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金陵刻經處與金陵刻經印刷技藝保護

金陵刻經處與金陵刻經印刷技藝保護

金陵刻經處是海內外著名的佛教文化機構,由楊仁山居士於清同治五年(1866)創辦,作為居士道場及經籍刻印、流通之場所,楊仁山居士在此講學刻經40餘年,刻印流通佛教經典百餘萬卷,印刷佛像十餘萬張,設立「祇洹精舍」、「佛學研究會」等佛教講學和研究機構,造就了眾多佛學人才,開中國近代佛學教育新風,對後來的佛學研究和佛教教育影響深遠。楊仁山居士之後,歐陽竟無及呂澂先生等,復創支那內學院,精研法相,影響廣泛,為中國近現代佛教的復興與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也為中國雕版印刷技藝的傳承不輟創造了文化沃土,孕育了傳統技藝瑰寶——金陵刻經印刷技藝。該項目在2006年被文化部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又與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四川德格印經院一道,於2009年聯合以中國雕版印刷技藝項目申報,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金陵刻經處與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傳統的木刻水印比起初期活字印刷書本,其版面整齊、勻凈、爽朗;比起現代印刷書本,其版面又有一種手工技藝的藝術韻味。在佛教看來,木刻雕版印刷書本版面也更顯清凈莊嚴,書本紙質柔軟,字大悅目,版式疏朗,非常適宜於佛教信眾端坐誦讀的特殊需要。金陵刻經處自創辦之初,就採用了木刻雕版水墨刷印的方式來印行佛經。楊仁山居士去世後,金陵刻經處繼續採用雕版印刷的方式刻印流通佛教經典,一直延續至今。傳統的木板雕刻水墨刷印與佛教經教的具體結合,催生了今天的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呈現的一種方式就是廣為佛教界稱許的「金陵本」版式。創設伊始,楊仁山居士從便於流通、利於弘傳的角度出發,沒有沿用卷子式、摺子式,而是參照《嘉興藏》的做法,採用方冊本的樣式來刻印流通佛經,因為方冊本便於攜帶、閱讀。金陵刻經處刻本統一開本,為每筒頁20行、每行20字、用老宋字體,成書長25厘米,寬16厘米,內頁天頭6厘米,地腳2-2.5厘米。金陵刻經處刻印本不僅不是簡單的翻刻,而且還統一加句讀、分段落,以便於讀者理解。金陵刻經處刻本選本嚴格、校勘精審,加之版式疏朗,字大悅目,刻印考究,紙墨精良,教界學界各方特稱之為「金陵本」,太虛大師曾稱之為最佳之版本。金陵本的版式直接推動了佛經刊印版式的傳承發展,較好地適應了佛教信眾的閱讀習慣,為佛法弘揚提供了更好的方式。


刻印佛像是金陵刻經印刷技藝的又一精湛呈現。金陵刻經處雕刻的佛像非常精妙,是近代版畫藝術精品。楊仁山居士以《造像量度經》及古版佛像畫為依據,請當時的著名畫家繪成了「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之圖」、「釋迦牟尼佛像」、「彌陀法會」等18種佛教圖像。這些佛教圖像,雕刻精細,形神畢具。


目前,金陵刻經處保存有12萬5千餘塊經像版,呈現了內容豐富的佛學經典,展現了美崙美奐的佛像造型,古老的木板雕刻水墨印刷技藝、經像版雕刻技法與這些佛教法寶完美結合,孕育了廣受讚譽的金陵刻經印刷技藝。通過這些佛教法寶,我們深深感覺到金陵刻經印刷技藝傳承的不僅僅是一種傳統技藝,更承載了中國近代佛教復興的厚重歷史,獨特的人文價值躍然紙上。


二、金陵刻經印刷技藝的現狀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主要包括三項內容:刻版、印刷與裝訂。


(一)刻版


1、底樣:底樣全用老宋體字,要求「橫平、豎直,點似瓜子,撇如刀,鉤如皂剌,捺如鍬」。


2、上樣:將經處理的棠梨木板用水浸濕,再將樣紙覆蓋在木版上,待樣紙半干後,用手指將紙質輕輕地一層一層搓去,將黑墨字跡留在木版上。


3、雕刻:先將木版上塗一層菜油(可使木質疏鬆,易於雕刻),然後發刀(刻字的左邊),再挑刀(刻字的右邊)。要求「發刀深透,挑刀快速」。

(二)印刷


將經版放在托版上夾緊,帚子將墨汁均勻塗刷在經版上,將宣紙覆蓋其上。紙張上版,上下大小,全靠目測經驗,版框處的天地頭都有一定的標準:「三分腳子七頭分」,就是上面天頭留七分,下面地腳留三分。用擦子在宣紙上反覆壓擦、揭下,印刷完成。


印刷要求:「用墨勻凈四角到,中縫黑。」視版片新舊,加減用墨;新版墨宜重,老版墨宜輕。拿帚子應均勻、平整、力足,宜用軟勁。


(三)裝訂


1、分頁:將每本書所印的散頁按頁碼順序排好。

2、折頁:將每頁按版芯中縫線對摺。


3、撮齊:將書外口撮齊,要使「外口對齊如刀切」。


4、捆紮、壓實:將一摞上下各放一塊木板,用繩子捆紮、壓實,至少24小時後鬆開,使折頁平整。


5、數書:檢查折好的書有沒有缺頁、破損、頁碼順序等問題。

6、齊欄:將書本每頁中縫黑口地腳的橫欄線對齊。


7、串紙捻:在裝訂線偏里的位置上下各打一眼,串上紙捻,使書本初步固定,書頁不產生移動。


8、貼封面、封底。


9、配書:一部書如果是多冊,將其按先後順序排列。


10、切書:將書黑口之外的三面切齊。


11、打眼:將書背處打上裝訂孔眼。


12、線裝:用針線將書裝訂起來。


13、貼籤條:將書名籤條貼在封面上。


14、裝函套:一部書為三冊或三冊以上的,另做函套,函套外再貼函套書名籤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科學處與新中國早期的科學領導工作
人類的免疫系統因與尼安德特人混血而改變
美國整合能源戰略不切實際
中英科研機構聯手尋求作物改良研究突破
英國安全局軍情五處主管呼喚科技精英匯聚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千年歷史保護傳承 漢沽滷水製鹽技藝入「非遺」
羅紋硯雕刻技藝傳承人葉金榮,創立「金龍藝雕」,復興羅紋硯文化
保加利亞雕刻大師西瓜上刻出馬克龍肖像 技藝精湛
邢瓷燒制技藝進校園 非遺傳承人:讓邢白瓷與現代生活融合
傳承古老技藝 文殊坊開「非遺」保護基地
戰國玉器雕刻技藝
木工雕刻全書 從零開始真正掌握木雕技藝
鹽亭民間手工藝人杜廣周:堅守工匠精神 傳承雕刻技藝
宋代:耀州窯刻花技藝已經達到巔峰了
德化陶瓷歷史發展及陶瓷技藝簡介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叢書:《越窯青瓷燒制技藝》
紙雕工藝博大精深技藝精湛 賞作品看民間藝術的發展
從情懷回歸現實——黃島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海青綠茶種植加工技藝
銅陵盆景取材造型與技藝
陶藝工藝製作 古老技藝的妙手傳承
中國古代技藝顛峰「乾隆琉璃料器」鑒賞!
古籍修復技藝的傳與承
走近中國古代印染技藝——「華夏科技學堂」藍布印染主題教育活動
中國篆刻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