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他用260萬片江南小青瓦和5.1萬根鋼索,讓千年古鎮再一次驚艷世界
小橋流水,鏈接萬家。
建在千年古鎮里的
國際會展中心
一邊是枕水而眠的千年古鎮,
一邊是代表最前沿科技的互聯網,
本來不搭噶的兩個物種,
卻被那個做著世界最前沿的設計、
至今不會上網、不會發郵的建築師,
完美鏈接起來,
讓中國美再一次驚艷了全世界。
這個建築師,
就是「狂人」王澍。
他是中國美術學院的教授,
首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中國人。
比較有名的中國美院象山校區
寧波歷史博物館
最近的富陽文村改造項目、
公望美術館,
都由他操刀設計。
好了,言歸正傳。
元素君要說的是他這次的作品——
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
就是這幾天召開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地方。
整個會展中心碧水環繞,
260萬片江南小青瓦嵌立屋檐上,
跌宕起伏,如波浪層層鋪開;』
5.1萬根鋼索構成了「網路機理」,
又彷彿煙雨江南的意境。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
在這座展館中和諧共生。
王澍是在去年春天接手這個項目的。
那會兒,
已經有一個國外的設計師做好了方案,
並且已經開始施工了。
國外建築師想做一個超大的建築:21米高,8萬多平方米,分成三個大方塊,巨大的玻璃盒子,沒有任何裝飾。
這樣的建築放在任何一個現代化的城市,
都不會有違和感。
但那裡,
是烏鎮。
大概負責的同志也感覺到了,
這個方案的水土不服,
於是趕緊叫停了工程,
找來王澍。
王澍說,
他就是去「治病」的。
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會址,會展中心需要具備舉辦國際會議的各項功能,體量必然是龐大的。一個處理不好,就會讓烏鎮分散的民居成了「巨人身邊的侏儒」。
王澍用了整整兩周的時間來構思,
如何緩解大建築與小古鎮的衝突。
「烏鎮地方小,居民的房子也不大,要讓大型會展中心與周圍的房子和諧相融,就要用特殊的手段,
把厚重的消解成輕盈的,才能使大建築像『隱形飛機』一樣,不會讓人覺得突兀。
」
最後,
他決定用錯落有致的瓦片和披檐,
替換原有的玻璃牆面,
讓整幢建築「隱身」在古鎮中。
260萬片江南小青瓦參差有致、
加之特別設計的斗拱結構,
讓整個建築外牆,
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但這些不規則的披檐,
卻給技術、施工增加了不少難度。
每一塊披檐里,除了青瓦,
還包含了鋼架、竹片等15種材料。
為保證安全,
瓦片是先由專業人員進行特別設計,
再由8個窯廠同時燒瓦趕製出來的。
小青瓦的鋪設也很有講究,
與烏鎮大部分民居的鋪法一致,
採用了「窮人法」,
視覺上更協調。
(從前江南的窮人和富人建房都用小青瓦,根據瓦和瓦之間重疊比例的不同,鋪設分為「富人法」和「窮人法」:「富人法」鋪設時重疊三分之二、每平方米用瓦約250公斤;「窮人法」重疊四分之一、每平方米用100公斤。)
木匠們要將王澍特別設計的「斗拱」,
架在只有30厘米厚的片牆上。
單薄的受力面積、巧妙苛刻的坡度,
都要求每一個細節,
必須精確到毫釐之間。
粉牆黛瓦,竹影搖曳,
這座建築已經與這片土地
達成了最好的和解。
遠遠望去,
會展中心像被一簇簇絲線籠罩著。
走近來,
原是5.1萬根不鏽鋼索形成的垂掛帘幕,
又以三層、五層重疊的方式交織成網狀。
烏鎮所在的桐鄉盛產絲綢,
千萬根鋼索經緯交錯,
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如煙如霧,如編織的絲線;
而它們,
恰好也是寓意「互聯網」的絕好載體。
當然,這不只是藝術的問題。
5.1萬根鋼索,質量非常重,建築師要在電腦上模擬,到底每一根拉直的鋼索,需要幾道鋼絲編成,才能夠達到霧一般的氤氳的效果,又不會造成承重問題。
最後反覆試驗才定下來,
一根鋼索由3道鋼絲編製而成。
在王澍看來,
互聯網是一個高度分散的結構,
裡面有很多自發的、小巧自由狀的東西。
所以他打破了原來封閉的系統。
在建築外增加了許多小的活動場所,
每一處都能容納十幾個人討論事情,
半室內半室外,
就像是烏鎮的小亭子、小圍廊。
既淋不到雨,又有風景入目,
在這裡碰撞智慧、激發靈感,
想必是極好的吧!
枕水而眠的烏鎮,
擁有四通八達的水道,
與80多座石橋。
水就是烏鎮的魂。
會展中心三座主要建築,
全部是圍繞中心的水池而建,
池邊廊柱林立,
廊內漫步通行。
看池中蓮葉田田、水波瀲灧,
就像步入了古時的園林。
在王澍的設計中,
這裡將會是一片碼頭,
搖搖晃晃的烏篷船隨時可以在這裡停靠,
「接待中心是烏鎮的客廳,
也是連接世界的『入口』。」
不會用電腦,不會刷微博,
甚至連發郵件都不會的王澍,
卻像一位哲人一樣,
找到了烏鎮和互聯網的共通點,
「烏鎮就是一個碎片化、平民化的結構,這個其實跟互聯網的本性是一樣的。所以表面上看兩者根本不搭界,但本質上非常有關係」。
王澍也將這種哲學,
融入到自己的設計中,
再加上延伸在外的休憩小場所,
自由、開放的互聯網氛圍隨之而來。
整個建築面積8.1萬平方米,
分會議中心、接待中心和展覽中心,
三個功能區塊,
可容納3000人同時與會。
夜幕降臨,
場館的燈開始亮起來,
暖到偏紅的色調,
將場館的磅礴氣勢,
轉化成了江南特有的溫婉。
是的,這個大建築,
就存在於小小的烏鎮,
或者說,是生長在那裡,
讓中國文化與智慧,
從容而自信地,
屹立在世界面前。
來源:中國元素
圖片及素材來源網路,版權歸屬原作者
責任編輯:蔓延
- EN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道,你想看的
...
長按以上二維碼
即刻關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權聲明
內容為看道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後台回復「轉載」,
並嚴格按照轉載須知中要求中的格式轉載,
凡未嚴格按照要求格式轉載的,一律視為抄襲,將被舉報。
主編微信:selfdoing2016
投稿/合作請聯繫:2966987522@qq.com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