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會寧縣城歷史建築概況

會寧縣城歷史建築概況

會寧縣城歷史建築概況



根據會寧縣誌整理/白丁

一、會寧城概況


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鞏昌衛千戶傅履,偕同知縣郭斌修築現址城郭。城踞祖河、厲河匯流處,傍山依水,地處要衝。洪武十年(1377年),降會寧州為會寧縣,由西寧城移治於此。成化四年(1468年),同知羅諭加固加高,拓展擴建。城牆高10米,厚7米。南北長750米,東西寬500米,周長2500米。建南、北二門。挖壕池,深、寬各7米。嘉靖年間,總制劉天和建西門,增築外郭。唯祖厲河沿一帶,因陡崖如削,藉助天險,再未築郭。萬曆元年(1573年),知縣戴光啟又建東門,添築角樓,在東關安住居民。萬厲三年(1575年),知縣史天佑增築磚垛堞1117個。萬厲七年(1579年),知縣高拱辰再維修增補。至此,城郭、城門、門樓基本建成。城有4門4樓:東曰「東勝」, 西曰「西津」, 南曰「通寧」, 北曰「安靜」 。南北有瓮城,亦有城門、城樓。四角有角樓。外郭連接,包裹四關。開四稍門,建四敵樓。


清代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地震,城門、城樓、垛碟倒塌嚴重。乾隆四年(1739年),知縣管孫翼補建南北二門樓。乾隆十三年(1748年),知縣金兆琦補修城門、城樓。乾隆二十六年至三十年(1761一1765年),知縣黃顯祖、折遇蘭進行大規模補建,四載竣工,恢復舊觀。並在四城門書刻門額:東曰「旭景東臨」, 南曰「南盡圖山」,西曰「雄城西峙」,北曰「北門鎖鑰」。道光十八年(1838年)。知縣徐敬對年久失修圮毀之建築籌資興修,並為四門親題門額:東曰「九宵紫氣」,南曰「西陲鎖鑰」, 西曰「萬里雄圖」, 北曰「屈吳保障」 。同治八年(1869年), 四敵樓、四角樓毀於兵燹。光緒六年(1880年), 知縣蕭汝霖報請陝甘總督左宗棠批准, 補修敵樓、角樓和垛堞。


民國9年(1920年) 大震, 城郭毀壞。民國10年(1921年),在蘭會寧籍人士聯名報請省政府批准撥款,並派席位中、周宇忠偕同鄉紳王策勤、汪奮鰲、關海滄等督修。歷經一年, 大部分補修完整, 惟四角樓及四稍門因缺款未加修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城郭於50年代後期先後被拆除, 僅存武裝部院東北外郭牆100米,石油公司院(花園小區,後拆除)東北外郭牆200米,並留「西津」門樓,改名「會師樓」,南北兩側各存內郭牆50米。


由縣城出發,東至平頭川村接西吉縣界59公里,東南至罐子峽口接靜寧縣界57公里,南至孫家梁接通渭縣界33公里,西至西岩村接定西縣界5.1公里,西北至甘泉村接榆中縣界110公里,北至井溝接靖遠縣界85公里,東北至野狐泉村接平川區界107公里,至甜水井接海原縣界125公里。


縣城至蘭州市218公里,至白銀市187公里,至天水市212公里,至平涼市200公里,至固原縣城196公里,至定西縣城82公里,至榆中縣城160公里,至靖遠縣城118公里,至平川區149公里,至海原縣城238公里,至襾吉縣城136公里,至靜寧縣城90公里,至通渭縣城80公里。


二、原有建築


1、官署公所

縣署:有頭門、二門、五間廳、大堂、二堂、東西稿房、班房等30多間。明代居縣城西北隅,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遷建於東大街。今中共會寧縣委址。


千總署:有正室、大堂、東西稿房、土地祠等16間。在今601站後院。


把總署:有正室、大堂、稿房等14間。在今會師門北側城牆下。


守備署:有正室、大堂、稿房等14間。在今北大街張家巷。


武營:有上房、廈房等13間。在今北大街會師商場對面。

捕廳署:有房10間。在縣署西側。


儒學署:有房六七間。在文廟大成殿東側。


公館:有房10多間。在今會師門外北側城牆下。


養濟院:有房18間。在北關。

洧防院:有房七八間。在南家亭,原桃花山鄉政府南端。


武營昭忠祠:有祠房5間。在北關觀音閣左側。清光緒二年(1876年),遷建於今枝陽巷防疫站址。


馬號草場:佔地3畝。在縣署後偏西。


大校場:佔地20畝。原毛紡廠前。


2、街肆民房


明代洪武十年(1377年),城內外居民有2000多人,街頭鋪面稀疏。清代道光中期,縣城人口增至近萬人,街頭鋪面,南北相連,商貿雲集,百貨暢流。林則徐曾在日記中讚譽:「此處縣城頗為完整,自涇州以來,皆無其比。」同治年間戰亂,居民死亡甚多,建築物及民房多被毀壞。清末及民國初年,縣城又趨繁華。民國17年(1928年)後,兵燹匪患頻仍,加之蘭(州)平(涼)公路改道,城內日漸蕭條,街頭僅有鋪面200多間,民居2500多間。


清代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民國6年(1917年),縣城街道先後兩次各設置巡警路燈12盞。


3、牌坊


明、清兩代,縣城牌坊頗多。民國時期尚存14座:東關4座,南北正街6座,西街1座,民生巷1座,焦家坑畔(今衛生巷)1座,昭忠祠1座。多為旌表賢孝節烈建立。牌坊造型奇特,工藝精巧,斗拱疊起,玲瓏雅緻。1949年後逐漸拆除。


4、廟宇


萬壽寺:在縣城內東北隅,今防疫站址。系宋元古剎。明代洪武、永樂、正統、崇禎年間屢次重建。清代道光四年(1824年),邑人馮艮弼募修。同治兵燹,殿閣多毀。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知縣蔣康重修。院落有三:前院有藥師殿(曾有「先有藥師殿,後有會寧縣」 之說)、十王殿、伽藍殿、頭門兩角門。後院有三皇殿、三宵殿,上有魚藍菩薩樓、藥王殿、精忠閣。偏院有觀音堂、禪房、鐘鼓樓。民國20年(1931年),陝軍攻城,縣長陳萬選將大部殿閣拆除。民國29年(1940年),在此建立女子小學。


關帝廟:縣城原有關帝廟二處:一處在南河坡,清同治兵燹,全毀圮。一處原在城南瓮城內,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移建於南街,今法院址。有後殿、前殿、兩廡、過殿、鍾豉樓、樂樓、看樓、馬殿、牌坊、山門等。另有三官殿、兩廡、財神殿、三宵殿、山門等。民囩25年(1936年),大部被毀。後改建為南街小學。


城隍廟:在縣城西北隅,今幼兒園址。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知縣郭斌始建。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清代康熙、道光年間多次重修。民國9年(1920年)地震,抱廈、鼓門、照壁均倒塌,存有寢宮、正殿、兩廡、鐘鼓樓、兩班房、戲樓、儀門、馬殿、頭門、花園等。殿後有催生、眼光、疽疹神諸樓閣。東有三宵聖母宮,西有和瘟祠。民國30年(1941年),會寧初級中學設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先後設立第二完全小學、中共會寧縣委黨校、會寧飯店等單位。舊建築陸續拆除。


玄帝宮:在縣城北關外,今商業地毯廠址。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始建。明代萬曆、清代雍正、咸豐、光緒時期多次重修。民囯9年(1920年),建築物大部分被震塌,23年(1934年),又幕捐修葺。其主要建築物有寢宮、正殿、鐘樓、黒虎靈官二殿、三官殿、藥王殿、三宵殿、文昌閣、禪房、山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陸續拆除。


山陝會館:在縣城南大街,內供奉關羽。清代乾隆時期建,光緒時期重修。凡三進,有正殿、兩廡、過殿、鐘鼓樓、戲樓、看樓、頭門等。系旅居會寧的山西、陝西商人籌資修建。中華人民共和囯成立後為縣公安局住址。原建築物陸續被拆。


觀音閣:在城西關北角。明代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建。清代康熙、道光、光緒時期屢加重修。正殿有三大士(觀世音、普賢、文殊)及十八羅漢象。閣前架覆橋數米。橋南有魁星樓,與正閣相對。東西兩翼有鐘鼓樓,皆以覆橋通之。閣之左有關聖殿,前左有聖母殿。民囯9年(1920年)地震,傾塌頗多。邑人秦望濓集資重修,並新建岳飛殿。1958年修建第一機械製造廠時被拆除。遺址被河水沖塌,今己無存。


東嶽廟:原在南關,清同治時全圮。另一處在西岩山,明代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建,清代康熈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同治兵燹全圮,光緒時又重修。有正殿、兩廡、過殿、戲樓、三宵殿、藥王殿、山門、財神樓、救苦殿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陸續拆除。


文廟:明代弘治十三年(1500年)建。明代嘉靖和靖代乾隆時期復修。民國9年(1920年),知縣畢丕盛和邑進士秦望瀾捐資略修。前有照壁,兩側為東西角門,凡三進,進欞星門,有泮池、大成坊,東側為禮門,西為義路。進戟門,東院為名宦祠,西院為鄉賢祠,正中為大成殿,殿後為博文齋,西有約禮齋,最後為明倫堂、尊經閣。文廟東側入儒學門,經大院,有學署,再東有孝子祠、節烈祠(院內有碑亭)、崇經祠。民囯18、19年(1929、1930年)大軍過境,縣長段燕平拆除其木料供給兵差,惟余大成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建成四級幹部會禮堂曁影劇院。1986年,將大成殿台基提高1米,按原貌修復。


文昌閣:在北瓮城內。清代雍正年間建,同治兵燹被毀。光緒十一年(1885年)重建,民國19年(1930年)、25年(1936年)兩次又毀。另在東關和南家亭各建文昌宮1處。後拆除。


三聖閣:在縣城西關。清代雍正六年(1728年)建,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重建。50年代拆除。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會寧民俗 的精彩文章:

TAG:會寧民俗 |
您可能感興趣

太康城郊鄉召開鄉村歷史文化研究推進會
江西5年內完成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
漳州市區恢復馬坪祠,必將為歷史文化名城增輝生色
潮州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我國5年內完成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
泉州歷史文化
老廣州的生長史:歷史與地理織就的城市肌理
巴黎菜市場 歷史創造的歷史奇蹟
嶺南最古老的寺院,比廣州建城的歷史還悠久!
青島觀海山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公示
安徽省最有歷史沉澱的一座縣城!
澳大利亞珀斯新博物館:歷史建築和現代建築的有趣結合
建築奇蹟——歷史上的大秦帝國
韓正調研歷史建築保護:採取最嚴格措施延續上海城市文脈
歷史文化名鎮 中山黃圃鎮
以「創造歷史追求藝術」之心雕琢城市
講述▎老北京城八旗子弟興衰歷史
雲貴高原上歷史最悠久的名城,鎮遠古鎮
歷史上的中國海軍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