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九華山道教文化遺存中的鶴鹿文化

九華山道教文化遺存中的鶴鹿文化

最早在九華山進行宗教活動的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據《福地考》載,九華山位列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中,居第三十九位。曾有不少高道在九華山修鍊過,並至今仍流傳著許多優美動人的與道教有關的故事和詩文。

九華山道教文化遺存中的鶴鹿文化


九華山不少地名也都與這些道教人物和傳說有關。據古山志記載,西漢中葉的道教代表人物之一竇伯玉,字子明,丹陽人。他曾為陵陽縣令,以道家清凈無為的道理治理縣政,化導民眾,卓有政績,世人稱之為「陵陽子明」。《列仙傳》等書記載,他曾放生小白龍於九華山(屬陵陽山區)的游龍澗,後小白龍為報恩而密授他修仙要訣。他依法於九華山苦修,終於一日乘白龍仙去。傳說伯玉飛升時,白鶴翔舞其上。後來他的兩個女兒採薇於九華山仙姑尖峰頂時,他下凡面授她們道術,不久她們也成仙飛升而去。三國時期,道教人物趙廣信,從東吳入九華,採藥煉丹,相傳丹名為「九華丹」。晉代著名道教人物葛洪,也曾煉丹於九華,居住於真人峰。今卧雲庵北,有葛仙丹井,雙峰下,有葛仙洞。「八仙」中的張果老,唐朝時,初隱居於中條山中。傳說他愛騎白驢,能日行萬里,休息時則將白驢折為紙納入竹箱中。唐玄宗聞其道行高潔,非常仰慕,以璽書迎至京都,欲以美麗的玉貞公主許配給他。張果老拒不奉詔,大笑而去。不久他騎白驢到了江南九華山,在拾寶岩觀花時,驢行石上,留下蹄跡一道,至今宛然可見,後人稱之為「果老石」。唐朝高道趙知微,曾建延華觀於九華山鳳凰嶺,並煉丹於大還嶺和沙彌峰。其道術高妙,聞名遐邇。皇帝屢次詔令亦不出山,乃欽賜碧雲星冠,青霞羽衣。傳說他曾帶領眾人登九華山會仙峰,時值中秋陰雨,而到峰之絕頂時則忽然萬里無雲,月如明鏡,諸峰呈露,景色奇麗,就象別有天地一樣令隨從們驚異不已。趙知微曾與弟子們在鳳棲峰岩下植桃千樹,花皆碧色。桃子成熟時落在澗中隨水流出,居民們視之為仙果。他仙去後,人們命名其岩為「碧桃岩」,其澗為「浮桃澗」。


另據九華山舊志載,山民寧成曾于山中遇仙翁,並得食仙翁所贈仙桃,後寧成亦隱居山中修仙。入九華採薪的鄧羽,遇異人授符籙,遂能呼風喚雨,療病除妖,甚為靈驗,後亦入九華山修道,不知所終。據舊志記載,仙人峰為竇子明、劉光世、楊元秉、陳升卿所經游處。頂昂石壇,夜吐金碧光。有樵夫曾入萬壑煙霞中,見若仙者在此。歲旱之時,用柴燔燒其壇,則會下雨。古仙峰上傳說曾有仙人居住於此。列仙峰頂石有人形,接踵而從,儼然仙侶之列。傳說有一柯姓樵夫遇二仙下棋並得食仙餚之處,被稱為「斧柯嶺」……豐富的道教典故和傳說,為九華山這座佛教名山增添了許多的仙氣和靈韻,九華山因此也有「仙城佛國」的美名。


慕名而來的文人墨客,為九華山幽奇秀麗的風光傾倒的同時,時常也會抒發自己慕仙懷古的情懷,留下了不少優美的詩篇。如有「謫仙」之稱的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云:「韓侯騎白鹿,同往華山中。玉女千餘人,相隨在雲空。見我傳秘訣,精誠與天通。何意到陵陽,游目送飛鴻。天子昔游狄,與君亦乘驄。擁兵五陵下,長策遏胡戎。時泰解繍衣,脫身若飛蓬。鸞鳳翻羽翼,啄粟坐樊籠。海鶴一哭之,思歸向遼東。黃山過石柱,巘崿山攢叢。因巢翠玉樹,忽見浮丘公。又引王子喬,吹笙舞松風。朗吟紫霞篇,請開蕊珠宮。步欄繞碧落,倚樹招青童。何日可攜手,遁形入無窮。」唐進士張賓詩云:「浮世拋身外,棲蹤入九華。遺篇補樂府,舊籍隸仙家。池靜龜升樹,庭荒鶴隱花。古來天子命,還少到煙霞。」宋進士蘇轍詩《過九華山》云:「南遷私自喜,看盡江南山。孤舟少僮僕,此志還復難。局促守破牕,聯翩過重巒。忽驚九華峰,高拱立我前。蕭然九仙人,縹緲陵雲煙。碧霞為衣裳,首冠青琅玕。揮手謝世人,可望不可攀。我行竟草草,安能拍其肩。但聞有高士,卧聽松風眠。松根得茯苓,壯若千歲黿。煮食一朝盡,終身棄腥羶。腹背生綠毛,輕舉如翔鸞。相逢欲借問,已往長松端。」宋高子洪詩云:「九朵芙蓉天琢開,煙霞靜處翠成堆。鹿銜花向林邊過,龍帶雲從樹杪來。最愛山中閑日月,何須海上訪蓬萊。翛然自覺清風爽,直欲臨風翹上台。」宋陳岩詠斧柯嶺詩云:「偶爾觀棋忽爛柯,豈知勝負是如何。歸來笑問人間事,卻是人間勝負多。」明進士著名理學家王守仁先生詩云:「世外煙霞亦待時,至今風致使人思。卻懷劉項當年事,不及山中一局棋。」其詩《列仙峰》云:「靈峭九萬丈,參差生晚寒。仙人招我去,揮手青雲端。」其《九華山賦》云:「吊謫仙之遺蹤,躋化城之縹緲。飲缽盂之朝露,見蓮花之孤標。扣雲門而望天柱,列仙舞于晴昊。儼雙椒之辟門,真人駕雲而獨蹻。翠蓋平臨乎石照,綺霞掩映乎天姥。二仙升於翠微,九子鄰於積稻」「睨斧柯而升大還,望會仙於雲表。憫子京之故宅,款知微之碧桃。」「游予將遺世之獨立,採石芝於層霄。」「道崑崙而息駕,聽王母之雲璈。呼浮丘於子晉,招勾曲之三茅。長遨遊於碧落,共太虛而逍遙。」「蓬壺之藐藐兮,列仙之所逃兮。九華之矯矯兮,吾將於此巢兮。」等等。這些浪漫清逸的詩歌,為九華山的靈山秀水更添許多宗教文化意蘊。


掃描二維碼,關注武漢長春觀公眾微信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秋來百花殺盡 唯獨「菊花」葯膳味長久
建國後全真道教各方丈及傳戒律師
道教居士須知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商洛新石器時代文化鮮明特徵的古遺存,商州東龍山古遺址
史前良渚文化為何遺存大量奢華玉器
美麗的漢中:碑刻記錄的文化遺存
福建武夷山加強朱子文化遺存保護
臨海紫陽道觀遺存舊物(二)
從杭州太廟和官窯遺址看南宋遺存
中國古代遺存中的天文1
三星堆現文化遺存 發掘者判斷漢代有大型建築
無錫法藏寺曾出土大量珍貴文物 佛教遺存影響重大
鄭板橋、李鴻章、林則徐、溥傑、式如、胡公石書法遺存
歷史名人鄭板橋、李鴻章、林則徐、溥傑、式如、胡公石書法遺存
中國系統搶救原始薩滿文化遺存
收藏見證歷史4-22商方國文化,山東滕州前掌大遺存古玉
天河山廣泛流傳著牛郎織女的故事,並擁有大量的文化遺存
北京將定計劃保護大運河文化帶 大運河文化遺存分級保護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先生墨寶遺存
收藏見證歷史4-12揭秘江西大洋洲商代文化遺存
貴州播州楊氏土司遺存考古獲中國田野考古一等獎
收藏見證歷史4-45解讀三星堆文化青銅器遺存,遙想古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