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如理為眾生說法,能使令眾生斷諸惡行
菩薩如理為眾生說法,能使令
眾生斷諸惡行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又諸菩薩依世出世種種義利,能為有情說諸法要;先方便說、先如理說,後令獲得彼彼義利。」菩薩為眾生宣揚佛法的時候有兩種方式:一是「如理說」,二是「方便說」。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
又諸菩薩為諸有情如理宣說,謂於樂行、惡行有情,為欲令斷諸惡行故,以相應文句、助伴、隨順、清亮、有用、相稱、應順,常委分資糧法而為宣說。
或復方便善巧宣說。
菩薩為眾生宣揚佛法的時候有兩種方式:一是「如理說」,二是「方便說」。
於樂惡行的有情為說正法。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一:「其愚騃者誨以勝慧」。若是有人特別愚笨,沒有智慧,菩薩開示他教他開智慧,殊勝的智慧。我們若是讀《阿含經》、《大般若經》或是大乘經典,會發覺一件事,佛陀在世間弘揚佛法的中心是「誨以勝慧」,主要的是在這一點,在度化眾生。在思想上解決眾生根本的問題﹗
菩薩能夠開發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就是大智慧的境界,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佛教正是勝任開發眾生智慧的這件事。佛教徒去辦慈善事業當然這也是好事,但世界上眾生的苦惱,就是缺少智慧,主要是愚痴來的。說缺錢,這是一少部分,主要是智慧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病﹖為什麼會有很多的災難﹖是內心思想的問題。內心的問題,是一切問題的根本。佛為眾生說法就是解決這個根本的問題,根本的問題解決了,一切的問題也都解決了。只是在表面上、枝末上作一些慈善的事情,而不解決根本的問題,問題是不能解決的,問題還是存在的。當然菩薩行菩薩道也注意這件事,枝末的問題佛菩薩也去解決,但更主要的還是根本的問題要解決。
「又諸菩薩為諸有情如理宣說」:這是為惡行的眾生如理說法,就是隨順佛教的真理為眾生說法。這裡的「諸有情」是歡喜作惡事的有情。
所以「謂於樂行惡行有情,為欲令斷諸惡行故」:菩薩內心的動機,就是想要使令有罪的眾生,不要再作惡事。
如理宣說一共是八句:「以相應文句。助伴。隨順。清亮。有用。相稱。應順。常委分資糧法而為宣說」,菩薩用這樣的言句為眾生說法,使令這個眾生能斷諸惡行。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一:「相應者,謂名、句、文身,次第善安立故;又依四種道理相應故。」唯識經論上的解釋,「名詮自性,句詮差別」,名句的差別就是這樣意思。文就是字,名也是字,句也是字,都是由文字組成的。名詮自性就是說個大意,句詮差別就是詳細的說了。大智慧者安立出來種種的名句,使令我們有所了知,從名句上可以學習很多知識。書裡面的內容都是名句。比如說要知道法律的事情,讀法律這一類的書,就能明白法律是怎麼回事。「謂名句文身」,身者體也,有體相。名也是文,句也是文,就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就是它的體相,所以叫作身。「次第善安立故」:文句,一句一句的、一段一段的、一章一章的、一節一節的,安布的很善巧,這就叫作「相應」。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十一:「相應者,即與理相應。文謂文字,句謂依文生句。」
四種道理,請參考《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五:「依正道理思惟諸蘊相應言教。謂依四道理無倒觀察。何等為四?一、觀待道理;二、作用道理;三、證成道理;四、法爾道理。」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一:「助伴者,能成次第故。」助伴是什麼呢?由次第來幫助理解佛法的真理。有些佛經分成好多品,前後有個次第。譬如說《法華經》共二十八品,從前一品、後一品一直到最後,也有個次第,前面是方便品,而後是譬喻品、化城喻品,最後是勸發品,就是裡面有次第,這叫做助伴。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十一:「助伴者,謂即文句中義也。」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一:「隨順者,謂解釋次第故。」《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十一:「隨順者,順無漏道也。」隨順,就是有一個次第,然後再加以解釋。窺基大師《瑜伽師地論略纂》說「隨順無漏道」,這個相應文句的次第,隨順無漏的聖道。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一:「清徹者,文句顯了故。」名句的次第,能夠很容易的把佛法的真理顯示出來,使令人們容易明了,就叫作清徹。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十一:「清亮者,和雅也。」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一:「清凈資助者,善入眾心故。」《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十一:「有用者,能斷惡也。」菩薩很善巧的宣揚佛法,能夠契入到聽眾的心裏面,眾生能夠接受這樣的智慧,幫助眾生深入佛法,得心清凈,能夠斷惡,那就是有作用了。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一:「相稱者,如眾會故,應供故,稱法故,引義故,順時故。」
「如眾會故」:菩薩在大眾集會時,所宣說的法和眾生是相稱合的。眾生是這個程度,菩薩能以適合眾生的程度,為眾生宣揚這樣的法。
「應供故」:應供是應順者的意思。
「稱法故」:菩薩安立這樣的文句,和顯示的佛法是相稱的;這法是很深奧的,不是能顯見它的真義的。佛法的真義眾生不知道,若是由菩薩的智能,他用語言文句給眾生解釋,眾生就能明白了。所以菩薩說的話和佛法深義是相稱的。
「引義故」:菩薩能把佛法的深義顯示出來。對凡夫來說,佛法的深義是隱藏在裡邊不顯現的。菩薩的智能的語言,能夠把那個隱藏的義引發出來,我們就容易明白,所以叫作引義故。
「順時故」:大眾歡喜聽聞佛法的時候,菩薩的大悲心大智慧正契合了他的要求,這叫作順時。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十一:「相稱者,即順病說法也。」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一:「常委分資糧者,審悉所作,恆常所作,故名常委。彼分者,謂正見等;此是彼資糧故。」先解釋「常委」。「委」就是審悉所作,「常」就是恆常所作,「故名常委」。
「審悉所作」:審這個字,當作詳細講。悉是圓滿、窮盡的意思。菩薩為眾生說法,當然是有一個範圍;這一類的眾生的根性在這個情形下,菩薩為他用名句文安立的法門,在這個範圍內,很詳細的為眾生說法,眾生更容易明白佛法,生歡喜心。
「恆常所作」:菩薩為眾生說法並不是就只是這麼一次,而是常常、多次為眾生說法,就叫作常委。
「彼分者」:常委分這個「分」是什麼意思呢?「謂正見等」:就是八正道。
「此是彼資糧故」:八正道是得聖道的因緣。資糧是因的意思。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十一:「分資糧法者,即菩提分,不余分資糧法也。此意即稱理之文句義,和雅之聲,順無漏道,是順菩提之分法。為樂行惡行眾生說之,是此中意也。」
某些時候對一類的人,不能說究竟圓滿的佛教的真理,得要權巧方便的另外說一個道理,來轉變他,然後再如理說。「如理說」就是究竟的說明道理,「方便說」就是權巧方便的說;「如理說」是究竟的利益,「方便說」是暫時有利益,這叫作方便善巧說。
延伸閱讀:
1、怎麼樣才叫做「宣說正法」?
2、菩薩應以何種心態求法、聞法?
點擊播放 GIF/127K
※佛經是怎麼「說」的
※法藏法師:回應大乘非佛說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佛法是如何定義善惡行為的呢?
※慾壑難填滋惡行:莫讓貪慾成為你的人生負擔
※斷惡行善是解除痛苦的唯一方法
※打著以慈悲為懷幌子的僧人,暗地裡殘害生靈賺取金錢的惡行被揭露
※斷惡行善才是真正的愛自己
※清朝王爺為當上儲君,做出了禽獸不如的惡行,手刃生母,人神共憤
※妻子生二胎後離世,前女友說錯話暴露她對妻子惡行,我狠狠虐她
※朱元璋如此殘酷,但是聽馬皇后的話,她是如何阻止朱元璋惡行的?
※她是公主,卻因慈禧惡行逃離宮殿,後出書《慈禧太后私生活秘錄》
※水滸好漢裡面的「四大 惡人」,惡行累累卻自稱好漢,你認同嗎?
※武漢砍頭事件:不作惡行不出惡言,不只是理性,更為了保命
※那些十二星座讓女生畏懼的惡行
※明明沒有希特勒的惡行 為何他卻背負同樣的罵名?
※十二星座男生最讓女生害怕的戀愛惡行
※生了小孩後,你一定因為老公的這些「惡行」而有過離婚念頭!
※故事:老道想長生,設計抓小孩,惡行敗露被砸身死,成就人蔘傳奇
※虐待老人:不易察覺的惡行
※請聽佛陀告誡!莫作十種讓你變醜的惡行
※光緒沒得病為何會絕種?其實要怪慈禧,她這一惡行被後人唾罵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