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是因為中國人多 大城市才能解決大國的問題
如今的中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人口大量湧入,房價越來越高,霧霾、擁堵等環境和交通的問題困擾著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個人;而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面臨的是鄉村的凋敝,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權益的維護成為了這裡生活的人們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
這些問題是人口流入大城市造成的嗎?是否以行政手段限制人口流動,來控制大城市人口規模,並推進小城鎮建設,讓農民就地進城,以上問題就能解決?清除群租房,拆掉違章建築是不是能消除外地人增多的隱患?本地人對外地人的排斥是不是因為外地人分享了本地人的好福利?年輕人是不是逃離了北上廣就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田園鄉村」生活?
以上的這些問題,在一本新書《大國大城》里,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教授陸銘予以回應,他認為大國需要大城市,並表示「恰恰因為中國人多,大城市才能解決大國的問題」,「城市應該像歡迎高技能勞動者一樣歡迎低技能勞動者」。記者就這本新書對陸銘進行了專訪,看他如何用普通人也能明白的語言解釋這些公共政策與社會問題。
「大城市人是不是太多了?不,這是誤解。恰恰是因為中國人多,大城市才能解決大國的問題。 」
界面文化:是什麼促使你寫這本關於大國和大城市的書,從什麼時候開始關心「大城市」這個問題?
陸銘:我的研究跟區域、城市發展有關,應用型的學術研究總會涉及公共政策的討論,比如現在對戶籍制度、土地制度上的限制,對大城市發展的限制,還有一些地方採取教育控人的方法。我覺得現在不光是社會公眾、政府官員,就連學術界內部對限制大城市發展、控制人口都有分歧和誤解。
界面文化:你說公眾、官員、學界都對「限制人口」都有誤解,那麼這個誤解是從哪兒來的?
陸銘:之所以有問題,是因為沒有講清楚一些我們知識體系里缺失的常識。我們的高中課本有這樣的話:西方國家走過一條從「城市化」到「逆城市化」的發展道路;中國從計劃經濟年代到現在,都在做人口均勻分布——把人口從沿海地區導向內地支持建設;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主流的政策導向就是要鼓勵中小城市發展,認為這是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
思想層面上說,我現在講的主要是新經濟地理學,在城市規劃里叫新城市主義,這都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後慢慢發展起來的,它能夠解釋經濟的集聚發展和城市的大型化,傳統的理論可能解釋不了。西方的社會科學有一點比較好,如果現實生活和傳統理論不一致,首先就去懷疑理論,然後修正理論解釋現實;在我們這兒,如果有一個觀念,而現實不符合,我們就要去糾正現實,比如說,大城市人口持續快速增長,我們不去分析為什麼,是不是全球普遍規律,而是直接去限制人口。
我們之所以認為大城市人口太多了,就是學術層面沒有講清楚。而改革開放以來,政策層面也一直鼓勵中小城鎮發展,嚴格控制特大城市的規模。但是人口一直都沒有控制住,也不去想問題是什麼。
界面文化:人們認為大城市人口太多,這個是不是對於原來任由人口發展的一種反撥?
陸銘:部分也許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國有企業衰落出現失業潮,與此同時,大量農民工進城,那時開始有保護城市人就業的目標,而對於農民工的就業限制。
對於現在「上海有人口爆炸」的論調,我就列舉東京的例子加以反駁,二戰以後,東京都人口從三百萬增長到一千兩百萬,也是每年增加幾十萬。上海的面積是東京都的三倍,經濟增長速度是每年百分之十,每年人口增長三十幾萬、四十幾萬人口,這反映出經濟增長過程中對勞動力需求的增加。不然,在有戶籍制度限制的情況下,公共服務又受歧視,如果因為有就業,而本地勞動力供給不夠,外地人為什麼還來?來了就是為了就業。
界面文化:說到上海和東京的對比,上海的「集聚」程度是不是沒有東京高?
陸銘:這要看哪一種集聚標準。如果按照人口密度和空間分布,從市中心往遠郊遞減的梯度,上海跟東京、紐約這些大城市都是吻合的,現在還有從市中心向遠郊疏散的趨勢;如果把把東京擴大到東京圈,那麼東京圈面積等於上海加蘇州,從東京市中心往外70公里的半徑範圍內是連成片的。對比一下,上海的人民廣場到蘇州是80公里,人民廣場到臨港大概是70公里,這中間還有多少空地啊。
界面文化:但人們會強調中國人口最多,世界其他國家都沒有中國這麼多人,因此而恐慌?
陸銘:恰恰是因為中國人多,大城市才能解決大國的問題。大城市用地節約,反而可以緩解人地緊張。我在書里也提到,全世界的數據分析顯示出一個經濟規律,國家總人口和它最大的城市人口規模是成正比的,所以大國家需要大城市。你這樣想,幾百萬人的國家需要大城市嗎?不需要,除非像新加坡這樣全國就一個城市。
「現代經濟學告訴我們,科學家當然在大城市更好。」
界面文化:看這本書時,人們會談論另外一本書《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它也是反思城市建設中的種種弊病,認為當時建設低密度城市是有問題的,你認為你的觀點和這本書有什麼關係?
陸銘:有一些關係。首先要說明,那本書寫於1960年代,不要說地理經濟學,就是經濟學的發展跟今天也不可同日而語。當時規劃界流行的是「花園城市」的理念,美國建了很多低密度的城市。作者簡·雅各布斯的觀點——低密度的城市不利於宜居、文化保護、生活品質提升,受到主流規劃學界、建築學界的猛烈抨擊。而後來,這個觀點被學界吸收,經濟學開始重視「密度」和城市之間的關係。所以從思想脈絡上來說,我的書跟這本書是有關係的。但是不看《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來理解我的書也沒有問題,因為我的書反映的是1980年代以後的知識體系和學科進展,強調空間、密度對城市發展的影響,以及對於中國具體問題近十年以來的最新研究。
※為什麼我們瞧不起土狗?
※北京上海廣州:排名前十的中華老字號,你都聽過嗎?
※古詩詞中,文人們對「酒」的不同叫法
※我的呼倫貝爾下雪啦,這才是真正的林海雪原
TAG:人文地理 |
※中國的省會都在大城市,而這大國的省會則與我們不同
※中國實力強勁的兩座大城市,更是未來的國際化大都市!
※中國有六大城市,你要都呆過,絕對是世界最牛的人
※馬雲霸氣回應美國名記刁難:美國大城市在中國可能就是個農村
※大城市裡孩子們睡覺的床,美國和中國差不多
※中國最難娶媳婦的五大城市,看看你是不是其中一個
※中國最尷尬的五大城市,總讓人們傻傻的當做省會!
※中國最舒適的十大城市,讓人不想離開
※中國最悲慘城市,曾是省會大城市,現淪為小村莊無人識
※你知道中國的大城市究竟有多大多強,小城市究竟有多小多弱嗎?
※晒衣大法在非洲!超奇葩!中國應沒有哪個大城市能比啊!
※曾是中國故地的這四個城市,現在是所在國首都或者最大城市
※房子在婚姻里,尤其是在大城市能起到多大的影響
※一群逃離喧囂大城市的美國人,他們的真實生活是啥樣
※誰才是中國智慧女神?七大城市海選開始了,有可能是你哦!
※三國時一位大將,其後代舊居竟成為中國最大城市的標誌!
※中國西部三大城市,潛力很大,有望成為中心城市
※它是亞洲第一大城市:GDP穩居世界之首,卻也是中國人最討厭的城市
※不少烏俄美女進入中國大城市工作 希望找個中國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