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康熙為什麼不讓挖人蔘?

康熙為什麼不讓挖人蔘?

文丨楊陽(歷史研習社專欄作者)


來源丨本文首發於文匯APP

康熙為什麼不讓挖人蔘?


天氣冷了,許多的養生專家與保健節目頻頻提醒大家:冬天到了,正是進補之時!讀者們不禁好奇,為什麼秋冬之季就要「補」呢?所謂鹿茸補血、人蔘補氣,以及「十全大補丸」、「大補湯」等等補藥五花八門,從古至今,為什麼民間社會如此酷愛「進補」呢?


俗語說「冬天進補,開春打虎」。冬天進補長期被視為強身健體的好方法。按照中醫理論,「冬三月,此謂閉藏」,冬天屬於封藏養氣血的季節。中醫根據周易、二十四節氣及相關醫理,發展出一套冬天進補的理論。這種觀念並非今天才興盛,而是由來已久。早在明清時期,社會上好用補藥的風氣就十分盛行。

康熙為什麼不讓挖人蔘?


深入人心的「補」文化


明清社會,上至達官顯宦,下至貧民百姓,都對補藥的療效深信不疑。在富貴人家,不管有病沒病,都喜歡經常服一些補藥,所謂「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民間社會,迷信補藥已經到了「服參附而死,則委之命」的地步。參附指的是人蔘和附子,這在當時是最受歡迎且價格不菲的補藥。清代醫生中的有識之士已經看出瘋狂進補的危害,呼籲要理性對待「進補」。尤其是患病之後,用「溫補」的辦法治病並非有效手段,應當根據病情辨證施治。但是,由於「補」的文化已經深入人心,「富貴人之死於溫補者固為常事」。


清代名醫徐大椿將社會上溫補之風泛濫的原因歸結為三個原因。第一是元代以後,中醫溫補學派興起,對濫用苦寒治病的方法進行過度反彈,結果導致溫補流弊盛行。徐大椿認為以某些補藥「治百病之說,荒謬不經,貽害無窮」,為此他專門著《醫貫砭》二卷,對趙獻可的醫理進行了分析和批判。第二,庸醫害人。在溫補流弊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醫生,有些醫生學藝不精,「不能指出病名,唯以陽虛陰虛、肝氣腎弱等套語概之,專用溫補,以致外邪入里,馴至不救」。更有甚者,有些醫生為了大賣人蔘、鹿茸等補藥,從中牟取暴利。第三,明清社會,補藥被認為是最好的藥品,一般患者心理「喜補而惡攻」,醫生為了迎合患者心理,減輕責任,常常為患者開補藥治病。

《洄溪醫案》記載了這樣一個案例,嘉善縣有一名叫張卓舟的年輕人,未滿二十歲就患有流注病,下半身潰爛,病得沒了人形。為了活命,長期服用人蔘治病,數年來花費二三千兩銀子,但絲毫不見起色。後有名醫前往醫治,只以大活絡丹配上外敷的拔管生肌的藥物治療。起初這個藥方被其他醫生嘲笑,病家也不信任,結果卻藥到病除,以極少的花費治好了張卓舟的病症。

康熙為什麼不讓挖人蔘?



清代名醫徐大椿的《醫貫砭》深入人心的補文化


由於迷信補藥,過度進補成了全社會的風氣。作為補藥之王的人蔘、鹿茸,最受老百姓歡迎。因此,人蔘和鹿茸的價格,數百年來一直上升。以人蔘為例,康熙年間,購買一兩人蔘的要花費一至二兩白銀不等;貴一些的人蔘一兩,需要花費白銀四兩才能買到。而到了乾隆年間,人蔘價格上漲十幾倍,服食一兩人蔘,對於小康人家,往往需要傾家蕩產購買。

由於人蔘貿易的興盛,到了清代,清政府甚至將人蔘列為朝廷專賣的重要經濟商品。值得一提的是,東北地區女真族的崛起正與人蔘貿易有著重要的關係。


明代以後,江南地區溫補文化逐漸崛起,南方漢人酷愛吃人蔘,認為吃參溫補身體,能治百病。明朝中葉以後,東北邊境貨物貿易以人蔘貿易最為興盛,後來因為過度開採,甚至將大摩天嶺附近地區的人蔘挖盡,不得不多次轉移挖掘地區,導致野生人蔘的價格節節攀升。女真人從人蔘貿易中獲利,積累了雄厚的財力,而這些從漢人手中獲取的利益,最終成為努爾哈赤所部在軍事鬥爭中獲取霸權的經濟基礎。所以,努爾哈赤及其後代皇帝,清楚了解人蔘挖掘甚至關係到立國根基,對此十分重視。


滿清入關以後,八旗的王公大臣劃分參山,分配挖掘地區。在自己的參山,可以動用手下任意挖掘人蔘,但是越界挖人蔘,被嚴厲禁止。清朝律令中對越境采參行為有嚴厲處分。到了康熙皇帝在位期間,由於八旗的參山基本上被挖干挖盡,分山制形同虛設,沒有實行下去的必要。所以康熙決定全面停止八旗子弟的采參權,改由商民憑票采參。

康熙為什麼不讓挖人蔘?


女真族的崛起與人蔘貿易有著重要的關係


這般大規模的采參,還是不能供應全國需要。有計劃地種植人蔘,在很多地方推廣。不過,民間社會更認可野生人蔘的藥用價值。


中國人愛吃參的風俗習慣被西方人得知後,讓他們大為激動。因為這種人形的草根植物,在當時的新英格蘭等山林中大量野生生長,但是從未被當地人重視。1784年2月,美國第一艘來華航船「中國皇后號」從紐約放洋,歷經半年,到達廣州的黃埔。這艘船上載有人蔘437擔——這是少數能激發中國人強烈購買興趣的貨物。這四百多擔人蔘,賣出白銀80410兩,使英美商人興奮若狂。於是,他們將人蔘不斷運送至廣州,以每擔170兩至188兩不等的價格出售,大獲其利。從此,「花旗參」或者「美國西洋參」的大名開始在中國流行起來。


除了人蔘,鹿茸、熟地、肉桂、附子等溫熱滋補之品都被民間視為良好的補藥,不僅患病時吃,不患病時也常被作為補品服用。時至今日,由於醫學昌明、科學進步,社會大眾已經能理性對待進補,尤其是患病之時,需要對症下藥,盲目溫補的風氣已經被逐漸拋棄。


編排:@耕讀


---送福利---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資訊 的精彩文章:

全球史的秘密:塞爾登中國地圖
3分鐘入門中國美術史
乾隆:朕奏是好這口兒味!
古代的士兵在戰場上吃什麼?
燈紅酒綠:為什麼古人認為酒是綠色的?

TAG:明清史研究資訊 |

您可能感興趣

「不」字都不敢說的人,還能做什麼?
康熙為什麼唯獨不殺鰲拜?
為什麼有些人怎麼吃都不胖?
有些人為什麼怎麼吃都不會胖?
做不了愛人,那我們做什麼?
你不渣不壞,為什麼沒人愛?
不肯為女人花錢的男人,說明了什麼?
人為什麼要說謊?
為什麼「咬人蘇」誰都不放過?
為什麼有人怎麼吃都不胖?而有的人「喝涼水都會長肉」?
為啥說屬羊的人命不好?憑什麼
為什麼有些人怎麼吃都吃不胖?
為什麼你吃的少卻不瘦?為什麼運
你認為什麼才叫「對的人」?
你有什麼別人不知道的特長嗎?
為什麼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人為什麼會執迷不悟?
你為什麼不理我了?為什麼?
猶太人說:這是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的中國人!他是誰?又做了什麼
心理諮詢師不是什麼,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