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NASA或遇最大競爭對手,中國太空事業崛起進行時…

NASA或遇最大競爭對手,中國太空事業崛起進行時…

NASA或遇最大競爭對手,中國太空事業崛起進行時…



撰文:彭博社

中國計劃於2036年將航天員送上月球,並進而送上火星


「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沒有什麼能阻擋中國成為太空產業的一隻強大力量」


10月,神舟十一號飛船在中國西部發射升空,標誌著中國的太空計劃及其向著載人登月、並最終登上火星的目標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而這裡的賭注不只是國家聲望:中國的太空項目或能帶來巨大的經濟回報。


作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太空探索領域的最大對手,中國計劃於2036年將航天員送上月球,並進而送上火星。而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希望太空任務能在機器人、航空、人工智慧等各項21世紀的重要科技領域中培育出本土創新。

據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主任吳季介紹,政府正在審議一項尖端科研人員的提案,該提案的目標是讓目前對科學任務的投入提高兩倍。他們期望,藉助研製新的望遠鏡、監控地球的水循環以及改善衛星導航系統所帶來的科技進步,來重振國有企業,並催生出大量的私營創業公司。


「中國一直仰賴於他國發現的知識,」吳季表示。「中國要想要重振經濟活力,需要投入更多資源,研發更多開創性的技術。」他是呼籲爭取更多太空任務(伴隨可能的衍生經濟效益)的帶頭人之一。


加大預算

NASA或遇最大競爭對手,中國太空事業崛起進行時…


航天員陳冬(左)和景海鵬出席神舟十一號發射前的儀式


中國當前的五年計劃力求在基礎科學領域「實現獨創性創新」,並「引領空間科技的前沿發展」。一項中央經濟戰略提出,到2025年,實現70%的關鍵技術組件(如半導體和軟體)國產化。


要實現這一目標,吳季和數十位科研人員請求中央政府增加對空間科學的投入,從2011-2015年的47億元人民幣(約合6.95億美元)提升至2026-2030年的不低於156億元人民幣。


吳季表示,這依然落後於NASA約56億美元的空間科學預算,但10年前,中國在這方面的投入還是零。政府將更多資金投入在了一些更具政治意義和更立竿見影的領域,包括火箭、軍事衛星以及載人飛船等。

NASA或遇最大競爭對手,中國太空事業崛起進行時…


空間科學投資


如今,中國正在科學領域大舉投入,僅在2015年一年,中國就發射了全球首顆量子通訊衛星,以及一顆探測暗物質的天文衛星。


「空間科學研究很花錢,而且短期內看不到多少實際收益,」吳季表示。

NASA或遇最大競爭對手,中國太空事業崛起進行時…



預算對比


中國正在加快步伐,而NASA卻踩下了剎車,這一點讓美國的一些分析師十分擔憂。NASA終結了太空梭項目,放棄了重返月球的計劃,而且僅承諾將國際空間站維持至2024年。


太空競賽


中國則宣布要打造自己的空間站,要登上月球的背面,並將探測器送上火星,所有這些都會在2022年前達成,這也讓美國的國會議員們提出了問題:「我們在太空競賽中,是否正輸給中國?」中國在2003年開啟了載人航天事業,並且神舟十一號中又送出了兩位航天員。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的主席丹尼斯?謝伊(Dennis Shea)9月27日向該委員會表示,


「中國更慎重、更全面的做法將為其帶來新的機會,讓其通過太空項目斬獲重要的經濟、政治及外交利益。」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資深副主席詹姆斯?劉易斯(James Lewis)表示,雖然NASA已經登上了月球,但當美國過於集中在本世紀30年代將人送上火星的計劃時,中國或已實現登月目標。

NASA或遇最大競爭對手,中國太空事業崛起進行時…



太空里程碑的80年


這些倡議正值中國的經濟經過了幾十年的飛速增長並開始放緩之際。前三季的GDP增長率為6.7%,接近於1990年來的最低水平,出口則連續第7個月下滑。


據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數據,2015年國有企業的資產回報率約為2.8%,私營企業的回報率則接近11%。


中國政府努力要讓中國擺脫廉價的勞動力和債務驅動的出口模式。為此,地方政府部署了3萬億元人民幣,投資生物科技、互聯網以及高端的製造企業,以取代舉步維艱的重工業。


在信息服務公司CB Insights的「獨角獸清單」上,中國有38家初創企業的價值超過了10億美元。包括優必選科技有限公司(UBTECH Robotics Corp.),基因研究公司碳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iCarbonX),在線教育機構iTutorGroup,以及應用開發企業Apus Group。


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互聯網和信息科技產業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量,他還呼籲要在高性能計算、半導體、量子通訊及軟體操作系統等領域實現突破。



「在過去的15年里,中國的科技發展步伐超過了其他國家。」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駐香港的董事總經理昌華(Vincent Chan)表示,「中國的創新驅動所帶來的潛在顛覆效果不容低估。」


中國的馬斯克


一些中國企業家受到了馬斯克(Musk)的啟發,儘管由於軍方掌控著太空飛行,他們無法擁有同樣的自主性。香港上市的光啟科學有限公司(KuangChi Science Ltd.)正在研發一種增強力量的體外骨架,一種讓人們「像鋼鐵俠一樣飛行」的飛行背包,以及一種能讓旅行者通過巨大的氣球飛向太空的艙體。


「未來5到10年,這個領域的商業活動、發明創造、研發和投資都會很火熱,」創始人劉若鵬表示。




NASA或遇最大競爭對手,中國太空事業崛起進行時…



這家公司能成為中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嗎?


中國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劉若鵬正在讓科幻成為現實。從前沿計算到太空旅行技術,一切都不再是異想天開。他被稱為中國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眼下,他正想將人類送至大氣層的邊緣。


吳季以及中科院都希望能激發這樣的努力。上世紀50年代,中國成為第三個擁有人造衛星的國家,自此以後,中科院就一直是太空項目的領導者。


在那些早期歲月,科學家們的確是在水泥地板上繪製圖紙,並借著燭光設計出了衛星和火箭的原型。


經濟驅動力量


1970年以來,中國已經發射了上百顆用於天氣和災難監測、通訊以及導航的衛星,其中第一顆衛星名叫「東方紅一號」。


而隨著中國向更遙遠的星體挺近,他們也在為此做出更多的研究。


2016年9月,在經過了22年的規劃之後,中國在貴州啟動了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這架500米口徑的圓盤可探測來自遙遠的銀河系的無線電波,從而能幫助科學家了解到更多的宇宙現象,乃至聆聽外星人發出的信號。


這架望遠鏡被稱為「中國天眼」,據新華社報道,習近平表示,因為中國擁有其自主知識產權,它將為經濟增長帶來驅動力量。

NASA或遇最大競爭對手,中國太空事業崛起進行時…



位於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空間科學的發展對於中國十分重要,」歐洲航天局的前局長讓-雅克?多爾丹(Jean-Jacques Dordain)表示。「太空不再只是政府和太空迷們的了。它已經完全被融合在了經濟之中。」


中國也正在美國的GPS導航系統以外,開發自家的北斗導航系統。據總部位於科羅拉多州的非營利機構太空基金會(Space Foundation)介紹,中國計劃到2020年發射35顆北斗衛星,以覆蓋全球。


據中國官方介紹,有超過30個國家在使用北斗系統。


「我們才剛剛開始,」吳季說。「但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沒有什麼能阻擋中國成為太空產業的一隻強大力量。」



編輯:劉馨蔚


翻譯:程璽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信息!


送書福利丨特朗普的世界觀丨實體書店丨沃爾瑪犯罪丨


粉絲造星丨許小年丨Hello World丨紅色電話亭丨離奇謀殺案丨


......


Uber中國正式告別


查理?羅斯專訪Uber CEO |視頻


盡在《商業周刊/中文版》App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中國地產商在這裡建了幾萬套房子,誰來買誰來住?
特朗普喊話iPhone美國造,然後呢?
惡劣天氣、訂單爆倉…物流公司排萬難只想準時將黑五包裹送到你手上
普京親信腐敗出了「新高度」,連寵物犬出行都用私人飛機…
後菲德爾?卡斯特羅時代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天眼」FAST反射板將竣工 旅遊產業迎機遇
NASA發回地球最新照片,稱中國海域疑似出現UFO
中國SWAT突擊隊曝光
中國國際警展上的俄國ORSIS狙擊步槍
超級中國大殺器,SIMSWOO中國科幻領導品牌
熱點?蘋果輸了!IPHONE商標權被判歸中國企業擁有……
震驚中國UFO研究會的「空中快車」事件
這國在中國航天最困難時伸援手,幫中國造出最大推力火箭
中國FAST睜開巨眼前,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要倒閉了!
中國首架多用途「雙水獺」飛機參展ABACE
OUTSIDER ARTISTS:中國素人藝術家
中國發生過哪些UFO事件?中國UFO資料解密!
中國是出狙擊手的大國 如今的反恐戰線又有新人湧現
中國FAST將睜開巨眼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要倒閉
中國乳酸菌行業出大事了…
全球最早有關UFO記載:竟出現在中國
在矽谷,看中國團隊虛擬現實VR的國際秀
中國空軍現役威力最大的戰機,竟是它
對越作戰中國佔盡時機,美國打的掩護很有效果
八大真相曝光:中國可能會隨時捲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