於亞洲的區域整合。應該承認,孫中山那一代人儘管也有強烈的國家主義訴求,但在面對先進的歐美壓力時,他們力主亞洲的聯合,主張中日攜手,以「大亞洲主義」,構建一個亞洲區域組織。孫中山那代人是現代世界最早意識到區域整合意義的亞洲領袖,可惜的是,由於後來歷史轉了彎,全世界的區域整合於今大致完成,而最先提出區域整合的亞洲,放眼望去,似乎遙遙無期。亞洲學者應該積極研究孫中山那代人提出的區域整合原則、思路,為亞洲團結、整合貢獻心智。
不過,從今天的視野來看,孫中山那代人的「大亞洲主義」也有很大的問題。
第一,孫中山沒有弄明白西方近代的意義,不知道西方近代文明的真諦,同樣也不知道東方文明何以在近代出了問題。他將東西文明視為王道主義與霸道主義之爭、之別,有意義,更有問題。意義在於看到了東西文明的差異,問題在於不知道差異的限制、邊界。西方文明有古典中國霸道主義、法家思想的因素,但並不就是霸道主義,並不僅僅只是憑藉武力;東方文明有王道主義的因素,但在過往上千年的發展中,在天朝上國、宗藩體制、朝貢體制架構中,並不都是王道主義起作用,歷史事實與歷史理念有距離。
第二,從思想史的觀點看,孫中山對西方思想的批判,主要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知識界的反省,是梁啟超、嚴復、梁漱溟那一代思想家面對歐戰慘劇的沉痛思考,對東方文明的表彰,具有思想史的意義,但對西方文明的批判,現在看來可能還有許多可斟酌的地方。西方文明並不是完全忽略了正義、王道,但怎樣讓正義貫徹始終,應該是全球思想家的共同課題,至今並沒有完全失去意義。
第三,孫中山將亞洲區域整合的重心放在中日兩國合作與否上,是對的。正像他所說的,已經獲得西方霸道主義精髓的日本,也深受東方王道主義的影響,日本究竟在未來是做西方霸道主義的鷹犬,還是做東方王道主義的干城?很值得日本人仔細思索。孫中山的這段話理論上並沒有錯,問題在於,孫中山對日本文明在近代的變遷、日本對西方文明的接納,可能估計得並不十分準確。
第四,孫中山以王道主義立場整合亞洲的思想,對於後來的日本,以及中國的一部分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我們今天究竟應該怎樣看待孫中山的這筆思想遺產,亞洲怎樣才能像歐盟等區域組織那樣完成整合,中日是否還有機會重拾合作?這些都是很值得從思想史角度提供支持的。
按照孫中山王道主義思想邏輯,第一步是中國的富強、文明、現代,與世界一致而又別緻;第二步是亞洲的整合,整合之後也會與域外衝突,而且在孫中山的預設中似乎必然會發生衝突,所以他才竭力提倡亞洲的合作團結,倡導黃種人的聯合,鼓勵向白種人索回、贖回權利。但是,孫中山王道主義邏輯展開的第三步還是一個全新世界秩序的重新建立。
這個新秩序類似於孫中山比較認同的宗藩秩序,一個或幾個重要國家奉行王道主義立場率有道伐無道,另一方面,新的世界秩序就是中國意識中的世界主義,因而在孫中山王道主義邏輯推演中,大同世界、世界新秩序,始終是其重要關切。孫中山在這方面也留有許多重要論述,值得進一步發掘。
孫中山的世界新秩序建構中,還有一個因素值得注意,即對蘇聯因素的估計。孫中山對於一戰後出現的蘇聯,持歡迎、認同的態度。1924年,孫中山在日本神戶那篇演講中,以為蘇聯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方向:
現在歐洲有一個新國家,這個國家是歐洲全部白人所排斥的,歐洲人都視他為毒蛇猛獸,不是人類,不敢和他接近,我們亞洲也有許多人都是這一樣的眼光。這個國家是誰呢?就是俄國。俄國現在要和歐洲的白人分家,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就是因為他主張王道,不主張霸道;他要講仁義道德,不願講功利強權;他極力主持公道,不贊成用少數壓迫多數。像這個情形,俄國最近的新文化便極合我們東方的舊文化,所以他便要來和東方攜手,要和西方分家。歐洲人因為俄國的新主張,不和他們同調,恐怕他的這種主張成功,打破了他們的霸道,故不說俄國是仁義正道,反誣他是世界的反叛。
後來的歷史證明,孫中山對列寧、蘇聯的判斷並不準確,社會主義在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時,並不是簡單的王道主義,至於蘇聯所奉行的政策,更值得進一步分析。(文/馬勇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閱讀延伸:孫中山眼中的「王道」和「霸道」
1924年,孫中山將他所倡導的中國文明和他所抨擊的西方文明,分別稱為「王道」的文明和「霸道」的文明。他反覆強調說:「東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講王道是主張仁義道德,講霸道是主張功利強權。講仁義道德,是由正義公理來感化人;講功利強權,是用洋槍大炮來壓迫人。」孫中山在他的一些演講中幾次提到民國初年尼泊爾遣使往中國朝貢的故事,認為這是中國王道文化懷德感人的典型事例,一個像中國這樣淪落成「次殖民地」的國家 依然被當做「上邦」來尊敬,是中國歷代「用王道感化」的結果。孫中山所說的天下大同,實際上就是建立在這種「王道」基礎上的國際秩序,而中國即是具有「行王道」的歷史傳統的大國。他的這些言論,唾棄了數百年來流行於世的弱肉強食的原則,宣示了在世界範圍內終結強權政治的信念。(左明仁)
※郭文景把中國詩詞搬上合唱舞台
※今天我們如何面對李大釗的史學期望
※從原點上確立中國學術話語權
※臭豆腐:各地皆有的飲食文化
TAG:北京日報 |
※理想主義者王莽的社會理想和帝王意志
※理想主義者的蘋果樹——瑣記陳映真
※軍閥閻錫山的理想國:資本主義有違「公道」
※陳鴻宇與他的理想三旬
※楊曉敏:我的文化理想
※項羽劉邦陳勝的偉大理想
※楊潔的《西遊記》和那個讓人懷念的理想主義時代
※彭湃:家風就是理想主義 為了理想奮不顧身
※吳冠中的理想是什麼?
※《綉春刀2》:張譯式陸文昭,一位理想主義的殉道者
※雙羅合體,羅永浩的理想主義對峙羅振宇的現實主義
※趙麗穎的理想型是誰 趙麗穎理想型是陳偉霆嗎
※海賊王中適合撩妹的理想島嶼
※在救世主心態、理想主義和沙文主義之間掙扎的美國
※軍閥閻錫山的理想國:資本主義有違「公道」 | 短史記
※馮唐:我心目中理想的房子
※我愚蠢的理想主義
※哲學家貝淡寧、艾維納與清華教授劉瑜:理想中的城市氣質是什麼?
※汪精卫:一个理想主义的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