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爛尾電影也有排行榜,那這部妖片絕對名列前茅
文 | 不鳥萬如一
「IT 公論」的創始人
拍戲時一定不能尊重原著小說。就好比結婚,對吧?你和新娘出現了。白色的,一身白色的女人,你牽著她。如果你尊重這個女人,你們就不會有孩子。你得(做出撕裂婚紗的動作)撕開衣服,然後……然後把新娘奸了,電影就能拍出來了。我強姦了法蘭克·赫伯特。強姦了他,就像這樣(做出性交的動作)!但我是有愛的。有愛。——阿列楊多·喬多洛夫斯基
著名策展人漢斯·烏里希·奧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曾經做過一個名叫AUP的項目:Agency of Unrealized Projects,專門收集藝術家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做成的作品,並予以展出。奧布里斯特認為建築師沒建成的項目經常到處展覽,但藝術家的「爛尾作」則很難再見天日。
作品爛尾的原因各不相同。做到一半沒錢了是常見的一種,建築固然如是,藝術有時也不例外。如今大家都有執行力崇拜,慣於禮讚那些為了把東西「做出來」而選擇妥協的創作者,但藝術界的墳場里總是會有一些珍寶在默默地對抗效用至上主義。你或許知道大衛·林奇(David Lynch)的《沙丘》(Dune),但這部改編自弗蘭克·赫伯特同名科幻小說的電影最初並不是林奇的構思。
大衛·林奇版《沙丘》
假若《沙丘》按照原計劃拍攝,它將是一部由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導演奧森·威爾斯、搖滾明星米克·賈格爾、演員大衛·卡拉丁共同主演,前衛搖滾樂團Pink Floyd和Magma配樂,《異形》設計者 H.R·蓋格(H.R. Giger)和法國漫畫大師M?bius負責布景的全明星大作。而將這各路神仙聚到一起的,就是本文開頭引文的主人、法籍智利導演阿列楊多·喬多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
《鼴鼠》
如果沒有導演弗蘭克·帕維奇(Frank Pavich)在2013年拍出《喬多洛夫斯基的〈沙丘〉》(Jodorowsky』s Dune)這部紀錄片,我們對喬多洛夫斯基的印象還停留在1970年的《鼴鼠》(El Topo)和1973年的《聖山》(The Holy Mountain)上。對異色電影有興趣的人哪怕沒有看過這兩部影片,多少也聽說過它們的傳奇。
《鼴鼠》在紐約作為午夜場影片放映時引起了約翰·列儂的興趣,列儂說服了披頭士的蘋果唱片公司總裁艾倫·克萊因(Allen Klein)在美國正式發行此片,並投資喬多洛夫斯基一百萬美元,拍出了名作《聖山》。
緊接著,克萊因要求喬多洛夫斯基把虐戀經典《O娘的故事》拍成電影,彼時信奉女性主義的喬多洛夫斯基不從,為了躲避拍片甚至逃出美國。克萊因一怒之下便將《鼴鼠》與《聖山》冷藏了三十年之久。
《聖山》
《鼴鼠》與《聖山》(尤其後者)是典型的美國 1960、70 年代迷幻文化的產物,充滿了各種離經叛道的超現實影像和粗糙有力的質感。和很多異色電影一樣,它們並不是訴諸智性,而是訴諸身體性的。那是一個每個藝術家都服食LSD的年代,而LSD文化的存在恰恰就是基於「人腦不夠用了」的假設。
《聖山》的天馬行空令人驚嘆,但今天回頭看,那更像是時代的產物。《喬多洛夫斯基的〈沙丘〉》讓我們明白他的野心不止如此,假如當年《沙丘》能夠拍成,《鼴鼠》和《聖山》在今天的地位就會是藝術家全盛之作出現前的實驗作品。
《沙丘》的概念設計
喬多洛夫斯基毫無疑問是以一種宗教式的狂熱在籌備《沙丘》。他可以對只顧吃漢堡的Pink Floyd成員破口大罵,指責對方有眼無珠,看不出自己正把「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電影配樂」的機會雙手奉上;可以為了說服達利參演,追著這位怪癖的超現實主義大師跑了三個國家。和史蒂夫·喬布斯一樣,他也有自己的「現實扭曲力場」。和喬布斯不同的是,《沙丘》這部想像中的全盛之作最終爛尾了。假如你是好萊塢電影公司高層,當一個上部電影預算僅100萬美元的智利導演向你提出要拍一部14小時的科幻片時,你敢不敢開綠燈?1970年代的好萊塢沒有人敢。
《沙丘》的概念設計
我是在今年三月於紐約的老牌藝術影院Film Forum看到《喬多洛夫斯基的〈沙丘〉》的。紀錄片的內容主要是八十高齡的喬氏以及《沙丘》主創人員訪談,輔以當年籌備過程中的大量畫稿和素材。
喬多洛夫斯基濃重的口音讓導演帕維奇不得不為影片配上字幕,但這口音恰恰與喬多洛夫斯基毫無保留的熱切表達方式相得益彰。在講述他的早期作品《凡多與麗絲》(Fando y Lis)當年在墨西哥被審查的經歷時,他說:「在當年的墨西哥,年輕導演必須獲得老導演工會的批准才能拍片。我說『什麼?做藝術還要批准?藝術家要自由!我就做我的電影!』」
《沙丘》的概念設計
像這樣的以及本文開頭所引的那樣的言論貫穿影片,讓觀眾笑足全場。不論你之前就是喬多洛夫斯基的影迷,還是僅僅在看片前Google了一下,恐怕都不會料到整個觀影過程會如此歡樂。再怎麼說,這也是一個會通過借位讓人從女演員的陰部把一隻只豬玀拉出來的導演(《凡多與麗絲》)。血腥、暴力、色情、褻瀆、惡搞都在意料之中。
《沙丘》則並非如此。雖然影片沒有拍成,但從《喬多洛夫斯基的〈沙丘〉》里我們已經明顯感覺到喬多洛夫斯基的變化。他毫無疑問仍然是個控制狂,但已經學會了放權與信任。
如果你擁有足夠的現實扭曲力場將達利、奧森·威爾斯、米克·賈格爾、Pink Floyd、Magma、蓋格和M?bius這批人聚在一起,就必須學會讓他們擁有足夠的自由。
籌備《沙丘》時的喬多洛夫斯基管理這些大師就像1970年代的邁爾斯·戴維斯對待自己樂團中的各路爵士高手。正如基思·傑瑞特(Keith Jarrett)、約翰·麥勞夫林(John McLaughlin)和奇可·科立亞(Chick Corea)等人日後都自立門戶一樣,《沙丘》團隊解散後,其主創人員與素材也在各處開花結果。
《沙丘》的概念設計
這是該紀錄片試圖傳遞的核心信息:喬多洛夫斯基的《沙丘》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爛尾電影」。帕維奇在片中對比了M?bius當年為《沙丘》準備的畫稿和蓋格的布景設計與日後的多部經典巨作——《星球大戰》、《異形》、《奪寶奇兵》、直到前兩年的《普羅米修斯》——的相似之處。
在帕維奇和喬多洛夫斯基看來,《沙丘》雖然胎死腹中,但其精神已經散布至電影的各處。(用喬多洛夫斯基的話說就是「好萊塢在用我的團隊!」)那麼如果《沙丘》在1970年代被喬多洛夫斯基拍出來了又如何?在帕維奇鏡頭下的受訪者看來,或許定義 1970年代末科幻流行文化的就是它而不是《星球大戰》了,甚至隨後的影史也不會是現在的模樣。
《沙丘》的概念設計
歷史無法假設。無論我們想像中的喬多洛夫斯基版《沙丘》有多了不起,在真實的歷史裡他就是一個被《鼴鼠》與《聖山》定義的「異色導演」。嘲笑好萊塢的商業保守主義確實很有快感,但很難說現在的狀況真的就那麼糟糕。
雖然《沙丘》沒有拍成(喬多洛夫斯基表示自己相當討厭大衛·林奇的版本),但喬多洛夫斯基和M?bius把籌備過程中的想法和概念做成了精彩異常的漫畫《The Incal》。對於不願意受任何限制的人來說,或許漫畫是比電影更加合適的媒介。
《沙丘》的概念設計
身為迷幻年代遺民的喬多洛夫斯基,在今天很可能被視為神棍式的瘋子。他對鍊金術、塔羅牌、禪宗和薩滿教都有興趣。寫過書,出過黑膠唱片,搞過戲劇,玩過行為藝術,拍過電影,做過漫畫,是貨真價實的「跨學科」藝術家。
這種智識上的濫情必須放在1960、70年代美國的時代背景下來看。如果我們把美國當時的反文化運動視為一次火山爆發,那麼其噴發出來的岩漿和碎石在隨後的幾十年里緩慢而不斷地擴散到了全球。自1960年代開始,美國的音樂家前往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取經。
喬多洛夫斯基
《全球目錄》(Whole Earth Catalog)出現,無差別地對待藝術、技術與科學。隨後我們經歷了個人電腦革命、互聯網革命、全球化以及各種舊秩序的徹底解體。在喬多洛夫斯基的年代,從不同學科、不同領域吸收知識是一種擴張大腦的手段。而在斯圖亞特·布蘭德(Stewart Brand)喊出「access to tools」的口號過後四十多年,我們已經處在一個工具泛濫的社會。
與工具泛濫結伴而來的,是工具理性重新奪回了對社會的統治權。對於喬多洛夫斯基而言,沒有什麼比用人類自身的精神力量超越一切技法與界別更加重要。正如他對著名電影特效師道格拉斯·特朗布爾(Douglas Trumbull)的評價:「他是一個技術高手,但對我來說,不是一個精神性的人。」這可能是喬多洛夫斯基在今天能夠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沙丘》的概念設計
※他是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但在好萊塢完全失敗?
※第一次見主角比史萊克還丑的動畫
※她是漢奸,又是日本人,還是七十年前的銀幕巨星
TAG:虹膜 |
※如果給歷朝列一個粉絲排行榜,這個朝代是排第一的,但危害也最大
※假如宋詩也有排行榜,這位男神絕對雄居榜首
※泰國鬼片排行榜第一名的恐怖片,它到底有多恐怖?
※聚焦電影排行榜前十名科幻 今年一定不能錯過這部
※十大恐怖片排行榜,全看完了的都是大神,第一名當之無愧
※漫威電影二十大反派排行榜,第一名絕對不出乎意料
※火影帥哥排行榜,第一絕對擁有眾多迷妹
※佔有慾排行榜,這3大星座當之無愧前三名!
※這個排行榜,絕對是靠實力說話的
※假如唐詩也有排行榜,你覺得哪首第一
※低故障率汽車排行榜,第一名你絕對猜不出
※最傻星座排行榜,還好不是第一
※渣男最多的星座排行榜,第一名竟然是他
※手機銷量排行榜前五,最後一款名不見經傳,第一名是它無疑
※减脂运动排行榜,竟然没人猜对第一名是什么项目!
※妖精的尾巴十大美女排行榜,第一名果不其然!
※金庸筆下十大美女排行榜,有一對母女,第一名竟然是尼姑
※日劇收視毒藥排行榜,上戶彩、前田敦子竟然都在榜!你猜第一名是誰?
※減脂運動排行榜,一般人都猜不對第一名是什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