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懷孕 > 讓高危產婦安全生產

讓高危產婦安全生產

隨著醫學進步,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大大降低,但因生產出現意外、死亡的事件仍時有發生。二胎政策全面放開後,一些大齡女性、身體條件不允許再生育的女性也加入到生育的隊伍中。無論懷孕過程,還是生產過程,都著實讓人捏把汗。本期,記者跟著北京婦產醫院的醫生出診,為您記錄婦產門診的真實情況,並採訪權威婦產專家,為高危產婦們介紹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提供一些借鑒。


超半數產婦屬高危


月19日一早,門診還未開門,北京婦產醫院產科門診外就已坐滿了等待檢查的孕婦。產二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陳奕和她的助手早早就到了診室,換白大褂、開電腦、洗手消毒,在一系列熟練的動作後,陳奕交待助手叫號開工。

在陳奕的電腦上,就診孕婦的姓名、年齡等信息清晰可見,上午的40個號里,有十幾位用紅色的字赫然標註著「高危」。「產科工作太忙了,還有很多來不及標記,這裡只標記了35歲以上的,」陳奕說,「門診中高危孕產婦能佔到一半以上。」39歲的齊女士在二胎政策放開後,再次懷上了寶寶,「我一胎是剖腹產,再加上年紀大了,時常擔心二寶會出什麼意外。」記者注意到,齊女士明顯比其他孕婦穿得厚實,坐在長椅上,她雙手環抱住微微凸起的肚子,用裝有病例的檔案袋擋在胸前,時不時地探一探頭,生怕錯過了叫號。


比起普通醫院冷冰冰的白色牆壁,這裡淡粉色的牆面顯得溫馨些,也讓孕婦們緊張焦慮的心情緩和了不少。「許多孕產婦聽到自己是『高危產婦』就緊張得不得了,所以產科醫生時常還會扮演『心理醫生』的角色。」陳奕說。在上午門診快要結束時,36歲的韓女士走進了診室,她患有孕期糖尿病,馬上就要到預產期了。在例行檢查後,她懇求醫生為她做剖宮產:「我沒有信心自己生。」「人家能生,你也能!」陳奕鼓勵她,「你現在保持得很好,心功能等各項指標都不錯,要有信心,自然分娩對你和孩子都是好事。」陳奕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最終選擇哪種分娩方式,主要看孕婦的自身條件。比起年輕的產婦,高齡產婦雖然皮膚、肌肉的彈性下降了,但仍有自然分娩的可能。雖然35歲以上就算高齡產婦,但高齡和適齡所遵循的剖腹產指征是一樣的,沒必要過度緊張。


整個上午,陳奕都沒出過診室,也沒喝過一口水。「根本顧不上喝水,也不敢喝,就診的人多,哪怕上廁所的工夫都耽擱不得。」陳奕不停地在座位和檢查床之間往返,為每個孕婦完成「問診—胎心監測—婦科檢查」一系列既定步驟;她的助手也在不停地開化驗單、備檔和叮囑注意事項。直到看完最後一個號,陳奕和助手臉上的表情才稍顯輕鬆,「今天結束得還算早,患者們情況不錯,看得就快些,這也正是我們最期望的。」▲


先過心理這道坎

曾有醫院對高危孕產婦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焦慮心理的佔21.87%,恐懼心理佔14.58%,抑鬱心理佔31.25%,緊張心理佔26.04%,依賴心理佔6.25%。高危孕產婦不良的心理因素會直接影響母嬰的安全與健康。


「面對高危,孕產婦們應該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王欣說,首先不能大驚小怪,要擺正心態,用科學的態度對待問題。雖說高危產婦有不少潛在風險,但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危險因素可以通過孕前和孕期檢查發現。「但是很多人的心態不對,認為來了醫院就必須保住孩子,不然就跟醫生急。」王欣說,孩子的去與留是大自然的選擇,是物種進化過程,在目前的醫療條件下,醫生不可能解決全部問題,孕婦和家屬要擺正心態。


孕期不良心理緣於妊娠知識不足。因此,高危產婦要更積極掌握科學的妊娠分娩知識,發生異常情況時及時尋求醫生幫助,相信自己和醫生,就能邁過這些心理障礙。另外,家屬也不要過度緊張。全家人過度關注孕婦,會給她增加壓力,引發早產;一旦胎兒或新生兒出現病變或意外,還會誘發產前、產後抑鬱症。家人應該多換位思考,理解孕產婦的特殊心理,認真聆聽她的想法,使孕婦處於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里,消除緊張、恐懼的心理。▲


高齡是最常見的高危因素


全國婦幼衛生監測數據提示,2016年上半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8.3/1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30.6%。有專家分析,孕產婦死亡率的增加,跟全面二孩政策之下高危孕產婦的增多有關係。北京婦產醫院產一科主任、主任醫師王欣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高危妊娠直接危害著母親及胎兒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臨床上最常見的是高齡、剖宮產再孕以及患有孕期合并症。」

高齡孕婦。王欣分析說:「現代女性注重事業,要孩子比較晚,加上二孩政策放開後,一些大齡女性也想要二胎,導致高齡孕婦增多,這是最常見的高危因素。」高齡孕婦生育染色體異常孩子的幾率較大,早產可能性大,也易發生妊娠期併發症,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對大多數人關心的高齡難產問題,王欣表示:「過去我們認為,高齡產婦順產的機會可能減低,但從臨床情況看並非如此。」


剖宮產再孕。「過去是一孩政策,醫療環境不好,五六年前剖宮產非常普遍,一些醫院剖宮產率甚至能達到75%~85%。」王欣說,如今二孩政策放開,當年剖宮產的女性再次懷孕,問題就逐漸顯現了。剖宮產會對子宮造成損傷,再孕時發生前置胎盤、胎盤植入的幾率會高很多,可能造成產婦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安全。


孕期合并症。這包括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心臟病等。糖尿病大多會導致胎兒巨大、難產;妊娠高血壓則可威脅母嬰生命,且可發生遠期後遺症,影響母體健康,這也是圍產期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妊娠合并心臟病的孕婦,由於妊娠期的血容量及心輸出量增加,引起孕婦心臟負擔增加,嚴重者可出現心力衰竭,胎兒可發生宮內窘迫、死胎、死產及早產。


此外,有異常生育史、年齡過小、胎盤早剝、胎位不正,孕期曾服用對胎兒有影響的藥物,接觸過有害物質或放射線及病毒感染等,也屬於高危因素。▲


高危產婦重在預防

高危產婦孕期要定期檢查,其中羊膜腔穿刺、22周左右的胎兒畸形篩查、26周的胎兒超聲心動圖等絕不能忽視。妊娠併發症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孕婦重治療、輕預防。預防對降低高危風險十分重要。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年齡段妊娠,孕期盡量避免接觸風險因素,剖宮產再孕者要格外注意出血問題。其次,要注意休息,適當鍛煉,過度疲勞和休息不當都會增加高危妊娠的危險,卧床時應採取左側卧位。再次,高危孕婦還要學會數胎動。每天3次,時間為上午7~8點,中午12~1點,晚上9~10點。每次數1個小時,三次胎動次數相加乘4,便是12小時的胎動次數。不同孕周胎動數值不一,正常胎動次數為每小時3~5次,12小時不能少於20次。


王欣最後強調:「過去老人常說『一人要吃兩人的份』,這是不對的,孕期大補導致營養過剩,胎兒超重,不僅會加大分娩難度,還會增加巨大兒將來患上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的風險。」孩子並不是越大越好,一般7斤左右就可以了。孕婦只要不挑食、不偏食,做到營養均衡,補充足夠的維生素、鐵、鈣及各種微量元素、多種氨基酸等就足夠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網 的精彩文章:

研究指:若全球以香港人消費模式生活則需3.9個地球
文化簡訊:北京:呂麗萍將主演話劇《獨自溫暖》
因為美國,英國與俄羅斯翻臉?
歐盟峰會啃不動硬骨頭 其他國家都不願討論英國脫歐
命運的奇蹟!25周早產兒頑強存活 出生時僅1.21磅

TAG:解放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安全生產徵文
產婦高鐵上突然臨盆生產 司乘合力接生保母子平安
藉助儀錶的高級診斷功能降低生產安全隱患
孕婦生產全過程曝光:讓人對生命產生敬畏
全球最大安全氣囊生產商之一高田,正式申請破產保護
「生產安全」砸中「交通安全」
孕婦生產全家高興陪產,女嬰出生嚇壞老公,醫生都呆了!
患有妊高症能順產嗎?如何控制妊高症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月教你用藥安全知識
告訴你高齡產婦在懷孕及生產時會遇到什麼危險?
安全生產月,我為「安全」代言
安全生產司調研江蘇省安全產業發展情況
實拍肯亞孕婦高風險的生產過程,新生和死亡同在
湖北恩施市住建局:不讓安全生產在高溫中「中暑」
江北五寶鎮開展安全生產應急演練 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高齡寶媽在美國醫院的順產經歷,產婦如何生產有最高決定權
快要生產的孕媽媽感受下生產全過程
安全生產月徵文
高齡產婦孕期風險大 做好這些順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