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化兒童:「辛辛苦苦把父母拉扯大」
情感醫生潘幸知(微信:sharpshow),幫你提高戀愛和婚姻情商。
幸知在線情感諮詢師,24小時貼身陪護。請添加微信號xingzhizaixian10進行付費預約。幫你疏導情緒,專業、高效、分步驟的解決情感問題,重建婚戀關係。
作者:Blaire_Y
「我辛辛苦苦把爸媽拉扯大」
特殊的獨立者:被依賴的孩子
我們經常在生活中見到這麼一種人,他們非常的獨立,樂於助人,似乎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都能自己把它處理好,其他人都不用也不需要幫什麼忙。可是往往在這種時候,身為朋友的我們總是忍不住嘆息一下,為什麼每次你遇到麻煩,或大或小,都不和我說一下呢?
你真的把我當朋友嗎?為什麼我覺得你一點也不需要我?
事實上,這一類人可能生活在一種很特殊的家庭,他們或許從小就要承擔家裡大大小小的責任,照顧到其他的家裡人,成為家中的「父母」,而不是被照顧。
心理學家給了他們一個名稱,「父母化的小孩」,或者說,「親職化兒童」(Parentified Child)。
什麼是親職化兒童:「我」辛辛苦苦把我爸媽拉扯大
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和GeraldineM.Spark認為,所謂「親職化」(parentification,又譯作「父母認同」),指的是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角色被互換,孩子被要求承擔起關懷者的角色。
假設家庭里幾代人的代際關係被看做一個需要欠還以達到平衡的賬戶的話,親職化可以當成是這「應收賬款」(accountsdue)中的家庭賬簿(family ledger)。比如說,在父母小的時候,他們的個人需求沒有被滿足,那麼這份缺失就會從他們的下一代中獲得彌補。
對於這個孩子來說,TA身上就承擔了一種隱形的義務——被要求平衡這個「家庭賬本」,父母從他上一輩想要卻沒有得到的東西會從這個孩子身上索取。在這種情況下,TA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就會被塑造成另外一種情況:「我作為這個家的孩子,我要滿足家中成人(父母)的需求。」
美國的心理學家MarkA.Karpel認為,這些親職化孩子的身上發展出了某種令人驚訝的能力:他們能夠敏銳的捕捉到父母的情感和要求,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故意的去誇大的理解和反應父母的需求,不管這過程會不會讓他們本人感受到不悅或不適,孩子都會以此來保證和父母之間的聯結。
親職化兒童的性格窘境:受虐癖?自戀狂?
來自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of Calgary)的精神病理學系的專家M.L.West和A.E.Keller提出,孩提時代的「父母認同」現象,或者說家長讓孩子形成的這種強迫性的看護(compulsive caregiving)狀態,可能會導致孩子在日後的成長中更加容易患上自我挫敗人格障礙(self-defeating personality disorder),通稱,受虐癖。
一方面,在家庭里,由於子女被強制性的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他們自身就會無限的接近一種「為人父母」的狀態,對人對事都傾向於過度的包容和退讓(比如過度的在意他人的想法,不希望他人對自己喪失信心),而且由於長期都是照顧別人的人,所以不會也不懂得如何被別人照顧;
另一方面,子女和父母的這種交流模式,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直伴隨著,並且在他們和其他人相處的時候,不自覺的把其當做為人處世的模板。
來自美國阿爾格西大學喬治亞職業心理學院(Georgia School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at Argosy University)的RebeccaA.Jones和喬治亞州立大學(Georgia State University)的Marolyn Wells兩位教授在West和Keller的基礎上加深了對親職化影響因素的研究。他們發現,除了上面提到的特殊的自暴自棄的人格障礙以外,親職化還可能讓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導致一種自戀型人格(narcissisticcharacteristics)。
在親職化家庭中,父母放在孩子身上的目標通常是有點不切實際的,但是孩子卻會把這種不切實際的期待當做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這樣可能造成的結果是,孩子會漸漸的忘記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甚至會造成某種認知偏差——我是我父母的」理想「,因此我是厲害的,出類拔萃的,偉大全能的。
另外,無論是上述哪一種人格障礙,形成的過程都極其相似。
當父母直截了當的要求他們的孩子照顧到他們父母的情緒和生活要求時,孩子的受虐型親職化特徵就會被激發出來。比如,有的父母要求孩子乖乖聽話並且抑制孩子自身的天性和想法,「成為媽媽的貼心小棉襖」、「是家裡的小男子漢」。
相對的,當父母把孩子當成是他們心目中的"一個非常理想的自我投射"(idealizedself-projection)的時候,就產生了自戀型親職化特徵的誘因:「你要實現媽媽小時候沒有完成的夢想」、「爸爸以前沒有做到的,以後全靠你了」。
同時,這兩種人格障礙並不會互相排斥,而是可以在同一個家庭中體現出來,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什麼有的孩子平日里可以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徵。
交往障礙:
性格特點下的依賴困難
對於親職化兒童自己來說,他們很難在後來的社會化過程中去承認自己的確有依賴他人的需要。
因為一旦直面這個問題,過往的一些難受的經歷——比如向父母尋求慰藉卻不可得,自己的情感訴求得不到回應之類——就會再次襲上心頭。這種失望、羞恥、自我批判的感覺,只會讓他們的痛苦加倍。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就會容易讓別人產生一種錯覺:我和你是朋友,我卻覺得我不被你需要。
長此以往,他們似乎成為了人群中的特殊的獨立者,並任由其形成交往過程中的惡性循環。而在這個逃脫不掉的圈子裡,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這些人都只能不斷的孤軍奮戰。
潘幸知
攜手百位情感諮詢師
為你的婚姻和成長保駕護航
夫妻溝通|出軌冷暴力修復
性和諧|離婚適應|自我成長
預 約 付 費 咨 詢
請 聯 系 微 信 號
xingzhizaixian10
2016年12月幸知會員課程來襲
99元,9次超值課程,
每次課程包括60分鐘課程直播+30分鐘課程答疑
(一)親密關係系列課
主題系列課程:如何成為親密關係中的領舞者
時間:12月每周四晚上21:00-22:30
主講:黃奇莉|幸知在線高級情感諮詢師
第一課:認識你和他的氣質類型
第二課:從外在行為模式看懂你們的舞步
第三課:從原生家庭的探索中看清你們內在的需求
第四課:從依附理論的角度看彼此的互動
第五課:刻意地經營婚姻中的友情
婚姻關係是世界上最難處理的關係,就好像夫妻兩人蒙著眼睛共舞一曲探戈舞。稍不留意,不是你踩了我的腳,就是我絆倒了你。
我們常常因為對方外在的語言行為受傷,殊不知,指導語言行為的開關在每個人心裡。先天的氣質類型、男女的差異、原生家庭帶來的未滿足的期待,每一個方面都是導火索,一不小心就讓關係受傷。
只有借著學習,我們可以點亮心裡的燈,看懂自己和對方的舞步,然後彼此配合跳出屬於自己的舞蹈。
(二)親密關係主題課
四次精心準備的延伸課程,不同的導師分別解讀,讓你更好把握親密關係的秘密
第一課:如何開啟第一次情感諮詢
時間:12月6日20:00-21:30
主講:潘幸知|幸知在線CEO
情感諮詢有用嗎?我如何做準備?怎麼減少諮詢過程中的「廢話」?如何讓效果最大化?
第二課:我們的愛能維持多久——親密關係里的秘密
時間:12月14日20:00-21:30
主講:安潔| 幸知在線高級情感諮詢師
婚姻中夫妻能白頭到老的秘訣、婚姻面對危機時的三大關卡、婚姻中男人與女人之大不同。
第三課:走進你愛的男人——愛他,就先懂他
時間:12月20日20:00-21:30
主講:李柏英|幸知在線高級情感諮詢師
類似養花,如果發現有葉子黃了是摘葉子還是看習性還是換一盆重養?如果對這個男人還有些許愛和不舍,在放手之前先捂住傷口忍著痛去看清他。讀懂他,我們的愛才能更好的出發。
第四課:理性處理,打破重複爭吵的惡性循環
時間:12月27日20:00-21:30
主講:劉郁|幸知在線高級情感諮詢師
為什麼愛越久,爭吵越頻繁?生活中的小事,都可以成為觸發戰爭的導火線?問題的源頭在哪裡。讓我們學會理性處理,打破重複爭吵的惡性循環。
支付步驟:
掃描下方二維碼
向幸知在線支付99元
獲得消費憑證
加入微信授課群/生活群
支付完畢
老朋友聯繫幸知在線任一客服!
※夫妻間,吵架姿勢要正確
※這樣的女人站街上,你都會看多兩眼
※十年了。我終於選擇了離婚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