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伊朗捕獲隱身無人機應用全球頂級技術:都搶著要參觀

伊朗捕獲隱身無人機應用全球頂級技術:都搶著要參觀

許多人的印象中,西方國家在軍備研發方面沒有特意保密的傳統,項目往往進行公開招標,其實不然,西方為有選擇的公開與保密,公開確實很透明,保密起來也真是嚴實。美軍的F117隱身攻擊機,服役之後,先後被媒體多次公開報道,但是美軍死活不承認,直到很久之後,才公開承認其存在。



伊朗捕獲隱身無人機應用全球頂級技術:都搶著要參觀


美軍有不少秘密研發項目,其中不少因意外原因才曝光,2011年12月,美軍一架執行秘密任務的RQ-170在伊朗失蹤,隨後伊朗公開宣布該機已被捕獲,成為伊朗的戰利品,這也是伊朗第二次俘獲美軍無人機,也是最為著名的戰利品,這才讓這款無人機完全曝光。


RQ-170「哨兵」無人機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下屬的「臭鼬工廠」負責,所謂的「臭鼬工廠」實為專門為美軍研發秘密航空器的單位,其產品一直屬於機密。其從上世紀90年代起,即開始研發隱形無人機,比如:RQ-3「暗星」,RQ-170則屬於新一代的型號,採用無尾飛翼的氣動設計,搭載一台渦扇發動機作為動力。



伊朗捕獲隱身無人機應用全球頂級技術:都搶著要參觀


RQ-170的代號中的「RQ」意味著它為不攜帶武器的無人機,它應用了包括隱身技術在內的全球頂級技術,為第一種投入使用的隱身型無人機。該機早在2007年時,即加入美國空軍服役,但是從研製項目啟動,即屬於機密類,美軍從沒有公開過它的任何情況,直到2009年時,該機第一次被人拍攝到,故而有了「坎大哈野獸」之稱,隨後美軍僅承認其處於研製階段,稱其負責「向前線部署的作戰部隊提供偵察和監視支援」的系統,卻拒絕提供任何相關的消息。



伊朗捕獲隱身無人機應用全球頂級技術:都搶著要參觀



該機外形與B-2隱形轟炸機相似,或者說,迷你版B2,只不過採用單引擎,起飛重量約4噸半,長度4.5米,翼展為20米,機高:1.8米。這種結構對隱身和長航時非常有利,而且一旦失去動力,可藉助優秀的滑翔能力較完好的實施迫降。它的設計採用多種隱身方案:凹口的起落架艙門和尖銳的機翼前緣,機翼呈現彎曲的輪廓,並且排氣口並沒有被機翼所遮蔽。


機頭右前部開有兩道光電/紅外感測器窗口,據推測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方便其在目標附近持續右傾盤旋,利用機內紅外設備獲取信息。機翼之上的兩個隆起的整流罩據悉應該是衛星和數據鏈天線罩,背部發動機進氣口安裝了吸波格柵,機腹和機翼下方的整流罩則安裝了模塊化任務載荷。


伊朗捕獲隱身無人機應用全球頂級技術:都搶著要參觀



該機服役僅4年就被伊朗完整捕獲,隨後美軍宣布退役了該機,據稱其產量僅有20架,不過後來有證據顯示,美軍依然在使用它。既便如此,美軍對它的有關情況也是沒說什麼,不過這也沒什麼意義,伊朗完好的將它繳獲了。對於該機,不僅伊朗感興趣,中俄都搶著要參觀一下,伊朗不僅沒有拒絕的意思,相反要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已捕獲了該機。於是伊朗友好國家,包括:中國,都受邀參觀了。按美國媒體的說法,那一時期,中國與俄羅斯多次派出代表團訪問伊朗,意思是別國把美國技術拿走了,其實也沒什麼太多的機密,伊朗很快就宣布自已可以仿製它了,更不要技術實力更雄厚的中俄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田軍事觀察 的精彩文章:

運350名步兵 60節衝上海灘 我軍還給它配了船
再強大戰機無法升空也沒用:中國這航彈讓對手感頭疼
中俄聯演只能火炮打靶?換種全新方式讓導彈打得更准
美布聲吶封堵水下通道:啟中國建更好反潛網抓核潛艇
中國剛交付殲20戰機有多強?別為暫用俄發動機沮喪

TAG:麥田軍事觀察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國無人機動力技術獲得突破,軍艦也可搭載無人機
水下無人機產業技術還不成熟,深之藍卻要靠它撬開全球消費級市場
俄羅斯能攜帶核導彈的無人機亮相,感覺頭頂不再安全
這款武器,連神出鬼沒的無人機都無法入侵,美國成功俘獲了美軍隱身無人機!
中國最新隱身無人機登頂世界級水平:讓導彈打得更准
中國掌握隱形無人機的核心技術,未來上航母大顯身手
在全球無人機市場,一種無人機只有中國能夠提供
人機合一?智能夾克讓你用身體操控無人機
中國無人隱形戰機突破技術壁壘?恐與美軍無人機技術肩並肩?
中國新一代隱身無人機成功研製 雲影無人機具有優秀的隱身技能
中國超級無人機身懷驚人絕技,能永不停息的覆蓋戰區
中美無人機集群智能技術大比拼,中國突破關鍵技術顛覆未來空戰
我國剛吃透察打無人機技術 美又領跑造性能更強隱身機
腳踏八軸,葡萄牙球賽用無人機送球;迪拜警方無人機排彈;槳葉不同向,還能玩接球的無人機
全球首個利用視覺技術自主著落的無人機將完成測試
科研人員利用無人機和無線技術打造出一套穿牆成像技術
中國彩虹無人機實驗一顛覆性技術,未來可蜂群攻擊戰艦
聯合國要建全球無人機登記系統?回顧驚心動魄的無人機黑飛歷史
中國在無人機領域又突破一尖端技術 美國才試驗成功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