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日常生活中如何悟道

日常生活中如何悟道

日常生活中如何悟道



近年來,教內外一些道士、居士隱居山水靜地專心於打坐靜養。無疑,靜坐煉養是一種悟道養身的行為。許多宮觀名勝古迹都是開放旅遊場所,現代人生活節奏緊張,工作壓力大,暇時靜下心閉目打坐,為長時精神狀態緊張的人們提供了一個休息鬆弛的好方式。

本性迷,神即是眾生;本性悟,眾生即是神,靜坐中最重要的目的,是在靜坐中找回本性。而靜坐的關鍵在於煉心,當心住性澄之際,便是覺悟之時,靜坐的好處,主要是塞兌閉門。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功名、利祿、爭強好勝,七情六慾等等,均一一在這靜坐的過程中得以化解。心不動氣自固,意不動神自靈,寂然不動感而遂虛極靜篤,心安而靜,身心可與俗世隔離,端生神異之妙法……

日常生活中如何悟道



許多人認為靜坐可以徹悟本性。當然,練習者抱持著理想靜坐也不失為健康的態度,不過,何為本性?道經云:性本具足,性本清靜,性本不動,性本不生滅,性本生萬法。心生性滅,心滅性現。萬法皆有"道"性。人也與物一樣,有其自性。當自性與道同體,則自性悟,否則迷。人與社會之間有著許多互動聯繫的行為,每個行為都是本性的呈現。由於人往往為情所蔽,故表現於日常之行為都不會是純粹的體性顯現。七性六欲、貪嗔痴等把本性隱藏,五色、五音、五味都能令本性賓士於外,行為所透顯的本性,不再是原本具足之性,因此而遠離大道。

日常生活中如何悟道



本性也不能於空無自見,必須要在通過內外互動的狀態下呈現。當寂然不動時,世界無事發生,內里湛然常寂,本性當然就是本性。本性是指個人與外界互動聯繫的總稱,沒有生活的實踐與考驗,本性也就無從說下去。若一個人為了達到靜心修養的目的,運離塵世,謝絕一切往來,與人物隔離,未必就能真的見性明心。無人觸著,不遇境、不遇物,此心如何見得真靜? 人生是一個有生活內容的有機結合,本性就是在生活中呈現,"天性人也,人性機也",當心在與內外互動聯繫之際,自心不被外界名利、富貴、恩愛等所擾,心安而虛,此時便是本性呈現。因此,悟道之行為應從實踐中獲取,靜之要訣則從心裡放下名利上著手。


靜坐可以養生,但本性只能在日常的磨鍊呈現,如果在日常磨鍊所呈現的表現遠離本性,即使偶爾心中致靜一刻達到"致虛極守靜篤"也是徒勞,練習者仍不悟大道。打坐靜養要與日常生活工作相結合,不能誤以為單靠打坐便可以得"道"長生。日常生活是修鍊者最好的試金石,覺悟要從不斷的磨合中得以升華,即使住廟出家、面壁九年仍不能處理解答諸多倫常糾紛。宮觀的莊嚴,晨鐘暮鼓有如神靈的召喚;禮懺仙經亦如祖師臨壇,大師的叮嚀在耳,還有眾目的注視……這一切都可設置夢幻泡影,轉過來還要面對現實中繁重的工作雜務、宗教與社會的責任。

日常生活中如何悟道


現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古老的宗教也應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真正的修行仍落在日常的行為之中,對於務道學者說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因為"道"就在我們生活中。生活的方式、藝術、困惑、態度、道理等生活的典範在道教的經典和教義中都有精闢的論述,只有學會生活,與現實社會和人們的生活願望不相矛盾,不離生活又升華生活,本性自悟也只能是生活實踐的結果。所以,真"道"是坐不出來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山碧霞祠 的精彩文章:

有罪過的人可以學道修行嗎?
修行一般的方法是什麼?
修道一定要出家住在道觀里嗎?
修道先修心
歷史上真實的全真七子

TAG:泰山碧霞祠 |

您可能感興趣

在日常生活中去悟道,去感受道法自然的真諦!
在平凡的生活中悟道
修行何須在別處,日常生活即悟道
為霖道霈禪師悟道因緣
悟道真言
知道,悟道,行道,守道
品茶如同悟道
王陽明當年「龍場悟道」悟道了什麼?
慧能大師悟道以後怎樣的生活?
悟道在無常 我思且無量
應先悟道還是以所學救度眾生
尊師悟道靈性通
天慧實徹禪師悟道因緣
人生經歷過的事情要悟道,而不是知道,這是自然之道
六祖慧能大師悟道以後怎麼生活?
悟道從做人始 每日論語
尊师悟道灵性通
舞蹈—誤導—悟道—無道
圓明子道長悟道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