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科技論文的虛實:數量多、引用較多,但是否真正有質量還需時間檢驗

中國科技論文的虛實:數量多、引用較多,但是否真正有質量還需時間檢驗

歡迎關注Science


國內最有趣的科學自媒體

中國科技論文的虛實:數量多、引用較多,但是否真正有質量還需時間檢驗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10月12日在北京發布最新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這些結果從多個維度反映和體現了中國科學研究的水平和中國在世界上的科技地位,其中一些指標已經達到國際一流,值得祝賀。不過,也需要對中國科技論文作一番全面的虛實了解。


中國科技論文有幾個指標令人驚嘆。中國高被引國際論文數量、國際熱點論文數量雙雙進入世界排名第3位,排在美國、英國之後;中國8個學科領域的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名世界第2位;中國發表在各學科最具影響力國際期刊上的論文數量連續6年排在世界第2位。


這些成就都是實實在在的,也是很大的「乾貨」。而且從這些指標看,中國的科技論文已達到世界二流。不過,檢驗論文的指標應當還有另外一些更好的維度和指標,例如科技成果轉化,因為發表了論文就意味著發表了成果,無論這種成果是大還是小。科技成果的轉化又分為廣義的和狹義的轉換。前者包括各類成果的應用,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技能的加強,效率的增加等;後者僅指技術成果的轉化,即把科研成果轉換成新產品,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衡量科技成果轉化有一個簡單的指標,即科技成果轉化率,是指技術成果的應用數與技術成果總數之比。遺憾的是,中國大量的科技論文和成果有很多只是為發表而發表,為評職稱、提級、漲工資而發表,使得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轉化為實際應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官方統計是,中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與發達國家的40%的科技成果轉化率相比,落後了不少。


從這個意義上看,如果忽略質量,即便中國的科技論文發表數量世界第一,論文被引數量第一,也如同寺廟裡的菩薩金身,表面很光彩,里子卻很空虛,甚至很糟糠,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而且,沒有質量的論文有很多都是灌水論文,乾貨太少或沒有乾貨,連寺廟裡的金身菩薩都不如。


決定科技成果轉化率的高低當然有多種原因,而且一種科技成果的轉化也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如經費、投資、專利和利益分成等,因此,未必是衡量科技論文質量的唯一標準。因此衡量科技論文的虛實還有其他一些標準,如論文的高被引。論文的高被引意味著論文所發表的結果被他人在某種程度上認可,也是科研結果能被重複的標誌之一。中國在8個學科領域的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名世界第2位,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的論文質量基本上達到了世界第二呢?


也未必,因為被引用除了不是成果的轉換外,還在於被引用只是一種初步程度的重複驗證,是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某項研究結果比較可信。而論文結果是否能重複和真正可信,需要更長時間的實踐檢驗,這種檢驗在時間上也許是很漫長的,但是也有一些比較可行的證明方法,即獲得世界公認的各種大獎的獎勵,如諾貝爾獎。


儘管各種獎勵也是從理論到理論的驗證,而非如同像科技成果轉化那樣是從實踐檢驗科學研究結果,但是,這樣的獎勵比起論文被引用來是更高層次和更嚴格的檢驗。諾貝爾獎的評選不僅要看論文的高被引,而且要看這一成果是否為國際上所有這一領域的研究結果所檢驗,同時還要看成果是否實際轉換為產品和生產力,並且諾貝爾獎通常把時間的檢驗放在重要位置,一項成果的獲獎至少有20年以上的檢驗期(個別成果除外)。

201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大隅良典的細胞自噬的發現,是因為這一結果得到所有這一領域的研究驗證;2009年諾貝爾獲物理學獎授予高錕、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是因為高錕1966年的一項發現實現了光纖應用的突破,而後兩者於1969年利用電荷耦合器件發明了世界上首個成功的成像技術。檢驗高錕的成果用了43年時間,檢驗博伊爾和史密斯的成果用了40年。


以檢驗科學結果極為嚴謹的諾貝爾獎來看,中國現階段的科技論文只能說是數量多、引用較多,但是否真正有質量還需要時間檢驗。以20年為一個周期,1994—2014年間諾貝爾三大自然科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和化學)共有155位獲獎者。美國90人獲獎、英國18人獲獎、日本10人獲獎,分獲前三名。


其後依次是,德國7人獲獎,法國7人獲獎,以色列6人獲獎,澳大利亞5人獲獎,俄羅斯3人獲獎,荷蘭、加拿大、挪威、瑞典四國並列第9位,均有2人獲獎,丹麥、比利時、芬蘭、瑞士並列第10名,均有1人獲獎。


在這20年間,中國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人數為零,反差很大。今天,中國高被引國際論文數量、國際熱點論文數量雙雙進入世界排名第3位,排在美國、英國之後;中國發表在各學科最具影響力國際期刊上的論文數量連續6年排在世界第2位,即便不以科技成果轉換為指標,而以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為指標,就要看看在15~20年後,中國有多少科技成果得到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承認。到時才能明白中國科技論文的分量有多重,含金量有多高。


作者:中國科學報/張田勘

-END-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 的精彩文章:

一億元人民幣堆在一起有多大,來感受下
聽諾獎得主講述那些決定人類未來的生命科學前沿
2016年10月28日Science期刊精華
科學家匪夷所思新理論:人類生活於計算機模擬程序中
Nature雜誌10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TAG:Science |

您可能感興趣

經典語錄:真正的朋友,需要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
美國大兵的日常伙食,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是很豐盛的
物體有多重,是重量還是質量?
中國美女質量最好的省,數量多,質量好,不服來辯!
核武器數量不代表質量,中國還比不上俄美的零頭
一機型已實現國產仍大量採購俄二手貨,不是質量不好而是缺的厲害
宇宙萬物都有質量,但最基本的問題:質量是從哪裡來的?
訓練的效果不佳,很有可能是「訓練質量」出了問題
力量越大,肌肉的質量越好,健身刻不容緩的
懶人瘦身大法,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最美國產軍刀,不僅質量好而且實用性非常大
是否會覺得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質量可變為能量,那麼能量可以變為質量嗎?
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質量可變為能量,那能量可以變為質量嗎?
朋友,只要質量,不要數量
低質量的圓滑,不如高質量的實在
最懂行的健身,永遠是質量大於數量!
比起擁有房子的數量,你更應該重視生活的質量
素以質量著稱的德國貨也有不靠譜的時候?