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印老「化經為史」的做法傷害了誰!

印老「化經為史」的做法傷害了誰!

印老「化經為史」的做法傷害了誰!



人間佛教的倡導者太虛大師對用歷史考證研究佛法是深惡痛絕的,他說:「吾以之哀日本人與西洋人治佛學者,喪本逐末,背內合外,愈趨愈迷,愈走愈歧,愈鑽愈晦,不圖吾國人乃競投入此迷網耶?」(見於釋印順:《無諍之辯》所收錄《談入世與佛學》一文,中華書局2011年第一版,第135頁。)這些治佛學者之所以受到虛大師的批評,是因為他們「迷於西洋人思想學術發達進化之偏說,即所謂進化之史論及科學方法」也。(同上引)

印順長老對太虛大師的立場不是不知,因為筆者所引虛大師這段話就出自印老的書。但是,印老似乎並沒把虛大師這段話當回事,我們且看印老是怎麼做的:同一文中,他先引澹思評價虛大師一生行持的一段話作導語:「……就客觀的學術立場言,此亦正是虛大師生命史上一重要之缺點。」(同上引,117頁)而所謂客觀的學術立場就是「近代日本的佛教學者……純從客觀歷史,或理性立場,對佛典加以分析考證和批判,此即所謂科學主義之方法。」(同上引,第117頁)然後,印老評論說:這「是一篇極有意義的文字」,又說:「這是一篇好文章!我讀了這篇文章,有許多感觸、許多意見,一向積壓於內心的,竟源源不斷地湧上心來。」(同上引,117頁)印老一向積壓於心中的是什麼呢?印老說:「對歷史考證,雖不是自己所長,也不完全同意日本學者的看法,但確乎對之懷有良好的感想。在這點上,我與虛大師不同,自然也不能為中國傳統佛學的長老所贊同。」(同上引,第151頁)又說:「在這方面,我國佛教徒,可說保持零分的長久記錄!這不是中國佛教徒不能,而是為某種權威的觀念所壓服,而不願或不敢去研究而已!」(同上引,第153頁)印老的用心不可謂不綿密!他借別人之口,在虛大師圓寂之後,幾經粉飾,拐彎抹角地終於說出了自己一直「積壓於心」的東西。


印老這話之所以不敢輕易出口,我想,他是知道這樣做對佛教的殺傷力的。一般來說,正信的佛教徒都認定聖典是佛陀的親說,因而在性質上是超越時空的,若把佛法放在一歷史時空中去考察,會嚴重消解佛教聖典的至上性與神聖性,這對佛教信仰者來說意味著什麼,印老應該是清楚的,不然他不會把自己立場說的那麼曲折。


但他還是那樣做了,並且一如既往、言行一致地堅持做了60年。並且印老在此領域的成就已經超越了他的前輩——率先採用這種方法的西方人和日本人。對於西方人(包括急於脫亞入歐的日本人),治印度佛教史的最大困難是缺乏史料,因為印度人不重史。雖然地下有一些發現,書面的材料卻十分缺乏,因此,印度佛教史大都是根據印度地下的發現和周邊國家的有關記載來書寫的,其中存在的大量空白,就只能靠學者的臆猜了。


困擾西方(包括日本)人的史料問題,竟被中國佛教史專家印順長老天才地解決了,印老解決問題的法寶是「化經為史」。對西方人面臨的困境,印老是不以為然的,他說:「近代佛教學者不少,但費在巴利文、藏文、梵文聖典上的心力太多了!而這一問題,巴利三藏所能提供的幫助,是微不足道的……惟有重視華文聖典,研究華文聖典,對於印度佛教史上根本而又重要的大問題,才能漸漸的明白出來。」(釋印順:《初期大乘佛教的起源與開展》自序,中華書局2011年版。)你們不是缺少史料嗎?沒關係,我們有的是,浩瀚的大藏經就是「史料」,他說:「華文的大乘聖典,從後漢支婁迦讖,到西晉竺法護在西元二、三世紀譯出的,數量不少的大乘經,是相當早的。再比對西元二、三世紀龍樹論所引述的大乘經,是可以解答這一問題的主要依據。」(同上引)印老的想法可真是富有創意!他的前輩不過是在處心積慮地到處收集史料,印老卻找到了現成的「史料」,那就是我們的《大藏經》,他們所要做的,不過是賦予佛經另一種意義和用途——一種作為「歷史素材」的意義和用途。印老的想法多麼大膽!各位看官,不知印老的這一做法是法師的做法呢?還是學者的做法呢?

印老的這一驚世駭俗的做法,我們姑且稱之為「化經為史」吧。《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所說的「根本而有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呢?印老說:「大乘佛法的淵源,大乘初期的開展情形,大乘是否是佛說,在佛教發展史、思想史上,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根本而有重要的大問題。」(同上引)可見,印老一開始把「大乘法的淵源、大乘是否佛說」這些重大問題放在「思想史」的背景來理解了,既然如此,印老最後得出的「大乘佛法發展論」也就順理成章了,母雞不可能下出鴨蛋!不可能是別的結論!


要治史,先要分期,必須要確定哪些是最初的大乘經,我們且看印老怎麼做的。「在現存的大乘經中,哪些是初期的大乘經?近代學者,大抵依據中國早期譯出的來推定。」(同上引,第22頁)印老似乎對此不滿意,他說:「早期譯出的不多,但沒有譯出的,不一定還沒有成立。」(同上引)表面來看,印老的說法客觀公允,但不要被「印老」的迷蹤拳唬住了。這句話是要給他的「隨自意說」留下空間,這樣印老就可以有足夠的迴旋餘地,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哪些是最初的大乘經了。筆者此說絕不是空穴來風,有心的看官可以看一下《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中)第505~646頁相關內容,看一看印老是如何安排《般若經》的傳出歷史的,他仍然沿用了他的同行的那些做法——以中國人譯出《般若》諸部的先後確定印度大乘經傳出年代的做法。長話短說,就這樣,印老根據中國人譯出諸經的年代,再加上自己對經義的想像,確定了印度早期的大乘教。


其次,怎麼把聖典轉化成史料呢,這當然就需要史學家的智慧了。舉個例子來說明吧。在《印度佛教思想史》中,印老對龍樹造《中論》的因緣是這樣說的,「龍樹的造論誦經,面對佛教的種種問題,如佛法的部派林立,互相評破;『佛法』與『大乘佛法』間存在的嚴重偏差,有礙佛法的合理開展……龍樹以無自性義,成立緣起即空,空即緣起也就貫通了『佛法』與『大乘佛法』的對立。」(釋印順:《印度佛教思想史》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112~117頁)在這段話中,用中道智慧敷演緣起真義的龍樹,儼然變成了貫通「佛法」與「大乘」佛法的「和事佬」,龍樹菩薩從世間共許之緣起法入手抉擇空義的勝義性被遮蔽了。當然,若沒有細細讀過《中論》,是很容易被這一套說辭迷惑的。


各位看官可能知道,在大乘經中,隨處可見對聲聞乘人的斥責,多把聲聞乘人看做不堪大法的焦芽敗種。比如,《維摩詰所說經》借大迦葉之口斥責聲聞人說:「譬如有人,於盲者前現眾色像,非彼所見;一切聲聞,聞是不可思議解脫法門,不能解了,為若此也。……我等何為永絕其根?於此大乘,已如敗種。」《妙法蓮華經》中,舍利弗殷勤三請,佛陀欲說法時,會中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對此行為,世尊默然而不制止。經中對此的解釋是「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諸如此類的經文,若按照傳統的理解,這是佛陀斥責聲聞不要沉滯化城,讓其回小向大、向上一路的方便教。但若把「聖言」當做「史料」,其性質就成了發生在具體歷史時空中的大小乘為了爭奪話語權的鐵證了。更嚴重的是,若把「聖言」當史料,「佛陀」的身位也會發生變化……(此處省略,筆者實在不敢做進一步的推論了。)當然,筆者並不否認佛弟子之間爭論的存在,也正是爭論的存在,才需要聖言量,若「佛說」的至上性被消解了,我們信靠誰呢?印老信靠誰呢?


就寫到這吧,沒法再寫下去了。有些話真得不該說破,但還是說了些不該說的話,既然說了,因果自負吧。

我想,印老已經走得太遠了,以至於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公眾平台聲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菩薩如理為眾生說法,能使令眾生斷諸惡行
佛經是怎麼「說」的
法藏法師:回應大乘非佛說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化妝真的會傷害皮膚嗎?
事情本身不會傷害你 傷害你的是自己對事情的想法與看法
你經歷哪些來自親人的傷害?這些經歷有你的影子嗎?
擤鼻涕竟會傷了寶寶的器官?是的!錯誤擤鼻涕法傷害超乎你想像…
痛經傷害女性之根,如何有效調理痛經?
我經常打灰機,這樣會傷害身體嗎?
經常熬夜又不想傷害身體?
被老婆打成 「熊貓眼」的醫生感動了誰?傷害了誰?
你傷害了我的驕傲!
印度寡婦的非人待遇,宗教成了傷害她們的武器!
別再讓您的胃受「傷害」了!
經期不要做三件事,傷害身體容易衰老
經常美甲,有什麼傷害
感謝曾經傷害你的人?呵呵
被開水燙傷有什麼急救的方法嗎?這些方法讓你避免傷害
不愛也請別傷害!去爪術對貓咪傷害巨大,別讓你的愛寵痛苦一生!
不要傷害一個人愛你的人,愛情經不起傷害!
真正傷害你的 是你對事情的看法
貓咪經常舔你臉可不是好事,無形中就已經造成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