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30周年:如何在馮契思想的引導下成長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30周年:如何在馮契思想的引導下成長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30周年:如何在馮契思想的引導下成長



「馮契基金」捐贈儀式。 華東師範大學新聞中心 圖

11月26日,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30周年系慶在中山北路校區逸夫樓報告廳召開。慶典儀式用一個12分鐘的專題紀錄片《智慧之境》以口述歷史的形式講述了哲學系的發展歷程:最早可追溯到1955年。在華東師範大學創辦的第四年里,馮契先生和劉佛年先生在政教系下共同創立了哲學教研室,1979年開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並終於在1986年正式成立了哲學系。時至2016年,經過幾代人,半個多世紀的努力,華師大哲學系已然成為我國在哲學教育與人才培養方面的重鎮之一。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30周年:如何在馮契思想的引導下成長



哲學系系主任陳立新教授致辭。

哲學系系主任陳立新教授致辭,講述了哲學系30年間如何在馮契思想的激勵和引導下逐漸成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教授作為與師大長期合作的國內兄弟院校代表回顧了他與師大哲學系的歷史淵源,希望復旦與師大兩兄弟院系致力於共建上海的哲學共同體,希望在未來的中國哲學史上有一個「上海學派」。 國外兄弟院校代表上海紐約大學哲學學科負責人Brad Weslake教授也表達了希望與師大哲學加強合作的意願。


馬欽榮教授和上海玉佛寺方丈覺醒法師作為校友代表分別回顧了自己與師大哲學系的淵源。覺醒法師更以佛學與哲學的聯繫為切入點講述了30年間師大哲學係為我國的宗教事業做出的貢獻。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30周年:如何在馮契思想的引導下成長



校友代表、上海玉佛寺方丈覺醒法師致辭。

在這30年里,師大哲學系還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哲學教育工作者。作為華師大哲學系教師代表和第七任系主任的高瑞泉教授指出在哲學教育更加多元化和國際化的今天,青年教師在以後的工作中要更好的為學生服務,為學術創作服務,為中國哲學的繁榮服務。此外,海外兼職專家代表Jean-Michel Roy教授、身處異國他鄉的老師同學、在校學生代表郭瀟以及現任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童世駿教授或通過視頻,或在現場表達了對師大哲學系30周年的祝福。


在典禮臨近尾聲的時候,馮契先生的長子馮棉教授把新版《馮契文集》的版稅近十萬元人民幣捐給了「馮契基金」,用於資助哲學系師生的學術活動。


借著系慶典禮的餘熱,當日下午,「當代中國哲學展望專家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中北校區逸夫樓331會議廳召開。論壇由華東師大哲學系主任陳立新教授主持,來自國內各所高校的八位專家學者分別就中國哲學的未來發展、哲學的漢語化和哲學教育三個方面展開了討論。


復旦大學哲學院徐洪興教授、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唐正東教授的思想聚焦於中國哲學的未來發展這一問題上。徐洪興教授認為,真正的中國哲學就應該「思想在最前面」,與之相反的是近些年的中國哲學研究存在著一股「向回走」的勢頭——偏向於整理古籍和文獻。為了「向前走」,中國哲學的研究者們需要立足當下的時代,需要有寬廣的胸襟,特別是去回應西方哲學提出的問題。唐正東教授分析了中國哲學研究前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改革開放前,第二個階段是改革開放以後,並指出當下哲學或許應該進入到「3.0」的時代,新時代面臨著「如何理解新哲學的定位」這一新問題。他認為哲學工作者應該思考如何使理論更能為民眾所接納,從而形成良好的討論氛圍。對中國哲學的研究也不應僅僅局限於中國古代的哲學,更應關注當代中國的哲學。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30周年:如何在馮契思想的引導下成長


哲學系2013級本科生郭瀟作為學生代表發言。


復旦大學復旦學院院長吳曉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哲學系主任陳嘉明教授主要就哲學的漢語化這一問題發表了意見。吳曉明認為中國哲學正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轉向」,即由原先主要是對外學習轉向「自我主張」。中國學術要想真正實現「中國化」,就必須建立「自我主張」。他指出「自我主張」獲得的標記和尺度主要有兩個方面:形式方面,人文學術要「講漢語」;而論及實質方面則需要轉向中國問題和中國經驗,特別是要契合中國的社會現實。陳嘉明則特別提出「讓哲學講漢語」的問題,他指出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我們現有哲學研究的話語體系大體是西方的。因此哲學的「翻譯」是值得關注的問題。「讓哲學講漢語」的可能性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發現新的問題,並且能夠用我們自己的語言解釋和解決這些問題;另外一個是提升自身的影響力,特別是能出一些世界性的哲學家,讓漢語流行起來。


上海大學哲學系主任莉娜、南開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李國山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所長的崔唯航研究員以及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吳向東教授作為哲學教育工作者分享了其在哲學教育工作的展開這一方面的經驗。任莉娜指出當今的哲學學科確實存在危機感,能不能讓學生對哲學有所尊重和選擇顯得很重要。對此,上大哲學系採取的是「開放式」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在不同年級和專業開講座,展示哲學的魅力;另一方面通過通識課程和研討班,讓哲學課程發揮更重要的影響。李國山則講述了南開大學哲學學院通過舉辦「全國中學生哲學夏令營」,吸納對哲學有興趣的學生,並採用「全程導師制」等方式所取得的成果。崔唯航從哲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出發提出要從思想與智慧的層面,通過引導和激發,去培養學生。吳教授結合他的日常工作總結了四個面向:(1)面向通識教育,哲學作為通識教育的核心,利用「哲學+」的模式,可藉此機遇提高全校學生的哲學素養;(2)面向學科交叉,哲學自身八個二級學科的壁壘要打破,同時注重於其它學科的交流,哲學系學生應至少精通哲學之外的某一門其它學科;(3)面向現代科技的發展,主動運用「翻轉課堂」、「慕課」和「私博課」等非傳統的教學手段;(4)面向時代問題,學術創造思想,思想把握時代,這三者是可以相互統一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 的精彩文章:

問吧精選︱卡斯特羅的去世意味著二十世紀的真正結束?
河北海豐鎮發現金元期濱海遺址,為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提供依據
陳映真逝世,中國的女權革命
「一胎生,二胎熟」?二胎媽媽孕期大意致流產
張繼剛卸任武警部隊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曾執掌原總政歌舞團

TAG:澎湃 |

您可能感興趣

家長注意!耶魯大學40年研究: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
耶魯大學告訴你1至8歲的孩子應如何成長?
劉建華:如何快速成長為年薪百萬講師?
1-14歲孩子成長密碼,耶魯大學跟蹤研究40年的成果
謝謝您!學習成長的引路人
學會感恩學會成長-第二個教師節
芳華:少年對話壯年,金山小米CEO雷軍和西默科技CEO黃基明成長史
成長 從大學開始
遼寧大學輔導員劉巍:做學生成長的「營養劑」
22 歲的亞馬遜:如何從書店成長為零售王國
30天學習,讓我與寶寶共同成長
星雲大師參學瑣憶 妙蓮長老、菩成長老
耶魯大學跟蹤研究40年,發現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
畢業季&成長季—王格爾塘中學
從10年無名至國民MC 劉在石是如何成長的?
9張照片直擊美國女部長、華裔人士趙小蘭的成長歲月
斯蒂芬-庫里的成長之路(下)|勇士隊編年史Vol.7
圖集:王俊凱從小到大成長照片,從牙牙學語到畢業高中
我的留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