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傅雷家書》:回歸人生的樂章

《傅雷家書》:回歸人生的樂章

【今日書評】


作者:胡曉平(譯林出版社編輯)


家書不同於一般的自述,它是私密的,不為發表而作,因此這種記錄非常真實。1981年,為了紀念父母,傅聰、傅敏兄弟倆將留存下來的父母家書選編出一冊,交給三聯書店出版,於是《傅雷家書》得以面世。

隨著家書的進一步發現和梳理,傅敏前後多次對此書進行增訂。傅聰當年寫給父母的信在傅雷夫婦逝世後丟失,多年後,其中一部分居然失而復得。但是,這些倖存的珍貴資料傅聰本人一直拒絕發表,直到最近幾年,他才同意將自己當年寫給父母的回信補入譯林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傅雷家書》中。於是,我們終於看到了一來一往的家書,看到了傅雷最為珍視的「父子對談」。有了這部更加完整的《傅雷家書》,傅雷的心路歷程顯得更清晰了。傅雷是個嚴厲、絮叨的父親,和許多父親一樣。但他的睿智、廣闊、深邃,是普通人望塵莫及的,這是他作為父親最重要的品質,也是《傅雷家書》的精華所在。從家書中對傅聰的音樂教育中可見一斑。

《傅雷家書》:回歸人生的樂章



《傅雷家書》(經典版)傅 雷 朱梅馥 傅 聰著 譯林出版社

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傅雷雖非音樂演奏家,但對音樂有很深的造詣,同時,他對中國和西方的美術、藝術理論、文學、哲學均有專門研究,深厚的學養和出色的悟力,使傅雷在藝術上有不凡的見解,甚至已貫通了藝術和人生。他對傅聰的音樂教育,便是以其修養浸潤和啟發傅聰。


傅雷早就發現傅聰對音樂有特殊的敏感,在確認他對音樂有一份真摯的熱愛後,才開始考慮讓他專門學琴。他要求傅聰擯棄對名望的貪求,不可為名而學琴:「身外之名,只是為社會上一般人所追求、驚嘆,對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都沒有相干。孔子說的『富貴於我如浮雲』,現代的『名』也屬於精神上的『富貴』之列。」不以成名為務,才保證了音樂在傅聰的世界中是純粹的。

《傅雷家書》:回歸人生的樂章


《傅雷家書》(新課標本) 傅 雷 朱梅馥 傅 聰著 譯林出版社


做出學琴的決定後,傅雷的教育也是非功利的,不是簡單地向著「成功」,甚至不是向著鋼琴家。早在傅聰出國前,傅雷就對他言明了教育的信條,就是那句著名的話:「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傅雷在給傅聰的信中常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humain(法語,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有成為某某家某某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傅雷後來自述:「我從來不許他選擇彈琴作為終生事業,直到他十六歲,我對他的傾向與天分不再懷疑時才准許……我一直不斷地給傅聰灌輸淡於名利權勢,不慕一切虛榮的思想。」可見其謹慎,且事先絕無讓兒子以琴成名的期許和苛求,只是發現和尊重了傅聰的稟賦。


音樂從「做人」出發,最終又由音樂之境回歸心性修養。


關於人的盡量發展,傅雷著重兩個方面,一是人格,一是性靈。在人格上,傅雷在家書中時加道德修為的提醒:「我多少年來播的種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開花結果——我指的是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性靈上,傅雷有意識地引導傅聰接觸古詩文,如兩晉六朝的文章、杜甫的詩,並極力推薦王國維《人間詞話》:「我個人認為中國有史以來,《人間詞話》是最好的文學批評。開發性靈,此書等於一把金鑰匙。」在父親的影響下,傅聰酷愛古詩文,並在《人間詞話》中收穫了許多藝術的啟發。他去波蘭時隨身攜帶了這些書,時常翻閱:「詩詞常在手邊,我越讀越愛它們,也越愛自己的祖國,自己的民族。中國的文明,那種境界,我沒法在其他歐洲的藝術裡面找到。」修養心性,凈化心靈,使自己保有一顆赤子之心,方能與音樂先賢的心靈相感通,體會作品的靈魂,並通過演奏傳達給聽眾,使其動容。這是傅雷「先為人」的藝術教育思想的基本邏輯,從《傅雷家書》中可以看出他正是循著這條路徑指引傅聰的藝術生涯。

《傅雷家書》:回歸人生的樂章


傅雷與傅聰在切磋琴藝(1956.9)


而涉及具體的演奏技法,傅雷因缺乏相關的經驗,並不越俎代庖。但在某些力所能及的方面,他也盡量點撥。給人印象深刻的有下面幾處:


放鬆心態。傅聰在鋼琴比賽之前的一段時間,難免有些緊張。傅雷的方式是很獨特的,他認為克服心理緊張的時候,著力點不是在自己的內心,不是設想自己的強大,而是敞開心胸,持一種哲學的視野,看到個人一時成敗之輕微。這是確有見地的,因為相對心理學的自我暗示,真正能堅實支撐起一個人的心理結構的,是他的世界觀,是需要跳出小我的糾結,在更廣大的坐標系中反觀自身。傅雷多次提醒傅聰默想杜甫的詩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即是幫助他將目光放遠,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培養一種形而上意義的藝術自信心。

節制情感。傅聰曾因為一位俄國鋼琴家的精湛演奏興奮得失眠。傅雷讀了這封信,立即提醒傅聰不要因此強化了自己演奏時過分運用感情的傾向。傅雷認為這種縱容會耗費精力:「練琴一定要節制感情,你既然自知責任重大,就應當竭力愛惜精神。」它無益於藝術,相反,能否節制感情關乎藝術乃至人生的境界:「中國哲學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讓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動聽眾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狂,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調度千軍萬馬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藝術與人生的最高境界。」

《傅雷家書》:回歸人生的樂章



傅雷墨跡


為藝術的技巧。傅雷與傅聰談到演奏,技巧是最主要的話題。限於條件,傅聰幼時沒能得到充分的基本功訓練,在波蘭學習時,傅聰經常苦於根基的不足,甚至需要在技巧上推翻重來。因此,父子書信往來中關於技巧以及如何訓練技巧的討論特別多。但深諳藝術之道的傅雷自然不會落入技巧的窠臼,他在鼓勵兒子提升技巧的同時,也經常和他一起反思藝術與技巧的關係:「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一個人跳不過這一關,一輩子也休想夢見藝術!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正視音樂。這一層最能體現傅雷作為通學之士的洞見。傅雷熱愛音樂,對音樂有極佳的欣賞力,讓兩個兒子都學習音樂,但他並不視音樂為至高無上者,而是能看到它的局限。許多人,不論能否欣賞音樂,不論是否感受到音樂的「至高無上」,均迫不及待地要尊奉音樂為至高無上的藝術。實際上音樂也有其界限,有其缺陷。傅雷認為音樂訴諸對感官的刺激,耗費精神:「單靠音樂來培養音樂是有很大弊害的。」「音樂太刺激神經。」要補救音樂之偏弊,需要別種藝術尤其是造型藝術的中和,以及大自然的滋養:「多和大自然與造型藝術接觸,無形中能使人恬靜曠達,維持精神與心理的健康。」傅聰成為聞名世界的鋼琴家後,傅雷的信中多次重複這些苦口婆心的勸勉,可見他對音樂的清醒認知,更可見他對傅聰心性修養的重視。


傅雷對傅聰的教育,除了音樂藝術方面,還有生活智慧方面。然而,正如前文中明顯可見的,他的音樂教育是與人生哲學,尤其是中國傳統人生哲學相通的。音樂從「做人」出發,以哲學的心胸平衡心態、斟酌情感,以「赤子之心」的真誠體悟音樂的境界,訓練技巧以達成這種境界,最終又由音樂之境回歸心性修養——音樂的目的是人,音樂又回到了「先為人」,這始終是傅雷音樂教育的核心。


圖片均選自譯林出版社《傅雷家書》


《光明日報》( 2016年11月29日 10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網 的精彩文章:

窺求大學細理 品咂大學內涵
科學家宣布:中國栽培水稻源自江西萬年
越南鋼琴家鄧泰山在京舉辦獨奏會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評現實主義小說《母親河》
宇稱不守恆與中微子物理國際科學研討會在滬召開

TAG:大河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巴山之子的少年時光(下)——《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
巴山之子的少年時光——《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
第一本書出版始末(上)——《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
第一本書出版始末·上——《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
深山幽谷的尋夢歲月——《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
深山幽谷的尋夢歲月(上)——《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
深山幽谷的尋夢歲月·上——《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
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深山幽谷的尋夢歲月(下)
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連載01)
共譜華彩樂章:來自其他民族的漢族傳統樂器
人生如樂章:華語樂壇走向衰落?當年經典仍引人追憶
散文:雨的樂章
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連載01
中島樂章:古代日本的「唐人貿易」為何興盛於九州
曲丹:華麗的樂章在這裡奏響
愛彼和寶珀合奏出鐘錶業的華麗樂章
健康譜寫生命的樂章
姚厚武——詩家情懷 水墨樂章
華夏樂章:中國工筆重彩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